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的风浪一直不小,而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
整个港岛的报摊,油墨味儿似乎比往日都更加冲了一些。
尤其是,其中混杂着晨间的潮湿水汽。
钻进人的鼻腔里,都要带着一股不容分说的攻击性。
林火旺轻轻推开窗,浅水湾微咸的海风闻习惯了,倒是有那么一点别样的风情。
他的视线落在桌上摊开的几份报纸上,铅字像尖钉,密密麻麻地砸向《龙JUmp》和他本人。
这个年代的港岛舆论风暴,来得比他预想中更迅疾,也更加的凶猛。
嚯!
看着这些报纸,林火旺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是整个港岛报业向我开炮了?
对于这个年代的港岛报纸,林火旺前世在不少的怀旧港片当中看到过,那叫一个群雄争霸,你方唱罢我登场。
比之国内新文化运动的时候,都不遑多让,文人墨客,记者和专家们,都会在报纸上刊登自己的想法与立场,各种抹黑与骂战,更是在报纸上屡见不鲜。
林火旺重生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前倒是真没想到,竟然这么快,自己就能被吹到了港岛报纸的风口浪尖上来。
想着日后港岛tVb的那些电视剧,说不定很多都会以自己为原型进行各种取材和创作,林火旺就有点想笑。
……
林火旺随意地翻看这些报纸,《星岛日报》、《东方日报》、《明报》,这些港岛报业巨头,几乎在同一时段调转了枪口。
字里行间当中,不再是那往日的财经分析,或者报道起市井八卦的平和。
一字一句当中,这些铅字的缝隙里,都充满了刀光剑影。
《星岛日报》以社论的形式朝着《龙JUmp》直接开炮。
标题那可以说是相当的醒目。
《警惕!日系漫画对港岛青年精神之毒害!》
内文更是高屋建瓴,带着一种痛心疾首的惊呼:“《龙JUmp》内容低俗幼稚,宣扬暴力斗狠,以感官刺激麻痹青少年心智,其内核空洞,价值观堪忧。
此等精神鸦片若泛滥成灾,实乃我港岛文化之悲哀!
日商小林氏,来港掘金是假,腐蚀我港岛下一代青少年为真啊!”
文章当中,很是巧妙地将一部漫画刊物,拔高到了文化侵略和思想荼毒的高度。
而作为港岛的第一大报的《东方日报》,其笔触就不得不说,更显得刻毒了几分。
《东方日报》的娱乐版头条为《小林天望发家史疑云:东京“画皮”商人借壳洗钱?》
文中煞有介事地捕风捉影:“本报独家获知可靠消息,小林天望在东京期间,与极道组织‘黑龙会’关系匪浅。
《龙JUmp》在华资银行或已经骗取大额贷款,其来源路径充满疑点,资金或有黑色背景。
此人表面儒雅商人,实则暗藏祸心,需相关的监管部门彻查!”
无需确凿证据,几个疑似的名词,“可靠消息”、“极道组织”、“黑色背景”,已足够编撰出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
《明报》则更显得聪明和讨巧了一些,故意扮起理性分析的姿态:
“《龙JUmp》销量奇迹的背后:噱头耗尽,内容乏力!市场泡沫或将破灭!”
文章以漫画杂志行业观察者的口吻指出:“初期的猎奇营销已过有效期,其漫画内容看似新颖猎奇,但其实同质化严重,缺乏文化深度和持续性发展动力。
且据闻《龙JUmp》杂志社内的编辑混乱,画手的画风崩坏现象频发。
《龙JUmp》的四部漫画,无作者署名权,据传涉及复杂的版权争议。一旦其创作版权被收回,或创作者思维枯竭,《龙JUmp》大厦将倾!
若有想要投资该漫画的投资者需谨慎入场,小林氏独木难支,溃败为时不远。”
这看似无比理性的行业分析,但其中的字字句句,都是在唱衰其商业前景,试图动摇潜在的合作伙伴和读者信心。
造谣与唱衰,比肩接踵,淹没了报摊一角专门摆放《龙JUmp》的位置。
……
铜锣湾,人流如织的各个报摊面前。
空气当中,都弥漫着油墨味,以及市民读者们激烈的争吵与议论声。
一名油腻的中年码头工李伯,他叼着快烧到头的烟卷,眯缝着眼,一副相当老成的样子,抖着手里的《东方日报》。
浑浊的眼睛,扫过那些刺眼的标题和墨色夸张的图片。
“丢!这个东洋鬼子果然没好心眼!”
他啐了一口,唾沫星子便溅在报纸角落,一张小林天望模糊的侧面照片上。
“洗钱?还勾结日本黑社会?
哼!我就说嘛,这日本人年纪轻轻的。
哪来那么多钱搞这么大的阵仗?
卖小画书?骗鬼啦!肯定是搞黑的!
这些日本仔,二战时打我们不说,现在还想着换花样来捞钱了?
呸!活该被骂成狗!
《龙JUmp》?
那都是衰仔们看的东西,败坏风气!
关门倒闭了最好!”
他的声音很大,带着底层劳工朴素的仇日情结。
以及那面对财富悬殊时,非常本能的嫉恨。
周围几个同样穿着工装、面容黝黑的汉子闻言,纷纷点头赞同,议论声里还夹杂着非常粗鄙的咒骂。
另一边,夹着公文包的白领陈生,刚从对面茶餐厅出来,西装笔挺,皱着眉翻看着《明报》那份“泡沫论”的分析。
他是个有点投资经验的小中产。
“啧!啧!”
他撇撇嘴,“这帮人说得难听是难听了一点,但也不是全无道理。
《龙JUmp》那个《龙珠》和《北斗神拳》是好看,但其他的《神奇宝贝》和《美少女战士》……我反正是没眼看。
估计全靠包装炒热度,等《龙珠》和《北斗神拳》连载完了,这《龙JUmp》就没人买了。
报纸分析的是事实嘛。
现在风口浪尖,投资风险肯定大。日本人?无奸不商,没准就是来圈钱的。谁要是敢在《龙JUmp》投钱或投广告,脑子肯定是进水了……”
他深深地吐槽了一番后,便将报纸夹在腋下匆匆汇入人流。
对于小林天望的成功,他带着一丝嫉妒,所以更认同报纸的“理性唱衰”。
但和这些市民们不同,背着书包的中学生阿强可以说是《龙JUmp》的最忠实读者,那第一期的《龙JUmp》现在就放在他的书包里,不知道被他翻了多少遍了。
他挤在报摊前,眼神焦急地在几份攻击《龙JUmp》的报纸和寻找最新一期《龙JUmp》之间扫视。
翻到那些污蔑文章时,少年的脸气得通红。
“丢雷老母!
这帮写报纸的扑街!
懂个屁!”
他低声咒骂,声音因愤怒而发颤。“《北斗神拳》哪里低俗暴力了?
那叫热血!也是讲功夫的好不!
《龙JUmp》其他漫画也好看到爆的!
《龙珠》和《神奇宝贝》都看得我睡不着觉!
他们就是眼红!
看小林先生赚钱多,看我们学生喜欢,心里不舒服!
说什么毒害?
我看啊!他们大人们成天看的那些情色八卦报才叫毒害!
一群食古不化的老饼!”
他愤愤不平地对着旁边一个同龄朋友抱怨,胸口起伏着,“我们就要去买《龙JUmp》!
支持小林先生!不然的话,《龙JUmp》真被他们唱衰倒闭了,我上哪看后面的漫画内容了啊?”
朋友也点头:“是啊!乱写的!
报纸天天讲地产股市炒风,讲女人是非,没人管,有本新漫画出来就踩?
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肯定收了钱来抹黑!”
而在这对着报纸议论纷纷的芸芸众生当中,总有一些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眼从纷杂的报道当中,看出了真相所在。
戴着金丝眼镜的大学老师王教授,此刻正慢条斯理地翻阅着几份立场不同的报纸,包括一些中立小报。
他看得很仔细,眉头时而紧锁时而松开。
“这是港岛的报纸在集体排外…明显的恶意打击。”
他轻轻摇头,对身旁的妻子低声说。
“看看这铺天盖地的攻势,时机掐得这么准,几家大报口径如此统一。
对一部新兴漫画刊物,何至于此?
不过是个商业竞争对手罢了。
港岛纸媒这些年垄断惯了,对外来文化入侵……
呵!尤其是来自日本的强势新事物,有种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排斥。
小林天望不过是个靶子罢了。
所谓的‘黑料’‘泡沫’,大多站不住脚。
这种行为……真的是有失体面,更显得港岛的报业们心虚了。”
他语气中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冷静和洞察,对这场舆论风暴的本质看得分明,内心对本土势力的狭隘颇感失望。
……
新华社驻港分社大楼,自有一份庄严肃穆。
社长办公室内,烟雾缭绕。
梁威霖正靠在高背椅上,对着摊开在面前的一大摞报纸清样,嘴角挂着一丝自得的笑容。
这些清样来自《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等几大左派报纸。
敲门声响起,舆论观察室的负责人刘干事拿着一份文件进来,小心地放在桌上。“社长,拟发稿件的清样都汇总好了。您再看看?”
刘干事声音不高,带着例行公事的刻板。
“按您的指示,《大公报》侧重批驳《龙JUmp》内容的‘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影响和脱离本地现实’;
《文汇报》深入挖掘其经营模式的‘日本财团背景和潜在社会风险’;
《新晚报》则分析了其‘对青少年亚文化发展的不良诱导’。
我们着重把握尺度,不像港岛那些右派报纸那样直接捏造下三烂的谣,是从理论高度和文化安全角度,对其进行深刻的批评剖析。
尤其点名小林天望本人,强调其作为外来资本代表的投机性。”
“嗯,很好。”
梁威霖满意地点点头,拿起一份《文汇报》的清样扫了一眼,
“力度正好。小林这个人……他和我们关系不错,我们心里清楚。
但这种时候,万不能让人看出端倪。
整个港岛报业都在骂他,都在排挤《龙JUmp》,我们左派报纸自然要站在港岛舆论一边,同进同退,同仇敌忾!
批评他,就是我们的统一战线表现。
如果我们反而为他说好话,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反倒暴露了我们和他存在私下交往。
这分寸,你们把握得不错。”
他自认为深谙此道,觉得在表面上的舆论风口中,和小林天望划清界限是明智之举。
内心也为自己这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感到一丝得意。
只要表面上跟着大家一起骂,谁又能想到私底下他和廖公还与小林天望交往过密呢?
但是,此时坐在沙发上的廖公,此时却深深地皱起了眉头,正用指甲轻轻敲打着红木沙发扶手。
他听着梁威霖的话,心中却不免觉得有些不妥起来。
“威霖同志,”
廖公开口,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你这样想,恐怕…有些欲盖弥彰了。”
“哦?”
梁威霖原本脸上略显得意的笑容僵了一下,看向廖公。
廖公放下茶杯,目光如炬:“我们左派报纸的立场和调性是什么?是统战!是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
尤其是在对港工作这种敏感复杂的局面下。
小林天望,一个成功的日籍华裔商人,一个在港岛从事新兴文化产业的人,无论从文化交流还是统战价值看,都是我们应该积极接触、争取的对象。
这在舆论场上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现在整个港岛都在骂他,我们左派报纸也‘深刻批评’他,与那些右派报纸甚至右派政客同流?
这太反常了!
太不符合逻辑了!
反倒会让有心人,特别是港英当局,觉得我们是在刻意掩饰什么,故意跟风骂人来撇清关系。”
他停顿了一下,看到梁威霖脸上自得的神情消失,开始变得凝重,才继续道:
“欲盖弥彰,适得其反啊!
我们越这样干,别人就越会起疑心:为什么向来最讲统战、最爱拉拢社会名流的左派报纸,对小林天望这个风头正劲的人物态度如此不友好、如此刻薄?
是不是私下有什么不能见光的交易,现在急于切割?
这不等于不打自招吗?”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就浇醒了梁威霖。
他内心立马便转过无数念头:
确实!
左派报纸向来扮演“开明”、“包容”、“爱拉拢人”的角色,尤其对小林天望这种非英籍、与大陆有血脉联系的成功商人,按照“常规剧本”,即使不能直接称兄道弟,公开表示某种程度的赞赏或鼓励,才是最正常不过的!
现在跟风骂人?
反而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自己之前的想法,完全被“怕暴露”的心态蒙蔽了,只想着表面切割,忽略了更深的逻辑矛盾和行为异常,简直是昏了头!
他手心微微渗出汗来,暗自懊悔于自己的短视和浅薄。
差点坏了大事啊!
廖公看着梁威霖的神情变化,知道他已经醒悟,缓声道:“而且,威霖同志,我之前与小林先生沟通过,他透露了接下来的一个绝密计划。
现在舆论汹汹,小林那边也在筹划应对。
我们此时的表现,也应该为那个计划做铺垫,提供绝对配合。”
他没有明说具体计划,但言语当中用到了“绝对的配合”,显然已经是分量已足。
“明白了!
廖公同志,是我考虑不周,太过肤浅了!”
梁威霖猛地站起来,脸上有些发热。
廖公的分析合情合理,又点出了小林天望绝密计划的存在,这让他再无迟疑。
“刘干事!快!立刻联系各家报社编辑部,之前准备好的批评稿,全部压住!封存!不准见报!”
他语气急促。
刘干事一脸愕然,但职业素养让他立刻应道:“是!社长!”
梁威霖深吸一口气,快速下达新的指令:“让他们重新写!换方向!要体现出我们左派报纸的开放包容和建设性!
核心点有几个:
一,客观评价《龙JUmp》对港岛文化市场带来的新气象和尝试;
二,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批驳那种狭隘排外的本土主义情绪;
三,替小林天望本人说几句公道话!
例如,肯定他的市场眼光和拼搏精神,指出当前舆论场针对他个人的种种抹黑猜测有失偏颇、不够厚道!
四,要旗帜鲜明地批评港岛右派媒体垄断话语权、压制新声音、缺乏媒体应有的公正和包容,把‘打压排外’这顶帽子,狠狠地扣在《星岛日报》、《东方日报》他们头上!
要大声质问:堂堂东方之珠,为何容不下一个努力创业的外来人?
稿子要快,务必今天定稿!
明天见报!”
思路一旦调转,梁威霖的指令也变得清晰有力。
与其欲盖弥彰地跟着骂,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大大方方地“拉拢”!
这才符合左派报纸对外一贯的“人设”和逻辑。
只要“拉拢”的姿态做足了,做真了,就算有人怀疑他们有私交,反倒不会特别起疑——这是他们左派“正常”该做的事啊!
“是!明白了!
我马上去办!”
刘干事不敢怠慢,匆匆拿着文件离开了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