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段尘表示无所谓,辽东的武器生产线早已经建设完毕,能够与大明达成一批武器贸易,对辽东有利无害。
“好了,我们的要求是:其一,给予探索者更大的自主性,这点对大明来说并不完全是坏处,他们能够让你们提前联系到蓝星,你们之间的贸易会很顺利的。”
“其二,一整套海军生产线,和海军科技,特别是飞舟,宝船等海军,我们辽东全部都需要,大明要保证给辽东的科学家教会,让我们完全掌握。”
“其三,便是基础灵能科技,我对大明的装甲不感兴趣,但你们究竟如何让装甲动起来,这一点我非常感兴趣,相应的,辽东也能与大明进行技术交流。”
段尘的条件已经摆的很清楚。
很多东西,你强硬得到的不如互利得到的强。
在技术方面,辽东相比于华夏和大明,实则是处于弱势的,如果真的能够完成交流,那对双方都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海军方面。
朱棣沉思了好一会,果然不出他所料,辽东从来都没有在意过大明的领土和国民。
他们想要的只有大明的体系和文明积累,而这些,确实很重要,但对于一个独立帝国来说,其实很无关痛痒。
因为他不会造成粮食减产,也不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对于工业生产方面,其甚至还能够促进进步。
“大明同意了!”
朱棣点头,他不同意又能如何呢?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合了。
“好了,这里还有一份自贸协定,你们看看,就连带着这份条约一起签订了吧!”
过了一会,从外面送来了两份条约,一份就是今天的谈判内容。
而另一份便是大明与辽东基于传送门之间建立的自贸联系。
段尘是有些小激动的。
工业大明之后,有了这种超凡的灵能科技补充,加之华夏的物质科技,整个辽东的科技实力绝对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质变。
相比于蒙古西征,二战秘境,等其它史诗级秘境,工业大明带给辽东的增幅,不仅仅是从人口量,战力量方面的变化。
而是对社会环境,科技生产,生活方式等的全面促进。
大明又拖延了一天,相互讨论了一些细则之后,在两份协议上签了字。
这天正好是197年,也是秘境后地27年的1月1日。
因此条约被称为《双一条约》,自贸协议被称为《双一自贸协议》!
1月1日签订完成之后,段尘并没有走,他需要给这个未来的贸易对象和庞大市场来些友善的安抚。
因而在1月2日,他亲自参加了大明京城举办的欢迎仪式,正式的宣布辽东与大明国建立外交关系,双方互派大使,设立了大明的第一个专业的外交使馆。
1月3日,他和朱棣亲自参观了大明的海军生产线,一切和来之前了解的差不多,比他想象当中更加适合单兵作战。
震惊段尘的并不是其【战舰】,也不是其【宝船】,哪怕战舰的威力甚至要大于华夏,宝船更是几个航母大小的移动堡垒。
但这些,如若没有坚硬的材料制造,放到神话三国不知道能不能抵挡南方的【艨艟】一次冲撞。
其火力,也不知道能不能和【楼船】相提并论。
而【飞舟】不一样,大明最优质的飞舟就和战马一般,能够在海面上随意滑行,而且速度极快,竟然可以通过灵力来驾驭。
也就是说,当辽东的战士双脚踩到了这【飞舟】上,只要稍加训练,他们在水上的战斗能力至少能够恢复八成。
神话三国的长江几千米宽,而且体系限制极强,正常的普通三流武将,都不能说直接跨越过去。
况且不仅仅是长江,整个神话三国的南方相比现实水网更为密布,到处都是和黄河差不多宽的大江,各地湖泊不少。
所谓烟瘴之气肯定影响不了,瘟疫也不可能出现,但地形的限制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而这个【飞舟】,便能够很完美的解决战士们在水上作战的问题,如果能够达到灵力和气血的驱动,能够在水面上形成云气,那就更加完美了。
段尘已经开始畅想美好的未来了,不过现实是,他还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办。
1月4日,段尘前去了两广,联络到了刘辉从,并且成功的与华夏取得了联系。
段尘牵线搭桥,使得大明与华夏,借助刘辉从的谈判更为顺畅,两者的科技合作,也将深入进行。
1月5日,段尘乘坐移动装甲回到京城,再次被隆重欢迎之后,便跟随军队离去大明,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秘境之旅,彻底宣告结束。
虽然有些波折,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好的。
自段尘走后,双方的贸易运输线开始建立,很快的,海军生产线,和各项科技也要开始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