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吏部主事于贡院唱第,听到唱名,即为上榜中第。
含光门左右两侧、宫墙之上,亦然张贴金榜,以泥金为墨,大红宣纸上书写一个名次、姓名。
六百五十四名举子、生徒齐聚,人头攒动,叫嚷声不断。
“我中了,进士科第二十名,哈哈哈!”
“我也中了,明经科第二名,太好了!”
“唉,我落榜了!”
中第者自是狂喜,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恨不得全世界都知晓。
至于落第者,反复确认后,免不了垂头丧气,更有失声痛哭者。
人间百态,不一而足。
陈昂、陆献、贺伏佳、陆明德四人榜上有名,自是大喜过望,连忙互相恭贺。
尤其是陆明德这个进士科状元,最引人瞩目。
“恭喜陆兄高中状元!”
“恭喜陆贤弟一举夺魁!”
“同喜!”陆明德笑容满面,心中一再告诫自己不可得意忘形,但这上扬的嘴角,却怎么也压不住。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种喜悦,语言难以形容万一。
他不由感慨,本以为身为吴国人,至多上榜,能名列榜眼便是邀天之幸。
没想到,他竟力压同届,高中状元!
怎不让人喜出望外?
然而,人怕出名猪怕壮,他这状元出身,着实扎眼。
“陆明德?吴人怎能做状元?”
“是啊!凭什么,状元不给我们秦人,却给南蛮子!”
“我不服,我要去上书,敲登闻鼓,请圣人做主!”
不知谁第一个开口质疑,惹来一众落第者,云集响应,群情激愤,一个个叫嚣着去西朝堂,敲登闻鼓,抑或直奔国子监,求见孔祭酒,请他上书。
更有涌向承天门者,大呼小叫。
“我要求见圣人,请圣人做主!”
“让我们进去!”
监门卫校尉自不会轻启宫门,又不敢拔刀亮枪,以免误伤举子。
一时间,你推我搡,竟乱作一团。
陆献气愤道:“以明德之才,做状元有何不可?”
陈昂附和:“这些人,不过眼红罢了。”
“我这就上书,请辞状元。”陆明德叹了口气。
“你凭真才实学考中状元,这是你应得的,怎能因他们嫉妒,便拱手让人?”贺伏佳摇头制止。
“我去拜见诸葛明府,请他上书贾府尹,平息此事。”
陈昂颔首:“我去求见窦店主,请宇文尚书出面。”
陆献附和:“我也去见孔祭酒,说明原委,不能让他们颠倒黑白。”
陆明德满脸感动,长揖到底:“多谢三位兄长,我必铭记于心。”
皇城之中,左武卫前堂,听闻举子闹事,质疑陆明德状元之位,夏侯敬德登时大怒。
“反了!都敢造反不成?”
他点齐甲士,持刀带枪,一阵风似得出了前堂,过尚书省,直奔含光门。
“我倒要看看,谁敢在我面前放肆!”
“敬德且慢!”杨烨连忙制止,“这些举子只是一时冲动罢了,绝无造反之意,切莫擅动刀枪,伤了人便不好收拾了。”
夏侯敬德冷哼:“陆明德这状元之位,乃陛下御笔钦点,他们竟敢闹事,分明不把陛下、朝廷放在眼中。”
“我正要去教训一番,以免他们不知天高地厚!”
杨烨摇头:“陛下严令,善待举子,以示大秦宽宏,广纳天下人才,即便他们闹事,也不能刀兵相向。”
“何况,他人或可去阻止,敬德你却不能去。”
“这是为何?”夏侯敬德拧眉。
“陆明德是你府中长史,由你出面,必有人不服,认为你包庇。”杨烨沉声道。
“一旦言语激愤,引发大乱惊动陛下,那便是我等无能了。”
夏侯敬德余怒未消:“那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无理取闹不成?”
杨烨笑道:“稍安勿躁,我去安抚一番,说清来龙去脉便是。”
含光门外,一众举子见监门卫退让,不敢伤人,自觉有理,便越发大闹,甚至,一窝蜂地撞向大门,口中叫嚷不迭。
一名小校心急如焚:“都尉,这可如何是好?”
杀又杀不得,打也打不得,只能拦着,好言相劝又不听,着实叫人恼火。
万一闹出祸端,惊动皇城,甚至太极宫,怪罪下来,谁能承担得起?
张朝沉声道:“速去禀报唐将军,请他坐镇。”
“是!”小校连忙应下,刚要行动,却见皇城内,一行人策马前来。
为首者一身紫色圆领袍衫,戴幞头,束金玉带,面容俊朗,让人如沐春风。
“拜见杨相公!”
一众监门卫校尉、都尉连忙行礼。
见此,举子们神色一震,齐齐拱手:“见过杨相公!”
这可是尚书右仆射,杨烨,三位宰相之首,礼绝百僚,为陛下肱骨之臣,谁敢无礼?
“免礼!”杨烨淡声道,“听闻,你们不忿陆明德做状元,在此聚众闹事?”
此话一出,诸位举子齐齐低头,一言不发。
半晌后,一名矮个举子拱手:“杨相公,这是我大秦科举,怎能让一介吴人夺魁?”
众人纷纷附和:“是啊!大秦坐拥两都十二道,人杰地灵,怎能败给吴国?”
“让南蛮子爬到我们头顶,叫人情何以堪?”
面对群情汹涌,杨烨神色淡然:“正因大秦人杰地灵,尔等更应该反思,为何比不过陆明德。”
“他能做这个状元,是靠真才实学,经三位侍郎初阅、三位尚书复审,最终,由陛下金口玉言钦点!”
众人哗然:“陛下钦点?”
“这怎么可能?”
陛下是大秦皇帝,为何让吴人做状元?
杨烨面色一沉:“此次春闱,陛下煞费苦心,不光把诸位墨卷,弥封、誊录、核对,更让三位侍郎、三位尚书阅卷、评定,只为保证公平。”
“尔等质疑朝中重臣也就罢了,还敢质疑陛下?”
“我等不敢!”众举子急忙摇头。
既是陛下钦点,自然心服口服。
杨烨神色缓和:“与其在此冲动闹事,不如回去苦读,待明年春闱,再一展才华。”
“只要有真才实学,必能金榜题名。”
“谨遵杨相公教诲!”众人齐声应和。
矮个举子仍然不甘:“杨相公,你是大秦宰相,理当为我大秦子民做主,怎能胳膊肘往外拐,偏帮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