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六岁的小孟兰,丁府掌门的少奶奶,那简直成了混世魔王,一招接着一招,变着法子出招,成心不想让丁府那些奶奶婆婆们过个安生白子,无人管,也没人敢管,搅的丁府那是天昏地暗,这还嫌不够乱的,孟兰去大仓库看看一样什么刚到来的物件儿,“咝”!这是个什么地方?孟兰觉得这个院子太特别了,三面三层小楼围个半圈正前方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阁楼,小楼阁里有个小平台,三面敞开着,一问才知是个戏台子!
据丁府院里的老人说,百余年前重修丁府大院时就建有,可是从来没有演过戏,早就成了一个仓库,已经破旧的很。“呀,,,,这个出处真好,孟兰以前看过剧本,但是她从来没有看过戏,孟兰心里话,有了这个戏台子自己以后就能尽情地看戏喽,于是托人请了一个戏班主前来丁府戏台看了一番,如此这般,画了一幅草图,孟兰是打算重修丁府的戏台子,先写一个条呈递到老太公那里,意思是请示一下,没有消息那就是认可了,默认了吧?
孟兰是说干就干,把那三层小楼隔成四十多个小包间,来看戏的主人都是老年人,于是每个小房间放一张软床和一张软靠掎,正前方放一个小茶几,每一个小包间的门上用大红漆写一个门号,用张大红纸写上一个门号给丁府有头有脸的那些奶奶,婆婆们各送一张,同时注明看戏时交一块大洋供应香茶点心,瓜子,水果什么的,雇了一位专业的经理,管理小戏台和联系外面的戏班子。
三楼正面的包厢是老太公的,二楼正面的包厢是她未见面的婆婆的,一楼的包厢是他那个丈夫的,左边的包厢是大姨太的,右边的包厢是二姨太的,而孟兰她自己才不在那个包厢里坐着,省得落下什么把柄?让别人嚼舌根子,嫉恨自己。院子里安置了十张八仙桌,离戏台最近正中央的那台八仙桌才是孟兰的座位,左边留给掌房妈妈,右边留给掌事大丫头。孟兰八仙桌的左边是丁府的大管家,二管家,三管家,右边是丁府的大帐房先生,二帐房先生,三帐房先生。凡是丁府管理各项目的头头脑脑都在场中央八仙桌就坐!而且场地中央的八仙桌上有免费的香茶,瓜子,果品!给足了丁府这些管事们的脸面!
丁府的戏园子只接待内眷,不对外开放,什么亲戚朋友一律免进,只有贴身的丫头婆子才能跟着主子进入小包厢,只有少奶奶府里的丫头,婆子,佣人才能进入戏园子,但是不能上桌,只能坐在戏园的四周,等着有事伺候!其余的人想在戏园子里站一会都不行!一个多月后,富丽堂皇的丁家戏台修缮完毕,正好有一个知名的昆曲班子路过此镇,孟兰一口气定了六天大戏,把大红请帖发了出去。那些婆婆奶奶们一看什么要在丁府院内唱大戏?这是从老祖宗那传到现在都没发生过的事,这,,,,这不是要翻天了吗?叽里呱啦评头论足的,还要放一个大洋?我呸!什么点心瓜子的,通通滚到一边去,悄悄地一去打探,老太公那一点动静也没有,太公院里那些丫头婆子是一问三不知,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这些奶奶婆子们私下一合计,统一口径,给她来个不去,拆她的台!叫她演给谁看?让这小丫头片子难看!
可天一黑,有人急急忙忙来报!太公丁老爷坐着软轿去小戏园子看大戏喽,这些婆婆奶奶们可就傻了眼了喽!于是马上急急忙忙更衣打扮来小戏园看大戏,有头有脸的主子们都在三层楼里的小包厢里就坐,交一块大洋才有茶点心供应,那些奶奶婆婆们那叫个心疼啊,交吧?那简直是在割肉,不交吧?瞅一瞅别的包厢茶几上又是香茶,又是瓜子又是点心又是水果的,而自己包厢茶几上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这叫寒酸,这叫没面子,不行!横下一条心,咬着牙,就是割肉放血,也要交一块大洋,吃不吃都是小事,一定要把眼前的桌子摆的满满的。正应了那句话,死要面子,活遭罪吧?
这哪是来看戏哟?这简直是来看气的,那奶奶婆子们往那一坐心里就骂开了,这不是看不起自己吗?这不是诚心欺负老身吗?坐在第一层的认为自己被冷落怠慢,坐在第二层的认为自己被别人看不起,坐在第三层的认为自己应该更靠近中间离老太爷更近一点。大戏还没开演呢,那边己经就老泪汪汪,气的抓心挠肝的,回到住处那是痛哭流涕,痛骂那掌家的少奶奶祖宗十八代!老太公那边是不敢去打扰,派人去重孙媳妇孟兰那,可东西两厢房的掌院妈妈掌事大丫头,早就闻风躲清净去了,她们哪敢去管这些闲事儿?来这近一年了,她们压根儿就没踏进过少奶奶院里几次,老太公早就有话在先,不得打扰丁少奶奶的清净,俩人是小院门一关,自己过自己的,什么事也不打听,也不过问,连门前传话的小丫头也没有。
这丁府的戏园子三天两头唱大戏。不管什么剧种,只要路过小镇一定请来唱,还要尽兴的唱那么几天。要是碰到那京坤名角,那更是连演十多天半个月,孟兰都看上瘾了,画本子没少看,但这唱戏还是头一遭看,更何况老太公那是个超级的戏迷,只要唱戏没有他不来看的,每当有戏班子来唱戏,丁少奶奶必定事先把所唱的戏本子递进老太爷的府邸,别看老太命问事的条呈一律不看,可这要唱的本子那是必看,常常亲笔在递上的本子上写下自己想看的戏目,有时看地高兴,甚至画上脸谱,穿上戏服在台上转一圈儿,哪怕是让自个站在那里拿个旗,拿个刀,扮个兵丁什么的,只要让他老人家上台走走就行!要是碰上名角老太公那是戏瘾大发,做为资深的票友,也要上台和那名角唱上几句,反正丁家有地是大洋,他老人家爱唱爱怎么折腾就随他。
孟兰变着法子找个名目请戏班子唱戏,哪位奶奶婆婆过生日?她就打着给老人过寿请戏班子大唱一番,谁大病初愈也请班子唱唱戏,说是冲冲喜。就是老太爷出门玩了一天,第二天回来也要请戏班唱戏,说是给他老人家接接风。逢年过节那是必唱,春节那是从年前十五一直唱到正月十五才罢休,寒冬腊月的飘着雪花,吹着北风,太公那是一场不落,孟兰裹着裘皮大衣,坐在露天地,照看不误,不看戏能干什么?咋打发时间?谁来不来?看不看?她都不管,只要她自己一个人来了,那你就得给我好好地唱,丁府一年四季三百六十天,那是好戏连台,出手大气,各地的戏班子闻风而至,天长日久,那些婆婆奶奶们也上了戏瘾,两三天没戏看,就嘀咕着,谁离过寿还有十几天呢,就早早的去打听,请了什么班子,请了什么名角,唱什么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