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俭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没有想到的是赵光义再一次找上自己,寻找王继恩。真不明白都怎么想的,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兔死狗烹,赶尽杀绝,永无后患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也是难以善终。也是不能左右,唯有听之任之,无条件的接受。
以前努力工作,都是自觉自愿,义无反顾的,而如今是稍微有点不情愿,是被动接受,不得已而为之。李克俭的内心有了微妙的变化,觉得这尤如一场被设计的剧情,自己也在这里面,而且充当的不是什么好的角色,是鹰犬,是一部抓人的工具。
很多的时候,只想勤勤恳恳的做一个务实的践行者,不在尔虞我诈的是非圈里,在权利圈里的算计,让李克俭很无奈。是什么把自己思想,感情都变得无趣,成为死潭一样的水。以前再苦,再累,都没有让内心痛苦,而如今却是一种苦不堪言,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体悟,着实让李克俭心里不安。
李克俭踏上征程,也许这一次,是没有结果的寻找。也许是自己亡命天涯的归宿。都已经无所谓了,总比坐在那,尸位素餐好一点吧。李克俭想着,在江湖上,自己也能更加自由点。这个寻找之旅,可能会很漫长,在这漫长而孤独的寻找中,可以消耗能量,也可以让精神上有点真正的悟。
一种行为方式,都是某种思想深入后的外化。生命的长短,无法刺激一个没有心灵的肉身。没有什么迷离的神秘,找到王继恩如何?找不到又如何?可以找,可以一直找下去。李克俭只愿这条路没有尽头,没有结果。
王继恩,花三遁形远世,在桃花源里耕种,远离了世俗的危机。一切趋于平淡,在这平淡的日子里,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虽然没有鸡鸣犬吠,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树影里的鸟叫,虫鸣,让每一天都有晨曲。
王继恩还是有点知识的,可以教几个孩子功课,尤其在书法上,把字写好,不太容易,不过循序渐进,每天都在纸上涂鸦。渐渐的去描红,临摹,读帖,入帖,再出帖。王继恩的字,铁画银钩,有柳骨颜筋,师出古法,入木三分,笔势如猛虎下山,笔力遒劲有力,力透纸背。大家闲来无事,都一起琢磨,一起练字,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也可以修身养性。
花三也有拳脚功夫,除了课业,也教孩子们练练武功。练武之人,不仅是强身健体,而是修炼一种武德。受的住现在的苦,才能抵御以后的苦。
当一个人文武双全,用知识武装头脑,不至于迷失自我。武功,在于能啃硬骨头,贵在坚持,可以让自己更有毅力,干什么事情能坚持到底,不至于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今天的汗,每一滴都不白流,都是成功的基石。文治武功,德才兼备,才能让自己有底气,才能在任何时候,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