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松特别注意大明工业化生产,没想到商品的生产质量,这时候却出现了问题,这调查不知道,这一调查才明白怎么回事。
大明工业明明是最早发展的,按照正常来说,工业化最关键的就是技术部分,工人最早掌握劳动技术,工厂有了高科技的支持,随着商品生产越来越多,理论上工人的技术会越来越好,商品的生产质量应该得到保证,同时生产效率也应该进一步加大,商品的合格率应该越来越高,工业化生产也就意味着生产成本应该是越来越低。
但实际情况可不是这个样子,虽然原始的枪支,欧洲现在也能够生产了,并且欧洲可以生产各种小家电。
但现在奇怪的问题就是,大明生产的商品商品质量不怎么样,反而价格和成本都高于欧洲。
让自己百思不得其解了,通过对几个重要工业区的摸排,又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大明工业最早发展,理论上电费的价格应该是最低的。
可作为工厂的主要动力来源,电力居然价格比欧洲和美洲还要高,甚至比非洲的价格稍微低一点。
非洲现在还是一个探险的时代,在那里,生产出来的商品,根本就没有什么质量保证,反而欧洲现在的商品质量相当不错。
这就让自己无法理解了,明明大明生产的各种原材料,时间是最早的,为什么生产出来的商品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价格上,都没有办法从欧洲竞争,甚至,连北美洲都不如。
这明明都是同样的商品,明明都是同样的技术,为什么就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别?
各国军队需要换装,军队是需要训练的,理论上军队的商品质量应该是最好的。但实际当中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从大明王朝生产出来的各种商品,运输到欧洲之后的价格加上运费,理论上是绝对比欧洲本土生产的商品比较贵。
但实际情况是双方居然出现了一倍以上的价格差距,老百姓包括欧洲的老百姓也一样,同一种商品价格差了一倍,一模一样的技术,你说你会购买的产品?
市场经济也就意味着老百姓认可的商品,才会得到大规模的流动,这些欧洲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商品,质量和价格都比大明生产出来的好。
这就造成了大明的商品,根本没有办法打开欧洲和北美洲的市场。更让自己感觉奇怪的是,短短几年的时间,欧洲居然就培训出来了,技术非常好的熟练工人。
但是大明王朝的工人总是喜欢乱跳槽,其实就这些老板,他们觉得自己有点钱,有点关系就开办一个工厂,从来就没有一个工厂老板想做百年的企业,他们想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弄到最多的钱。
按照这个方法进行生产,工厂根本就不注意工人的权益保障,更不重于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并且市场上现在出现了这样几句话。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多得是。你要是不干,有的是人干。不好好干,你就赶紧给我滚蛋。
厂老板对于底层的工人一点都不认同,都在拼命的压榨这些工人,培训技术,那简直就是浪费,人才?什么人才?能给我赚最多钱的人才是人才。
企业根本不重视,技术的升级,也不注重于熟练工人的培养。工人的想法更简单,谁给的钱多我就给谁干。
所以企业之间经常相互挖人才,反正有技术的人到哪里也不愁有工作,这些人就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从来就不考虑以后怎么办?
甚至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种说法,工人就得老老实实的干活,同时还需要对工厂老板感恩戴德,如此无耻的逻辑都能够出现。
反而欧洲和北美洲现在不是这个样子,人家对于自己的老伙计,那是有一定的感情,甚至还注重于培养一些专业的人才。
这些专业的人才在生产过程,当中提出很多先进的办法,甚至对很多机械设备进行改动。
甚至这些专业的人才有点认死理,就是老板,你要是不答应我宁可不做,但要保证工人的生产安全,公司更注重于商品的生产质量,甚至宁可牺牲商品的生产数量,也要保证商品的质量问题。
在短短的五年之内,欧洲从刚刚开始的小作坊,慢慢地就成了流水线式的工厂,甚至人家专业培养的技术人员,还在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动机械。
反观大明这边五年前领先很多,五年前的工人到欧洲去那都属于专业的技术高管,但是五年之后这些人就变得非常平庸了。
通过不断地调查才发现,这五年来这些人几乎就没有什么进步,更没有什么学习,每个人都注重于自己的面子,人情世故玩得非常好,技术水平一团糟。
面对这样的局面,让自己无语了,朱小松这时候突然之间想起来,在现代社会发生过的事。
有人讲了一个笑话,中国人丢了一块钱,两手一摊微微一笑,无所谓了就丢了。
但是德国人会仔细回忆自己丢失的地方,然后将这个地方化成一个方格一个方格,慢慢地寻找自己这一块钱。
甚至大明王朝养成了一种铺张浪费的情况,无论是红白喜事都要大操大办,甚至很多基层的官员都开始,举办各种各样的节日。
无论是老婆孩子的生日,包括自己爹妈,甚至自己家里的狗生了一窝狗,也要想办法办个酒席收礼物。
朱小松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如果再这样搞下去,恐怕五年之后先进的技术,就出现在欧洲和北美洲了。
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确实可以保证大明王朝10年,甚至20年之后,依然保持着技术领先,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真正的技术水平技术水,那却是工厂生产商品的技术。
大明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条例就这样产生了,这个法律刚刚出台时候,刊登在了大明的日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