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
赵暮云沉声道,“曹骏、刘蟠两人想保存实力,犹豫不决。觉得晋阳城坚池深,又有奚胜在外呼应,强攻损失太大,故而观望。”
“而拓跋雄按兵不动,是想让曹刘两人充当炮灰。那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机会’。”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
“我们可以故意示弱,放出风声,假意云州吃紧,朔州兵力不足,我欲亲率一部精锐北上驰援,晋阳防务交由李懋和殿下主持。”
胤稷一惊:“师父,您要离开晋阳?这太危险了!”
赵暮云微微一笑:“非是真走,而是佯动。我会率五千精兵,大张旗鼓做出北上的姿态,但实际秘密潜伏在晋阳城西北的‘落雁谷’一带。”
“那里地势险要,利于设伏。一旦曹刘联军以为晋阳空虚,又有拓跋雄怂恿,极有可能忍不住出兵来攻晋阳。届时…”
他用手在地图上狠狠一划:“李懋将军依托晋阳坚城,正面狙击。”
“待敌军攻城受挫,士气低落之时,我率伏兵从侧后杀出,奚胜再从鹰嘴崖出击,断其归路!”
“三面夹击,必可重创敌军!”
“只要打垮了这五万联军,拓跋雄独木难支,要么退兵,要么…我们就连他一起吃掉!”
这个计划大胆而冒险,将晋阳城和胤稷都置于险地,但若能成功,收益也是巨大的。
周老先生沉思良久,缓缓道:“此计虽险,却也是打破僵局最快的方法。”
“只是,如何确保消息能‘准确’地传到曹刘两人耳中,又如何让他们相信?”
“听闻拓跋雄这人也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未必会上当。”
赵暮云道:“这就需要沈千和他的人了。我们可以通过多条渠道,半真半假地传递消息。”
“至于拓跋雄…他未必全信,但只要曹刘两人动了,他就不会坐视不管。”
“他要么跟着联军一起进攻,要么会在联军败退时接应,无论哪种,都给了我们与之交战的机会。”
胤稷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关键时刻,必须信任师父的决断。
他挺直腰板,郑重说道:“师父放心,弟子与周先生、李懋将军、萧彻云将军定会守好晋阳,配合师父完成此次决战!”
计议已定,沈千带着夜不收开始散布消息,而赵暮云也开始公开调动兵马,做出北上支援云、朔的姿态。
数日后,晋阳城内“悄悄”流传开一个消息:
云州告急,野利荣部得到增援,攻势猛烈,朔州韩忠连连求援,赵暮云已决定亲率五千精锐,连夜北上,驰援朔州。
与此同时!
赵暮云果然率领五千挑选出来的精锐,其中包括了大部分骑兵和神机营的五百弩手,并携带了大量震天雷,在一天夜里,高举火把,浩浩荡荡地开出晋阳北门,沿着通往朔州的大道而去,声势造得极大。
这一切,自然都被曹刘联军和拓跋雄的探马看在眼里。
狼峪北狄大营。
曹骏和刘蟠很快就收到了“赵暮云率主力北上”的密报。
“消息可靠吗?”刘蟠仍有些怀疑。
曹骏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多个渠道都证实了!赵暮云确实带走了至少五千人,而且是他的核心精锐!如今晋阳城内,只剩下李懋和一些新附的兵马,那个小晋王也在城里!真是天赐良机!”
刘蟠还是有些犹豫:“会不会是赵暮云的诡计?”
曹骏嗤笑道:“刘兄,你太过谨慎了!云州吃紧是事实,朔州是赵暮云的根本,他不可能不救!”
“如今他分兵北上,晋阳空虚,此时不取,更待何时?难道要等他从朔州回来吗?”
就在这时,帐外亲兵来报:“将军,拓跋雄将军派使者前来。”
使者进帐,带来了拓跋雄的口信:“我家将军闻听赵暮云已北上,认为战机已至,愿与两位将军合力,攻取晋阳。”
“我军骑兵可为先锋,牵制晋阳守军,两位将军可率主力攻城。”
“破城之后,财帛女子归两位将军,城池由我家韩枢密使定夺。”
拓跋雄的表态,成了压倒刘蟠犹豫的最后一根稻草。
“好!”
曹骏一拍大腿,“回复拓跋将军,明日拂晓,我军便拔营出发,直取晋阳!请他依约派骑兵策应!”
翌日清晨,曹刘联军五万人,留下少量部队守营,主力倾巢而出。
旌旗招展,鼓噪而进,朝着晋阳城扑来。
拓跋雄也果然派出了约三千骑兵,在联军侧翼游弋,既做掩护,也存了监视和捡便宜的心思。
敌军行动的消息,迅速被沈千的探马传回晋阳和落雁谷。
晋阳城头,李懋和萧彻云早已严阵以待。
城墙经过抢修,更加坚固,守城器械充足,滚木礌石、热油金汁一应俱全。
并且,神机营的三门神机炮也摆放在了城头。
胤稷在周老先生的陪同下,亲自登上城楼督战,极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
“将士们!叛军和鞑子以为我们空虚,想来捡便宜!告诉他们,晋阳城,不是他们能窥伺的!”李懋声如洪钟。
当黑压压的联军如同潮水般涌向晋阳城时,激烈的攻防战瞬间爆发。
联军仗着人多势众,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
箭矢如蝗,炮石如雨,城上城下杀声震天。
李懋和萧彻云指挥若定,守军依托工事,顽强抵抗。
特别是柳毅留下的弩手和部分震天雷,在守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密集的弩箭和不时在联军人群中爆炸的震天雷,给进攻方造成了惨重的伤亡。
三门神机炮更是造成了敌军巨大的伤亡和心理震慑。
要不是炮筒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造成的伤亡还会扩大。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午后,联军虽然数次登上城头,都被守军浴血奋战打了下去,始终无法突破晋阳坚固的城防。
曹骏和刘蟠眼看伤亡越来越大,士气开始低落,心中不禁焦躁起来。
就在此时,在联军侧后方,一阵低沉而雄浑的号角声骤然响起!
紧接着,如同神兵天降,赵暮云的五千伏兵,从落雁谷中杀出。
五千养精蓄锐已久的精锐,如同猛虎下山,直插联军毫无防备的侧后翼。
“赵”字大旗和“胤”字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赵将军来了!援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