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是无数火把骤然点亮,映照出严整的军阵和猎猎飘扬的“赵”字大旗!
赵暮云亲率的五千晋阳精锐,如同神兵天降,及时赶到了!
“弓弩手,三轮齐射!覆盖敌军骑兵前锋!”
赵暮云立马于阵前,声音冷静而威严。
早已蓄势待发的晋阳军弩手,扣动了扳机。
比联军弓矢更为强劲密集的弩箭,如同暴雨般泼洒向正试图冲击河谷入口的拓跋雄骑兵。
“噗嗤!噗嗤!”
人仰马翻!
冲在最前面的北狄骑兵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瞬间被射成了刺猬,惨叫着跌落马下。
强劲的弩箭甚至能穿透轻甲,对后续跟进的骑兵也造成了不小的杀伤。
冲锋的势头为之一滞。
“骑兵!两翼包抄,击其侧翼!步卒,压上去,接应友军入谷!”
赵暮云的命令简洁有力。
晋阳军的骑兵如同两把出鞘的利刃,从左右两侧狠狠楔入因箭雨而混乱的北狄骑兵阵列中。
与此同时,晋阳军重步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盾牌如墙,长枪如林,稳步向前推进。
如同移动的堡垒,稳稳地接应着惊慌失措的曹刘残部进入乱石涧,并迅速填补了河谷入口的防御缺口。
拓跋雄在后方看得真切,眼见赵暮云大军已至,且阵型严整,知道今夜已不可能全歼叛军。
若强行追击,在狭窄的河谷地段与以逸待劳的晋阳军交战,必吃大亏。
他恨恨地看了一眼逐渐消失在乱石涧黑暗中的曹刘部队,又看了看前方与晋阳军缠斗在一起的己方骑兵,咬牙下令:
“鸣金收兵!重整队形,防备晋阳军偷袭大营!”
清脆的鸣金声响起,北狄骑兵如潮水般退去,丢下了一地的尸体和伤员。
晋阳军也并未深追,在确认曹刘残部大部分已安全进入河谷后,赵暮云下令部队交替掩护,缓缓退入乱石涧,并在涧口留下了足够的警戒兵力。
一场惊心动魄的夜战与接应,暂时落下了帷幕。
当曹骏和刘蟠在乱石涧中段,看到高举火把迎面而来的晋阳军接应部队。
赵暮云端坐于战马之上,神色平静。
两人心中百感交集。
是羞愧,是庆幸,是后怕,也有一丝如释重负。
两人翻身下马,快步走到赵暮云马前,单膝跪地,抱拳道:“败军之将曹骏(刘蟠),谢赵将军救命之恩!我等…愿率部归顺,从此鞍前马后,唯殿下与将军之命是从!”
赵暮云目光扫过两人身上斑驳的血污和身后那些惊魂未定的士兵,缓缓开口道:
“二位将军迷途知返,深明大义,殿下与本将军甚是欣慰。往日恩怨,就此一笔勾销。”
“从今往后,尔等便是晋王麾下将士,当同心戮力,共抗鞑子,光复河山!起来吧!”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强大力量。
曹骏和刘蟠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知道这一关,总算是过了。
“此地不宜久留,拓跋雄虽退,未必甘心。”赵暮云调转马头,“随我回晋阳,殿下已在城中等候。”
“另外我已经安排人员秘密转移和藏匿你们两人及军中主要将领的家人,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
啊!
两人心头一热,没想到赵暮云考虑如此周到,再也没有任何顾虑。
......
晨曦微露,晋阳军和归顺降军组成的混合队伍,终于安全抵达了晋阳城下。
城门大开,胤稷带着周老先生等晋阳一众主要官员亲自在城门口迎接。
看着跪伏在地的曹骏和刘蟠,以及他们身后的部队,胤稷心中激动,他上前一步,亲手扶起二人,朗声道:
“二位将军请起!尔等能弃暗投明,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我必不负二位将军今日之义举!所有归顺将士,一律妥善安置!”
“我与赵将军立马觐见陛下,给两位将军及部下论功行赏。”
少年晋王清朗的声音,回荡在清晨,让许多原本心中忐忑的降卒安定了下来。
入城之后,自有官员负责安排降军的驻地、饮食和伤兵救治。
曹骏和刘蟠则被请入帅府,与赵暮云、周老先生等人详细商议后续整编及应对拓跋雄之事。
经此一夜,拓跋雄实力受损,更失去了重要的仆从军,已成真正的孤军。
而晋阳方面,不仅消除了一个侧翼威胁,更吸纳了相当可观的有生力量。
曹刘两人带来了二万河北和燕云的将士,让胤稷和赵暮云所拱立的小朝廷实力增加不少。
至此,河东政权拥有兵马近八万,占据整个河东道和关内道北部,实力达到晋王胤曦战败前的水平。
若是将陇右拿下,再图谋西京,足以与现在的李金刚分庭抗礼了。
实力此消彼长,整个战略态势已然发生了巨大的逆转。
接下来,是该考虑如何彻底解决拓跋雄这个威胁,甚至,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战场了。
晋阳城在接纳了曹骏、刘蟠部近两万残军后,气氛变得更加炽热而复杂。
胜利的喜悦与对未来的隐忧交织,信任的萌芽与旧日的隔阂并存。
帅府之内,一场关乎势力消长和未来走向的会议正在进行。
胤稷端坐主位,赵暮云与周老先生分坐两侧,下方则是李懋、萧彻云、奚胜等原班将领,以及新近投诚的曹骏与刘蟠。
“曹将军,刘将军!”
赵暮云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二位来归,殿下与我欢迎之至。”
“但军情紧急,拓跋雄虽然暂退,但他不会甘心这么失败,而韩延寿之援军亦在路途。”
“当务之急,乃整合力量,以应强敌。关于贵部整编事宜,不知二位有何见解?”
曹骏和刘蟠心中一紧,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部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何整编,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地位和话语权。
曹骏深吸一口气,拱手道:“赵将军明鉴,我等既已归顺殿下,麾下兵马自当听从殿下与将军调遣。”
“只是…各部将士新附,人心未定,若骤然打散重组,恐生变故。”
“末将斗胆,恳请将军暂保留我等原有营号建制,由末将与刘兄继续统领,必严格约束部众,恪守军令,为殿下效死力!”
这是他们能争取的最好条件,保留一定的独立性和对旧部的指挥权。
刘蟠也连忙补充道:“我等愿立军令状,若有二心,或部下有违军纪者,甘受军法处置!”
帐内安静下来,李懋、萧彻云、奚胜等人目光灼灼地看向赵暮云和胤稷。
收编降军最忌尾大不掉,若让其保持独立建制,无异于埋下隐患。
周老先生微微蹙眉,胤稷则看向赵暮云,显然将此事的决断权交给了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