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新加坡的华联海军南洋舰队司令部,也陷入了一片欢腾。
电报员几乎是冲进了舰队司令部的办公室,手里挥舞着刚刚译出的电文,脸上因为极度兴奋而扭曲。
“司l岘港急电!接收完毕!两艘埃塞克斯级,一艘衣阿华级,两艘得梅因级,全部完好无损,人员正在按计划登舰接收,初步检修已经开始!”
坐在宽大办公桌后的留守舰队参谋长老将萨镇冰这位以沉稳着称的海军中将,握着红蓝铅笔的手也不易察觉地颤抖了一下。
他缓缓抬起头,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如释重负和难以抑制的喜悦。他接过电文,逐字逐句地仔细看着,仿佛要确认每一个标点符号。
这时,舰队副司令兼航母打击群指挥官高宪申中将也快步走了进来,他甚至连门都忘了敲,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参谋长!消息确认了!宋长官……他真是……真是又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萨镇冰放下电文,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看着激动得有些失态的老搭档,轻轻点了点头:
“是啊,宪申,宋长官的手段,每次都让人叹为观止。”
他太理解高宪申的激动了,这不仅是因为舰队实力瞬间翻倍,更是因为,自南洋舰队成立以来,他们一直面临着日本联合舰队的巨大压力,虽然此前取得了不少战术胜利,但家底始终不算厚实。
这两艘航母和一艘顶级战列舰的加入,意味着南洋舰队真正拥有了与日本主力舰队在远海一决高下的资本!
喜悦之余,萨镇冰的笑容很快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精明的忧虑。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南洋海图前,目光却投向了更西方的印度洋方向。
“告诉岘港基地,”萨镇冰的声音恢复了往常的冷静和威严。
“务必加快接收和适应性训练进度,同时,要加强港区警戒,特别是对新舰的安保工作。”
高宪申愣了一下,随即领会了上司的意图,试探着问:“参谋长,您是担心……印度洋那边?”
“嗯!”萨镇冰重重点头,“命令他们一定要看好了咱们的家当,千万不能让印度洋舰队的沈司令弄走了!”
他害怕的不是此刻龟缩在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日本海军,毕竟在马六甲海峡和多场海空交战失利后,日本联合舰队短期内已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
他真正担心的,是那位与他平级、同为华联海军中将的印度洋舰队司令——沈鸿烈。
沈鸿烈,人称“沈老虎”,脾气火爆,作风强悍,为了舰队发展向来是“寸土必争”。
原本,印度洋舰队的规模就远小于南洋舰队,只有一艘由埃塞克斯级的“镇远”号大型航母,一艘得梅因级重巡洋舰以及一些驱逐舰和辅助船只,主要任务是护航和巡逻,存在感相对较低。
如今,南洋舰队几乎一夜之间实力暴增,以沈鸿烈的性子,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他要是得到消息,绝对会第一时间拍电报向海军部甚至直接向宋长官陈情叫屈,更有可能亲自坐上运输机,直接飞到岘港来“堵门”,不分走一两艘新舰誓不罢休。
一想到沈鸿烈那瞪着眼睛、拍着桌子讨价还价的样子,萨镇冰就感到一阵头痛。这“幸福的烦恼”,某种程度上比对付日本人更耗费心神。
“给岘港再发一封加密电,告诉陈长官,”萨镇冰补充道,“强调这是南洋舰队的专属补充,未经他这位舰队总司令命令,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调动或借用新舰。特别是要防着沈司令‘参观’、‘学习’之类的名义。”
高宪申会意,立刻转身去安排。陈绍宽则再次将目光投向海图,这一次,他的焦点集中在了与新加坡隔海相望的苏门答腊岛上。
新舰的到来,让他对即将发起的攻势,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1944年1月13日,早晨8点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新加坡及周边地区的天空,被一种前所未有的轰鸣声所主宰。
从樟宜机场、实里达机场等数个经过抢修和扩建的野战机场上,成群结队的p-51“野马”战斗机、p-47“雷电”战斗机、b-24“解放者”重型轰炸机。
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以及Sbd“无畏”俯冲轰炸机和tbF“复仇者”鱼雷机,依次滑跑、拉起,冲上云霄。
另外还有上百架喷气式战斗机将负责清理空域外围可能出现的日军战斗机。
与此同时,在港外锚地,南洋舰队原有的航母“来远”号、“济远”号,以及刚刚加入南洋舰队不到两个月、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的战列舰镇西号,也纷纷放飞了它们的舰载机群。
航母以后全部用远来命名,战列舰用镇字命名,为了纪念华夏近代史上那支英勇抗敌最后全军覆没的北洋舰队!
一共1238架各型战机!这是华联国防军在南洋地区发起的规模空前的一次空中打击。
庞大的机群在空中完成编队后,如同铺天盖地的蝗虫,又如同复仇的鹰隼,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向着西南方向扑去。
它们的目标异常明确——与马来半岛仅仅隔着一个狭窄马六甲海峡的苏门答腊岛。
自从新加坡被华联收复后,对岸苏门答腊岛上的日军就明白,对方的铁拳迟早会砸过来。
他们利用这段时间,疯狂地将岛上能掠夺的橡胶、石油、锡矿等战略物资抢运回本土,同时也在为迟滞华联军队的登陆做紧锣密鼓的准备。
他们在所有可能登陆的海滩上埋设了密密麻麻的地雷,若非海军水雷储备见肘,他们真恨不得把整个马六甲海峡都变成雷场。
最终,他们只能选择几个最有可能的登陆点,布设了相对稀疏的水雷障碍。
此刻,苏门答腊岛沿岸的日军观察哨,早已被天际线那一片不断逼近的“乌云”吓得魂飞魄散。凄厉的防空警报声瞬间响彻所有日军阵地。
“空袭!空袭!最大规模空袭!所有单位进入战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