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解释道。
“咱不是把权力看得太重,贤弟你之前不是说万一有必要,港口还负责士兵的运输工作嘛。咱是 说,万一港口负责人从中作梗,那不是耽误事儿嘛。”
朱吾适叹了口气说道。
“老朱啊,有没有一种可能,商人手里是没有兵的?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商人也怕死?
你一船一船的兵运过去了,他敢说个不字?
而且大明现在重点发展水军,天津港口可不仅仅是民用的。
我还准备在旁边搞个军港呢。
一来是方便发展水军,二来也能给来往船只提供必要的海上防护。第三嘛,也是为了方便管理。
大明的地盘非常大了,光靠两条腿,得跑到什么时候啊。
广州造反,北方军队从天津港出发,走陆路要多久?走水路又需要 多久?
纯陆路需要四五个月,水路两个多月,大大节省 时间不说,走水路士兵们以逸待劳,到地方了还有战斗力。
所以我才一直说大明要大力发展水军啊。
就咱们现在的武器装备,陆地上谁是咱们的对手?
天津港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管理大明。
最后呢,天津距离北平非常的近,你不是一直好奇朱棣为啥迁都北平嘛,你可以趁机去看看。
反正你想迁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朱元璋想迁都,不说想疯了吧也差不多了。
他为啥想迁都,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概可以分为军事防御,政治平衡和经济重心转移。
首先说军事防御,这个很简单了,就是抵御北元。
如果不是朱吾适出现,北元现在还没有被灭呢。
应天府距离北方太远了,不利于抵挡北元。
政治平衡这个也很好理解。
大明现在的官员基本 就是淮西勋贵,江南士族。
这些人的 势力盘根错节,不利于统治。
经济重心转移嘛,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江南的经济地位一直都比北方更高。
尤其是经过南宋一百多年的经营,江南的经济非常繁荣。
反观北方就不太行了。
都是大明的子民,手心手背都是肉。
长期的经济不平衡,必然会导致矛盾的产生。
朱元璋想要发展北方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还有个原因,迷信。
应天府这个地方建都的多,能长久的是一个都没有。
就连大明也是一样,朱元璋死后,朱允文只当了四年皇帝。
等朱棣一上位,马上着手迁都。
朱元璋也是有点儿小迷信的,他之前就觉得应天府不是很吉利。
知道后续历史发展后,心里就更膈应了。
所以朱元璋并没有因为朱吾适的出现就打消迁都的念头。
只不过暂缓了脚步而已。
朱吾适当初说朱标是因为去西安训斥老二才病死的。
那是为了吓唬朱元璋。
朱标去西安的真实原因,是为了考察,看看西安适不适合建都。
不仅是西安,开封和凤阳也是考察的重点。
凤阳不用说了,朱元璋的老家。
开封是北宋的都城,距离北方不算很远,而且还有黄河天堑。
朱元璋一直都很不理解的一点就是,北宋到底多废物,守着黄河天堑,还能让人赶跑了。
他有自信,只要自己迁都开封,绝对不会落得北宋的下场。
至于迁都西安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来西安也是偏西北。
二来西安可是大唐的都城。大唐越牛逼,就越说明西安的风水好啊。
不过自从知道朱棣迁都北平后,朱元璋就对北平感兴趣了。
只是他一直都很忙,并没有实地去北平考察过。
朱吾适觉得北平挺适合建都的,可能是先入为主吧。
但是不可否认,北平也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北平处于辽东,中原和草原三大战略板块交汇处。
对这三个板块的管理都比较方便。
再一个,北平有天然的防线,古北口,居庸关等隘口,成为了阻挡游牧民族骑兵南下的一道天然屏障。
总之局限性有,好处也 很多。
朱元璋果然心动了。
“咱倒是真想去看看,可是咱走了应天这边怎么办?”
“让朱标监国呗,反正他以后肯定是要当皇帝的,先实习一下 ,熟悉熟悉工作不也 挺好的。”
朱元璋双眼放光。
“贤弟你这个主意是真的不错,就这么决定了,让标儿监国,咱们去天津北平走一趟。”
朱元璋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如果有可能,他也不想天天在皇宫里憋着。
眼下有机会出去走走,他很兴奋,非常的兴奋。
“来人啊,去把太子叫过来。”
朱元璋也是个实干派,说干就干。
没多久,朱标就过来了。
他现在最大的任务是调理身体。
每天早上起床做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然后吃营养早餐,帮朱元璋处理政务,吃午饭,午休,醒来学习一下。
等到下午再做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
晚上吃完饭还要去散散步,生活非常的健康。
因为大明蒸蒸日上,弟弟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朱标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很多。
他自己也 知道 自己身体不好,也不会轻易动怒。
经过几年的调理,如今身体不说特别好吧,也不是病秧子了。
每年去现代体检两次,一切都很健康。
“爹,叔父,你们找我有啥事儿啊?”
“标儿啊,咱跟你叔父准备去北方走一趟,你叔父说要在直沽建个港口。咱准备去看看,顺便 考察一下 ,看看北平是否适合建都。”
对于朱标,朱元璋没有任何隐瞒。
“爹,要不还是我替您去吧,这一路去北平可不近啊。”
“不行不行,你可不能去。”
朱元璋现在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万一朱标去考察又出事儿了怎么办。
“标儿你放心,咱的身体好得很,而且这一趟出去,咱们也不赶时间,你叔父你还不知道嘛,他可不是那种能吃得了苦的人。”
这话朱标深以为然。
朱吾适是那种能坐着绝对不会站着的主。
“喂,你们父子俩说归说 ,别诽谤我啊。我为了你们朱家江山可是没少出力。”
朱元璋搂住他的肩膀,笑呵呵的 说道。
“贤弟啊,此言差矣。你也是姓朱的,这朱家江山也有你一部分呢。”
“是吗?那我儿子是不是可以世袭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