1.
联络员的声音哽咽了:“根据地……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政委让我问您,能否……能否再想想办法,哪怕是一点点粮食,一点点药品,也是救命的啊!”
山洞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根据地的沉重与绝望。那才是真正在血与火中淬炼、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抗日中流砥柱!
江河脸上的轻松消失了,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洞口,望着远方太行山主峰的方向,目光凝重。皮木义对安南和元宝镇的加强布防,更像是为了配合主力对太行山的围剿,防止他们这边策应支援。
牛角山可以偏安一隅,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懂。王震山部若是被敌人消灭,太行山这处根据地一旦失守,日军就能集中全部力量来对付他牛角山,到时候,就算有宝藏仓库,面对源源不断的敌人,处境也将极其艰难。
更重要的是,他无法坐视那些真正的抗日脊梁,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中流血牺牲。
“告诉政委,”江河转过身,声音低沉而坚定,“牛角山,与太行山共存亡!鬼子想困死王司令员,我们第一个不答应!”
他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元宝镇不是铁板一块!鬼子重兵布防,必然有隙可乘!特战小队全体集合,清点仓库物资,准备足够的粮食、药品和弹药!这一次,我们不仅要送物资进去,还要帮王司令员,撕开鬼子‘铁壁合围’的一个口子!”
一场针对日军重兵封锁的逆向突破,一场向绝境中的战友输送希望与生命的冒险行动,在江河的决断下,拉开了序幕。
牛角山的利刃,即将再次出鞘,直刺敌人看似密不透风的包围网!
2.
牛角山腹地,秘密隧道深处。
冰冷的空气带着陈年灰尘和金属机油混合的气味,巨大的探照灯被小伍逐一连接上便携式发电机,嗡鸣声中,惨白的光束次第亮起,如同利剑般刺破沉积了不知多少岁月的黑暗。
光芒所及之处,饶是江河多次拥有前世记忆、多次来过这里,呼吸也不由得一滞。小伍更是直接倒吸了一口凉气,手中的马灯差点脱手掉落。
“周……周哥!这……这是……”小伍的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而变得结结巴巴,眼睛瞪得如同铜铃。
眼前是一个被掏空了近乎半座山的巨大空间,其规模远超之前存放枪支弹药和粮油米面的仓库。穹顶之高,足以让回声层层荡开。而在平整如镜的混凝土地面上,静静停泊着的,是一排排被厚重防尘帆布覆盖的庞然大物,勾勒出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的轮廓。
江河大步上前,猛地扯下最近一处帆布的一角。
积灰簌簌而下,露出其下墨绿色、保养得如同崭新一般的机身。机翼短粗,机身线条凌厉,机头上那狰狞的日军旭日徽记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零式……”江河喃喃自语,手指拂过冰冷的铝制蒙皮。这是二战初期称霸太平洋的恶魔,是无数中国军民血泪的见证之一。在这个时代,它本不应出现,但在这里,它们如同沉睡的鹰群,蛰伏于山腹。
但他此刻的目标并非这些杀戮机器。他的目光越过零式,投向更深处。那里,停放着几架体型稍小,外形也更显敦厚的双发飞机。
他快步走去,接连掀开几块帆布。
“Ki-54,一式运输机。”江河长长舒了一口气,眼中爆发出灼热的光彩。就是它!立川飞机公司的产品,封闭式座舱,收放式起落架,机身线条相比零战柔和许多,显得更为实用。
江河敏捷地攀上其中一架Ki-54的舷梯,钻入驾驶舱。
舱内保存得出奇完好,仪表盘蒙着布,揭开后,各种日文标识的仪表罗列眼前。江河虽然前世并非专业飞行员,但作为顶尖特种兵,驾驶多种交通工具是必备技能,加之这一世在宝藏仓库里早已熟悉过日军装备,面对这些仪表并不十分陌生。他快速检查着油量表、液压系统、电路……
“周哥!油料是满的!旁边的油罐车也是满的!”小伍在下面兴奋地大喊,他已经在机翼下的油箱和旁边附属设备上确认了情况,“这些铁鸟,能飞吗?”
江河的心跳加速。宝藏仓库的保鲜能力再次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抚摸着操纵杆,脑海中飞速计算着。
Ki-54,航程约1200公里,足以覆盖太行山根据地大部分区域,甚至能触及更远的地方。搭载量8人,或者换算成物资,至少可以装载近一吨的紧急补给!最关键的是,速度!从牛角山到王震山司令员被围困的核心区域,如果靠两条腿穿越日军层层封锁,需要冒着巨大风险跋涉数天,而用它,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
“鬼子在地上修碉堡,架铁丝网,想把我们困死、饿死。”江河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而自信的弧度,“他们绝对想不到,老子能从天上来去!”
“周哥,您……您真要开这铁鸟上天?”小伍扒在舱门口,既兴奋又带着一丝本能的畏惧。飞行,对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神秘而遥远的事情。
“不然呢?留着它们在这里生锈吗?”江河拍了拍仪表盘,“鬼子的东西,用好了,就是插向他们心脏的利刃!去,立刻回去,让三哥挑选最可靠的弟兄,连夜将仓库里准备好的药品、压缩饼干、机枪子弹,特别是盘尼西林和手术器械,装箱打包,运到这里来!记住,行动绝对保密!”
“是!”小伍意识到事情的重大,立刻领命,转身如同狸猫消失在隧道黑暗中。
接下来的半天一夜,牛角山腹地这个绝密的机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三江好亲自带队,挑选的尽是跟随江河日久、绝对忠诚可靠的老兄弟:大夯、二愣、满囤……
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看到江河守了这么多年的秘密!
太他妈的震撼了:米山、面山、大型战地医院、无尽的枪支弹药、被服装备……
他们高效地将一箱箱贴着“特效消炎”、“急救包扎”、“高能食物”标签的物资,用推车运进机库,再在江河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装入Ki-54那不算宽敞但足够坚实的机舱内。
所有人都不说话,只有粗重的喘息声、推车车轮滚过地面的沙沙声、以及物资箱放入机舱的沉闷撞击声在巨大的空间里回响。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神圣而激动的光芒,他们不知道江河具体要怎么做,但他们相信,他又要创造奇迹了!
江河则抓紧一切时间,熟悉驾驶舱内的每一个开关、每一个仪表。他启动辅助动力,检查电路和液压系统,模拟起飞和降落流程。得益于仓库近乎完美的保存状态,以及飞机本身相对“成熟”的技术,他很快便有了把握。
凌晨,天色未明,是一天中警惕性最低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