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
朱元璋听到这里的时候脸都黑了。
要知道他建立大明以后可是多次下令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同时也对官方贸易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如洪武四年的时候就下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止沿海百姓私自与外国通商,在洪武十四年之后更是认为片板不许下海。
现在跟他说大明不出海是一件错到离谱的事情,这简直就相当于在他的脸上狠狠抽了一巴掌。
可是这也不能全怪他啊,当时他刚建立大明,大明的统治还并不是那么稳定,残余元朝势力虽然退出了中原大地,但仍盘踞在草原。
而在南方沿海地区还有支持故元以及张士诚、方国珍等余部的反抗势力。
天下也还没有彻底的安定下来。
在这个时期他认为他禁海是没有错的。
到了后来内部稳定之后,他也不认为禁海是有什么问题的。
国家初定当以农为本,海外贸易易滋生流民,不利于大明长远的统治。
他又没有开天眼,哪里能看到这么远的事情。
能让大明在他的手中稳固下去就很不错了!
秦始皇年间。
“可惜了。”
嬴政叹了一口气,即便大明不是大秦他也还是为大明错过了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到可惜。
但同时他也明白这事情或许还真怪不到老朱家皇帝的头上。
因为这事情根本就没办法说。
谁能想的到大海之上有如此海量的财富呢。
【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所谓的七下西洋指的是明朝自永乐、宣德年间由朝廷组织的大规模航海活动】
【也可以说是华夏古代航海史的巅峰壮举,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持续时间之长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堪称空前】
【那么说到这里,大家对于郑和七下西洋的印象都是什么呢?】
【耀武扬威?好大喜功?人傻钱多,喜欢当冤大头送钱?】
【郑和七下西洋单纯从经济上的角度来说,究竟是亏钱了还是赚钱了呢?】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看着天幕眼睛微眯。
亏钱?赚钱?
这个问题值得如此争论吗?
要是不挣钱,朕会让郑和连着下那么多次吗?
花这么大价钱建造这么多宝船,总不能是为了单纯出去转一圈吧。
后人自己不是都说了,一切庞大活动的背后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利益吗?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这个项目其实不但不亏钱,甚至还很挣钱】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很挣钱的话,为什么仅仅七次之后下西洋的活动就被叫停了呢?】
【这就是这个话题里面有意思的地方了,项目是挣钱的,但有人在里面亏了钱】
【要讲明白郑和下西洋这个项目为什么会存在,还得从永乐年间的经济开始说起】
【在1402年,也就是永乐三十五年的时候,朱棣合法的取得了大明皇帝的席位后就发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此时此刻的大明虽然粮草不缺、兵强马壮,但大明的货币似乎出现了一点小小的问题】
当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天幕上方弹幕滚滚如潮。
【并非小问题!】
【合法】
【核法!】
【细节合法】
朱棣看到这里的时候脸直接红了。
他不明白!
为什么后人们非要抓着这些问题死死不放呢!
难道不合法吗?
此时朱棣觉得当初给自己改成洪武三十五年即位真的是一步臭棋。
并且臭不可闻!
早知道还不如老老实实记载是建文四年后登基的算了。
朱高炽眉头微抬,说到钱的话他可就不困了!
有人在里面赚了,有人在里面亏了。
谁赚了?谁亏了?
朱高炽眼中光芒一闪心中有些明悟了。
【首先是大明的纸币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大明宝钞,从朱元璋手中就开始出现了】
【对于老朱来说,当他发现大明宝钞的时候简直是惊为天人】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呢,在纸上印上几个字就能当钱用!】
“?”
“在纸上印字就能当钱用?”
宋以前各个朝代的先辈们头一歪像是听到了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这纸又不能吃怎么能当钱用呢?”
“这不是耍流氓吗?”
“呸!我看朱元璋也是想瞎了心,竟然想要用一堆纸当钱用。”
“昏君啊!十足的昏君!”
各时空的百姓议论纷纷了起来,他们怎么也无法理解纸能够当钱用这件事情。
倒是朝堂之上许多皇帝和大臣们眼睛一亮。
纸币?
听起来好像挺有意思的。
可是纸能够当钱用靠的是什么呢?
如果真的实施了,里面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对于纸币我们现在大家都不陌生,它不直接等同于金银等贵金属,而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法定货币符号】
【简而言之纸币是一种以国家信用背书的货币】
【超发滥发虽然在短时间能够收割民众的财富,但消耗的是百姓对于国家的信任】
【这种信任无形但对于国家而言确是实实在在的伤害】
【若是信用崩塌,那纸币便会大幅度贬值甚至沦为废纸】
贞观年间。
李世民摸了摸下巴眼中带着一丝思索。
“这么说朕就明白纸能作为钱使用的逻辑了。”
“纸是不值钱的,但纸能作为钱使用是因为背后站着国家背书。”
“如此来看纸币对于百姓而言是弊大于利了。”
原本李世民还在想纸币这玩意他也能不能搞一下。
这么来看他认为不适合了。
他可以保证如果他来弄不会滥发纸币,但之后的皇帝呢?
看了天幕,看过那些荒唐皇帝做的事情。
李世民对于这些人的秉性不抱有任何的幻想。
只要出现一个乱搞的皇帝,那么纸币便会成为百姓的灾难。
最后百姓们手中的钱都会变作一张废纸!
除非...
除非皇帝的权力被限制,皇帝不能一言九鼎,这样说不定还有的搞。
【泥腿子出身的老朱显然就没有这种意识,大明宝钞在老朱时期就已经开始滥发,从最开始的一贯大明宝钞=1000文铜钱=1两白银】
【到洪武中期民间就已经出现“钞贱钱贵”现象,1贯宝钞实际只能兑换几百文铜钱】
【到洪武末年贬值加剧,1贯宝钞在民间仅能兑换几十文铜钱,甚至更低】
【为此朝廷不得不下令 “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试图强推宝钞流通,但无济于事】
【说白了老朱这事干的真不是个东西,把老百姓当王八耍】
【他一缺钱就印钱,完全没有想过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洪武十八年至二十三年,官方就印造了超2亿贯宝钞】
【关键他让老百姓认这钱,他自己却不认,百姓交税的时候又不能用宝钞抵扣,光印不回收,这不是耍流氓是什么】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