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的这种私人信件,到京城的速度自然不会快。但是葛三爷的军报已经到了兵部,这是县衙的衙役亲自送到的,一路上换马不换人。
此时的兵部尚书正是杜如晦,这可是跟房玄龄齐名的初唐名相。杜如晦才过了不惑之年,后世人是无法想象的,这么年轻做到如此高官。
当军报放到案头时,杜如晦就坐不住了。正月里罗艺造反,人头早就被送到了京城。等到派人去蓟县抄罗艺老家时,才发现已经人早就跑了。有消息传到京城,罗成带着爪牙一路往东杀去,打算叛国投奔高丽。
接下来的几天一个坏消息接着一个坏消息的传来,先是贝州被攻破,大量富户被烧杀抢掠。清阳县被攻破,连县令都遭了毒手。让杜如晦有些措手不及,正在焦头烂额时,这封军报就被小吏放到了案头。
杜如晦一看是临渝来的军报,大致想了想临渝所在的位置,正是罗成东去的必经之路。前面几个县全都没守住,这临渝怕是也凶多吉少吧?这要是过了临渝,乘船就能北上到辽东了,这可如何是好?
等到打开军报时,杜如晦大喜过望,临渝县令居然带人剿灭了罗成等人,连首级都送来了。此刻再也坐不住了,出了兵部直奔显德殿而去。
兵部的办公地点本来应该在太极宫内,出了兵部往北走就是太极殿,不过都已经贞观年间了,李渊还是不让出来太极殿。李世民只好在在东宫处理政务,手下人为了汇报工作方便,也全都集中在东宫里面办公。李世民登基、办公的地方就是显德殿。
对于敢反叛的人,李世民从来不会留一点情面。罗艺这种人本就是李建成的人,再说跟李世民有仇,就算罗艺不造反,李世民也会把他处理掉。不过根据李世民对李建成旧部的处理来看,罗艺倒不至于丢了性命,应该能够富贵的过完这辈子。
只是好死不死的非要造反,还就带那么一点人,可见这人智商好像不太够用。
杜如晦进入显德殿时,李世民正在发脾气。罗成这种小喽啰自然入不了李世民的眼睛,真正让李世民担忧的正是关中地区的旱情。这都已经农历二月份了,居然还是不见雨雪天气,旱情怕是注定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冬天的时候虽然漕运不通,但是顺着河道马拉爬犁从南方运了不少粮食过来。
李世民看到杜如晦上殿,就知道有要事,坐定之后缓缓心神,开口问道:“克明,可有要事?”
杜如晦早就看到李世民心情不佳了,小心翼翼的回答道:“陛下,罗艺之子罗成已经在临渝伏法,这是临渝县令葛庭玉送来的军报,请陛下御览。”
临渝、葛庭玉,李世民自然记得,这不就是刘文静女婿吗?全国这么多县令,葛庭玉怕是李世民唯一记得住的一个。
李世民打开军报仔细端详,不由得拍案叫好。
“哈哈哈,这个葛庭玉果然文武全才,全歼罗成一百一十人,居然无一人阵亡。这个秦军果然是猛将,居然阵斩三十人,燕赵之地果然出义士。”
“罗成小儿如同癞蛤蟆一般恶心朕,剿灭他虽然不用多少兵力,但是难免劳师动众。克明,按照军报中的军功进行封赏吧。”
封赏可是有讲究的,这个不能胡乱封赏,难点就在于葛庭玉是个县令,这是个文官,现在有了军功。
“陛下,葛庭玉此人乃是一介文官,居然能够手刃了罗成,看来此人武力也算高强了。可是封个什么官职,还请陛下示下。”
李世民沉吟片晌说到:“这是实打实的军功,朕记得此人有武散官在身,不如再把武散官提升一级吧。”
杜如晦认为有些不妥,如同李世民所说,这是实打实的军功,哪里能够封个散官就打发的了,这难免寒了县令的心。
其实在初唐,或者是在任何一个朝代建立之初,都可能有重武轻文的现象,因为立国时战争一般较多,武将很容易获得大量军功,升迁起来也会非常快。
文官就不行了,多是做后勤工作,有功看不出来,出事了还容易先倒霉。杜如晦认为,文官集团内总算出了一个能打仗的,怎么能够就给个散官呢?
“陛下,臣觉得有些不妥。葛庭玉剿灭罗成是实实在在的军功,而且是完胜,散官怕是会寒了心啊。”
李世民笑着问道:“克明,那你觉得如何封赏?”
杜如晦一听也犯了难,文官得了军功,而且这个文官还有武散官的身份,到底如何封赏呢?好像以前就没有这种情况过,能够带人杀敌,还手刃叛贼首领的县令可不多见啊。
更不可能给个有实权的武职,那是文官队伍的损失。于是提议到:“陛下,不如把葛庭玉的官职升为平洲别驾。贝州、清阳两地御敌不利,也让葛庭玉代管。”
别驾大致相当于刺史的副手,级别已经很高了。不过要看是什么级别的州,有上中下之分,像临渝所在的平洲就是中州,中州别驾大致就是五品下的级别。
按照杜如晦的意思,这个封赏就有些大了。临渝是个下县,下县的县令级别低,从下县县令升到中州别驾,这个连升六级都不止。
李世民内心其实还有些其他心思,因为上次魏攀说葛三爷勇武异常,又黑又丑,满脸虬髯,手拿方天画戟,让李世民觉得此人可能是当年进攻王世充时失踪的寻相。
冰上运粮的爬犁是葛明搞出来的,这对于冬天运粮非常有用,可以说是解决了燃眉之急。不过李世民不打算封赏葛明,从来就没有这么大的娃子做官的先例,所以这个功劳也可以放到葛三爷头上,这样看来封赏还算合适,于是也就同意了杜如晦的建议。
杜如晦又接着说到:“陛下,葛庭玉呈报奚人梅知辉有功,不求封赏但求获得大唐户籍,臣不知道此事如何处理。”
李世民说到:“大唐户籍给他就是了,不但给户籍,朕还要封个武散官给他。奚族对大唐一直以来还算谦恭,将来有功的异族如何封赏也有了参照。”
杜如晦领命出了显德殿,起草封赏的圣旨,以及其他有功之人的封赏。
等到杜如晦走后,李世民对身边的魏攀说到:“魏攀,速传尉迟恭。”于是就有传旨的小太监到了尉迟恭家里。
尉迟恭可已经不是去年的尉迟恭了,自从亲手干掉李元吉之后,官运亨通、财运亨通。原本不过李世民的亲卫头子,虽然比较受李世民的信任,但毕竟这是秦王府的官不是朝廷的官。
贞观元年大朝会,李世民对跟随自己的功臣大加封赏,尉迟恭受封右武侯大将军,楚国公,那真是要级别有级别,要爵位有爵位。大将军可不是一般人,此时不过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三人而已。
财运就更加不用说了,李元吉死后李世民把李元吉的全部财产都封赏给了尉迟恭,尉迟恭都不知道现在到底有多少钱。
原来不过一个小院子,放一车兵器都没地方,一些跟随自己的老兄弟一起住。现在这个宅子到底多大,尉迟恭也懒得转,走半天路都没出院子。不过习惯了人口不多,虽然宅子大,但是并没有增加多少下人。
右武侯大将军有领兵的权利,但是非战争时期就什么事都没有,自己也不用去军营守着,自有副手管理军队,这也是唐代对武将的一种制衡。领兵、调兵、练兵是分开的。
所以当传旨的小太监到了尉迟家里时,这黑鬼正在跟一帮老兄弟饮宴。
听到李世民的召唤,尉迟恭赶紧更换上朝服,骑上马在几个老兄弟陪同下直奔东宫而去。
别看尉迟恭又黑又丑,李世民就是喜欢这个黑鬼。忠心没的说,武力没的说,对自己还有两次救命之恩,一次是攻打王世充的时候,另外一次就是玄武门的那次。
尉迟恭上殿施礼,李世民赐座,等尉迟恭跪坐好之后李世民才开口。
“敬德,朕有一事想要问问你。朕记得当年有一人手拿方天画戟,跟你同为宋金刚左膀右臂,宋金刚兵败之后跟你一起投降了朕,朕记得此人好像叫做寻相。”
尉迟恭说到:“陛下,确实如此。寻相当年在攻打王世充时不知所踪,这么多年都没有音信,怕是当时就死在了乱军之中。”
“敬德,擅长使用方天画戟的武将,你见过多少?”
“启禀陛下,方天画戟比马槊难学,臣至今也不过见过寻相一人使用而已。”尉迟恭一脸茫然,也不知道陛下今天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怎么问起了死了多年的寻相大哥?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说到:“朕也算百战将军,也只见过寻相使用此等兵器。如今河北临渝有一县令,擅使方天画戟,身材魁梧满脸虬髯,比敬德好看不了多少。”
尉迟恭激动的站起身来,说到:“陛下难道怀疑寻相没死,如今临渝的县令就是寻相?”
“所以朕今天才招你过来,你府上可有人见过寻相?”
“臣府里都是跟随多年的老人,都认识寻相,不过臣猜测此人可能不是寻相。”
李世民不解的问道:“你如何确定此人不是寻相?”
“陛下,您刚才说此人比臣好看不了多少,臣以为应该不是寻相,寻相此人比臣丑陋多了。”
李世民一听有把书案上镇纸丢出来的冲动,就你尉迟恭的相貌,还有比你丑的人?
“从你府上找两个人,去河北临渝认下这个叫葛庭玉的县令,不管是不是都要赶紧回来汇报。”尉迟恭一听这话也正好施礼出了显德殿。
出了东宫翻身上马,连几个老兄弟上前搭话都没搭理。到了家里直奔书房,赶紧召集府里的这帮老兄弟。看着尉迟恭沉默不语,手下人就憋不住了。
“将军,到底出了什么事?”
“将军,是不是又要出兵?”
七八嘴巴的唠唠叨叨,尉迟恭听得脑仁疼,摆摆手这才安静下来。
轻轻喉咙说到:“刚才陛下召见了俺老黑,说河北临渝有个姓葛的县令,此人高大勇武,满脸虬髯,擅长使用方天画戟,怀疑是寻相大哥。”
“啊?将军,还有这等事?寻相大哥不是武德三年就死了吗?”
尉迟恭问道:“你见过尸首了没?”
此人挠挠头,说道:“这倒没有,按理说寻相大哥武功高强,不可能死在乱军之中。连将军都没死,寻相大哥怎么可能死?”
尉迟恭没好气的说到:“王来顺,你要是会说话就好好说,不会说话就给俺老黑闭嘴。”
“陛下让俺派两个人去趟临渝,确认下这个县令是不是就是寻相大哥。”
王来顺说到:“将军,要真是寻相大哥那该多好,咱们兄弟又能团聚了,到时候一起喝酒一起吃肉。”
尉迟恭又没好气的说到:“你知道个屁,万一真的是寻相大哥就麻烦了。当年攻打王世充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现在好端端活着,当年这不是做了逃兵是什么?这可是大罪,要砍脑袋的。”
“将军啊,这可怎么办啊?”这群土匪出身的人智商都不太够,有事就着急,尉迟恭都算是其中的智者了。
“还能怎么办?先看看此人是不是寻相大哥再说吧。王来顺,你带几个人去趟临渝,想办法看看这个姓葛的县令,确认下是不是寻相大哥,要是的话赶紧回来,咱们再想其他办法。”
王来顺说到:“也只能如此了,那我马上就出发。”
片刻功夫之后,尉迟恭府里出来三匹快马,直奔河北而去。
尉迟恭打发走了其他人,跪坐在矮几旁边想着心事。要是寻相大哥,那该多好?要真是寻相大哥,后面应该怎么办?一时间之间,尉迟恭也没了主意,只能走一步算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