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你不用说这么多。来这里到底是干什么的,已经有人跟我们解释过了,不然我们也不会来。
我们都是当兵的,说话就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了。我只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是今天在这里,被你们记录下来的名字。
那些牺牲的战士,都会被拍成电影,让后人能看到,对吗?”
一位穿着白衬衫,退休干部模样的老人,双眼锐利的看向唐汝成。
“对。”
“好,我没问题了。你想问什么,想知道什么,你可以开始了。”
老人家得到了答案,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说道。
唐大导演也被这老爷子的果断,搞得一愣,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问起了。今天要记录的东西,的确是太多了。
“各位,都是军中堪称传奇的人物。你们本身就是这些战争的亲身经历者。这样吧,要不,就按座位顺序,一位一位来吧。
从各位的从军经历开始也好,经历过的战斗开始也行。最好是说的详细一点,细节请尽量完善一点,就从这位老爷子开始吧。”
唐大导演也不拖泥带水的,今天这会议室的座位,是环形的。
李红旗的右手边,坐的就是一位断指的老英雄,唐汝成也就伸手示意了一下。
那位村干部模样的老人家,先是一愣,然后也就开始思索了起来
“从军经历啊?那就从我的从军经历开始讲吧,我从军的时候,也是在一场大仗,淮海战役之后。”
说到这,老人家倒像是想起了什么好玩的事,脸上不自觉的微笑了起来
“其实,淮海战役的时候,我就已经上战场了。只不过,我是在国民党军。
我从小家里穷,只能给地主当长工。从小到大,其实饱饭都没吃过几顿。
长大以后,也是租了地主家的田,想要种地糊口。结果这日子都他娘的够苦了,那狗日的国民党军,还他娘的抓老子壮丁。”
说到这,老人家一拍桌子,气呼呼的说道“那他娘的国民党,抓壮丁也就算逑。给老子抓过去以后,又打又骂不说,还他娘的不给我饭吃。”
老人家说到这呵呵一笑“所以啊,他不给老子饭吃。
老子上了战场,就找个地方猫着,也不放枪,就磨洋工。
然后这时候,我遇到的第一仗,就碰上了淮海战役。”
说到这,老人家眼里露出了回忆的神色“淮海啊,那一仗,打的惨烈啊。当时对上的,正好就是我后来的连队,十五军的尖刀,八连。
事后,我才知道。政委当时下达的任务,是要八连把黄维兵团的一个主力师,最少撕开一道80米长的口子,要拔掉12座地堡才算完成任务。
但是,八连是十五军出了名的尖刀。只用了十分钟,就十分钟,就硬生生突破了一个主力师的防线,强渡了40米宽的浍河,占领了小白庄。
之后,八连的攻势近乎疯狂。只靠着一个连,一百多人的兵力。又连续攻占两座村庄,最后打到连队只剩下9人,还一直攻克了第四座村庄。
战斗开始十分钟时间,整个八连就连拔了50座地堡,把一个主力师的防线,撕开了一条长达400米长的口子。”
说到这,老人家也是一顿“但是这一仗,八连打的也太惨烈了,整个八连,几乎都被打光了。
于是,我后来的连长,当时还是尖刀排排长的李保成,就杀红眼了。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战斗力强成这样的部队。他们仅仅只有三个人,竟然生生杀穿了一个师的阵地。
生擒了对面旅长,把国民党少将给他妈抓回来了。”
老人家说到这,自己都忍不住吐了口唾沫。他奶奶的,再想起来多少次那场景,都他娘的感觉猛啊。
“三个人……杀穿了一个师?活捉对面将军?”
宁皓,申奥,陆洋,邢娜娜,一个个都跟听天书一样,眨巴着眼,听着那老人说的话。
“对,淮海三勇士的名号,当年可是大名鼎鼎,都登过人民日报的。”
戴着个老花镜的许编辑,万分肯定的点了点头。
另外几位老人家,也是肯定的点了点头“李保成啊,15军有名的尖刀连长。出了名的,擅长啃硬骨头,最喜欢打硬仗。”
村干部模样的老人,摇了摇头笑道“他哪是喜欢打硬仗啊,老李这个人呐,那就是好战。
你要是有仗打,又不让他上,他那个心啊,就跟有猫在抓一样。
反正这一仗以后,我被俘虏了,正好,也被编进了八连。”
老人家的眼里,流露出一抹不一样的神采。
“我的人生,其实是从编入八连以后……才算真正开始的。
在进连队之前,我前面二十多年,过的都是稀里糊涂的,只觉得日子过的苦。
在进了连队以后,我才算是终于能吃上一口饱饭了。咱们的军队,是真的把你当成一家人呀。
只要有粮食,军长,师长能吃到多少饭,你就也能吃到多少。
我开始天天就求着混个肚圆,饿肚子的感觉,那真是太难熬了。
后来……老李开始教我们打仗,政委开始给我们上课,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要打仗……
文工团的战友,还会给我们唱歌……”
说到这,老人的眼里好像有光一般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那么震撼人心的话。我到现在,都记得那首歌的歌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又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抱着必胜的决心,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老人说到这里,一度有点哽咽,整个会议室里,也是一片寂静。等了好一会,他才又接着说道
“后来,我终于知道,我们是在做什么了。我不再害怕牺牲,不再害怕死亡,也不再怕什么饿肚子。
就像老李说的,有些事,我们不干。有些仗,我们不打。那我们的儿子,孙子,就还得过这样的日子。
于是,渡江战役,我成了机枪手。抱着机枪,顶在了最前面。
八连……是十五军的尖刀。我们从渡江战役,西南剿匪,一直打到了新中国成立。
老李当时也就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可那仗打的,是真猛啊。
西南剿匪,半年的时间里,他就连续立下了四个特等功。我们八连,也是立功无数。
就在我们都以为,仗打完了,可以过上好日子的时候。结果,抗美援朝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