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直言道:“乌力罕兄弟,你有什么话就直说,我一定想办法满足你的需求。”
乌力罕见陈建国说得直接,也不客气道:“如果建国兄弟能帮我们换来一些食盐,布,铁线,针和子弹和白面,我们就能在生活上多照顾照顾你的兄弟们,至少在肉类方面,不会缺他们吃的。”
陈建国闻言大笑,拍了拍乌力罕的肩膀:\"就这些?\"
他从怀里掏出个笔记本,刷刷写下几行字:\"盐二十袋、白面五十袋、棉布三十匹、缝纫针线各十盒。\"
又单独写了一张:\"7.62毫米步枪弹两千发,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五支。\"
乌力罕看得目瞪口呆:\"这...这么多?\"
\"这只是第一批。\"
陈建国把纸条塞给他,
\"等开春后,我还能弄来油料、鱼网,甚至你们如果愿意,就去我给他们建的居住地,那里有学堂,可以让教授们教小娃娃读书写字!\"
乌力罕听完激动地抓住陈建国的手:\"我的兄弟,我,我要怎么感谢你?\"
\"我们是兄弟不是吗?\"陈建国大笑,
\"是兄弟就不要说感谢的话。\"
乌力罕听完再次突然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抽出猎刀划破手掌:\"以山神的名义,鄂伦春乌力罕部与陈建国结为兄弟!
从今往后,你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你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敌人!\"
陈建国笑着将人扶起,两人又交流了一会。
进入鄂伦春部落的营地,陈建国只是跟乌力罕随便吃了一点,就由乌力罕点齐了十五六人。
众人带着鄂伦春特有的驯鹿二十架一起随陈建国出发,到百里外的山边接人。
一路上众人一起行动,有了熟悉山林的鄂伦春人绕着近道赶路,竟然比陈建国预想的后半夜才到提前了近三个小时,在晚上八点左右就到了教授们暂时居住的地方。
众人一起行动,将教授们和物资一起搬到驯鹿车上,加上马匹一起,点着火把连夜搬家。
在后半夜就回到了陈建国给教授们准备的山谷中。
踏入山谷,众人被一排排漂亮的木屋给惊呆了。
吴教授领着众人难以置信地抚摸着木屋光滑的墙面:\"这...这真的是你一天之内建成的?\"
他低头小声的问着陈建国。
陈建国笑而不答,只是引着众人分配房屋。
鄂伦春猎人们帮忙卸货时,不断发出惊叹——每户门前都堆着整齐的柴垛,
屋檐下挂着铃铛。
介绍完木屋一切,众人也就分了物资,让老小先回房间休息。
陈建国则带着乌力罕到学堂点起了火堂整起了烤肉,再搬来几箱二锅头。
他们这边刚烤好肉,吴教授等几位老人和他们家的年青人也聚集了过来。
众人互相问好后,陈建国也说出了他答应乌力罕,请吴教授等人帮忙教鄂伦春小孩们读书识字的事。
吴教授抿了一口二锅头,火光映照着他泛红的脸颊:\"教书育人本就是我们的本分,只是...\"
他犹豫地看了眼乌力罕,\"语言不通怎么办?\"
乌力罕哈哈大笑,用略带着口音但还能听出内容的汉语说道:\"我们鄂伦春人,每个孩子都会说汉语!\"
他指了指旁边几个年轻人道,\"他们在十二岁时,都到林场的小学读过书,只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们族里的人迁得太远,所以现在的小孩就没办法再接受汉语教育了!\"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其中一个年轻人笑着站起来,竟背诵起《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发音标准得让几位教授大喜。
陈建国趁机提议:\"不如这样,白天孩子们跟教授们学文化课,鄂伦春兄弟们教我们的年轻兄弟学习狩猎技巧。\"
他说完想了想道:“如今我们有十六支五六半和一千发子弹。
我下个月再想办法弄十五支枪和三千发子弹过来,这样肉食大家就能自力更生,至于米面粮油,我每个月送一次。”
吴教授闻言,眼睛一亮:\"这样好!只是辛苦小陈同志了!\"
陈建国笑了笑直接道:“教授,我反正在火车上工作,年后想办法调到京都往白山市的列车上就行,反正不费事。”
说完又看向乌力罕道:“乌力罕我的兄弟,往后我们每个月见一次面。
你将族内需要的东西列个单给我,我在城里带给你们。
另外如果你们有多余的皮毛和药材要卖到山外,我也可以帮你们处理掉,换成物资给你们带回来,你看这样可以不?”
乌力罕激动地拍案而起,木桌上的酒碗都震得跳了起来:\"好兄弟!\"
他用粗糙的大手紧紧握住陈建国的手,\"我们鄂伦春人最重承诺,从今往后我就不用为族里的物资不足发愁了。\"
说完,用鄂伦春交待了他的族人。
说完才对陈建国说道:“我让他们一会吃完就回去,将族里的皮毛和药材,肉都带出来给我的兄弟,你帮换回族里需要的物资。”
陈建国点了点头:“行,我最迟后天一早要也离开了,火车大后天晚上发车回京都,我还要准备返回去的东西。”
接下来他充当乌力罕和教授们的桥梁,将两边所要换的物资交流一下,等天亮后,两边就手里的物资交换对方所需的东西。
直到天光大亮,乌力罕才带着所换的物资离开,等下午才从族中带教授和陈建国所需要的物资回来。
而陈建国看着教授们精神头也足,才拿出拓印的十块玉石递给几位教授道:“吴教授,几位专家,这些是我从那个青铜片上得到的剩下的古巫文字,希望教授们有时间帮我破译出来。”
几位教授也从吴教授那里知道了陈建国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将他们从京都捞出来的目的,也都纷纷点头。
只是看着看着,几个教授都感觉到了身边缺少资料。
陈建国也不急,认真道:“教授们,你们所需要的资料请写给我。
我每个月来一次,就将你们需要的资料带进来。
虽然这里比不上京都,但这里足够安静,也没有人打扰。
加上鄂伦春部族在外围保护,你们可以慢慢的整理自己的所学。
等风头过后,我保证你们能得到合法的机会回到京都,重新过上从前的生活。”
几位教授似乎没有详细听陈建国说什么,而是沉浸在了手里拿着的玉石中,嘴里不停的说着自己的见解。
吴教授手指微微发颤:\"这些文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古老。\"
他招呼几位教授围坐在火塘边,借着火光仔细端详。
周教授突然从怀里掏出个放大镜:\"你们看这个符号,像不像殷墟甲骨文里的'天'字?但笔画更复杂...\"
\"不对!\"李教授激动地拍腿,\"这是《山海经》里提到的'归墟之文'!《列子·汤问》记载过,大禹治水时在会稽山所得...\"
陈建国见状也不敢再多说话,怕是打断了几人的思路。
他起身给众人倒了开水,在开水里放下了补气养神的丹药,能保证这几位已经进入学术研究状态下的老教授们不会因为一夜不睡伤了身体。
见教授们神情专注,他在做完一切也就走出了学堂。
漫步在温泉水河边,沿着他铺好的木板路走着看着。
此时木屋里住着教授的家人们还在呼呼大睡,一晚的赶路,除了吴教授一家被他用丹药加持过身体外,其余人赶了三天四天的火车又转汽车,再赶了一夜的路,无不累得动弹不得。
陈建国也没办法,此时他的灵力也还没得到补充,自己也累得不行。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他休息的时候,将这边安置好,下午将所有鄂伦春人带来的物资拉到卡车上,他才有时间给铁道局准备几千斤野猪肉。
将这事办好,他才有时间到火车上好好休息。
陈建国沿着温泉河岸缓步前行,脚下木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晨雾中,温泉水汽氤氲,在他睫毛上凝结成细小的水珠。
他深吸一口气,运转《太虚修仙诀》心法,周遭稀薄的灵气缓缓汇入气海。
不知不觉中,正午的阳光就洒到了他身上,此时他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到了谷口,而远处传来的嘈杂声将他从入定中惊醒了出来。
迎着阳光,他看到乌力罕带头拉着十几架堆满兽皮包裹的大车从远处跑来。
\"建国兄弟!\"乌力罕此时也看到了他。
陈建国快步迎上前去,只见乌力罕身后跟着二十多名鄂伦春猎人,每人都推着装满物资的爬犁。
更令人惊喜的是,队伍末尾还跟着五头驮满货物的驯鹿。
乌力罕抹了把汗,掀开最前面的兽皮。
陈建国眼前一亮:爬犁上堆着新鲜的狍子肉、风干的鹿腿,甚至还有几大捆珍贵的黄芪和灵芝。
更妙的是,两个桦树皮桶里装满了琥珀色的野蜂蜜!
\"族长说,既然要办学堂...\"乌力罕笑着从怀里掏出个皮囊,\"这是我们用貂皮跟黑龙江边的毛子换的。\"倒出来竟是十几本保存完好的俄文教科书,还有套泛黄的《列宁全集》!
陈建国笑着领着他们进入山谷,又特别跟乌力罕说了怎么进入山谷。
等午后吃完饭,教授等人依依不舍的坚持送他出谷,又仔细叮嘱他注意安全后,陈建国带着乌力罕的族人,拉着三十多车的物资离开了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