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管仲刺史叫来了的吗?看来,这次是真的了!等会咱们要和殿下见面了!”
“真没有想到,我有生之年竟然能够有机会和秦王殿下见面,死而无憾了!”
“听说整个荣州七品以上的官员都要来觐见秦王殿下,哎,也不知道是单独觐见殿下还是一起觐见殿下,真的是太紧张了!”
“听说殿下杀人不眨眼啊,如果咱们说错一个字的话,说不定就能够有杀身之祸,等会和殿下见面时,千万别出错!”
……
在刺史府的大厅之内,这些早就到来的官员们,正在你一言我一句的谈论着,放眼望去,每一位前来的荣州官员脸上都充斥着紧张与担忧。
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后。
身为荣州刺史的管仲突然来到了刺史府的大厅之内,这大厅内的四十多名官员顿时闭上了嘴巴,目光紧张的注视着管仲。
“管仲大人,您能不能给我们透个底,这次殿下把我们召来,到底是所为何事啊?”
其中一名上了年纪的官员,主动地朝着管仲询问道。
而管仲则是朝着众人笑了笑,然后语气平淡说道:“各位不要着急,等会见到殿下之后,便知道了。”
“不过,我可以向各位保证,只要各位如实的回答殿下的所问内容,一定不会有事的。”
管仲说完之后,大厅内的四十多位官员仍然是面露不安。
显然。
没有人知道萧景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也没有任何人知道,萧景会询问什么样的问题。
“管仲大人,人都到齐了。”
一名刺史府的官员朝着管仲说完之后,管仲微微点头,然后又朝着大厅内的所有荣州城七品以上的官员说道:“各位稍安勿躁,马上就能见到殿下了。”
管仲朝着众人说完后,又特意找到了锦衣卫副指挥使,杨小千。
“杨副指挥使,劳烦您启禀殿下,荣州七品以上的官员都已经来了。”
“劳烦管仲刺史了,我这就去禀报殿下。”杨小千和管仲告别之后,便立刻快步来到了刺史府的书房之内。
“殿下,人都已经到齐了,都在大厅内候着呢。”
萧景缓缓站起身,面无表情地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末将领命!”
很快,在管仲的带领下,四十多名荣州七品以上的官员都纷纷来到了刺史府的书房之内。
“殿下万岁万万岁!”
所有人齐刷刷的跪在萧景的面前,每个人都低着头,不敢正视萧景。
“平身吧。”
“谢过秦王殿下!”
在得到了萧景平身的指令后,这四十多名官员才缓缓站了起来,但除了管仲和杨小千外,书房内其他官员都不敢直视萧景。
甚至,还有一些官员的身体在不自觉的发抖,看起来相当紧张。
萧景坐在椅子上,大体上扫了一圈这房间内的四十多名官员,萧景发现,这四十多名官员的忠诚度都算比较高。
就算是忠诚度最低的官员也有88!
这倒是让萧景颇为欣慰。
而当萧景看到这群官员的忠诚度后,他对这四十多名荣州官员的态度也明显放松了起来。
“你们不要过于拘束,本王此次叫你们来,并没有重要的事情,只是想要询问一下你们这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
“在场的各位都是荣州七品以上的官员,你们的官职在荣州基本上算是中上层,所以,本王要从你们身上了解一下荣州目前具体发展情况。”
“来,你来说说吧。”
萧景随便朝着人群中指了指其中一位荣州的官员。
而萧景提问的这人,正是张县令。
张县令看到萧景的手指向的是自己后,瞬间双腿发软,后背发凉,他几乎是没有丝毫的犹豫,第一时间跪在了萧景的面前。
只见这张县令颤颤巍巍地说道:“启禀殿下,微臣乃是荣州水石县的县令,不知殿下想要询问微臣什么事情?微臣一定知无不言……”
萧景看了一眼这水石县的县令,发现此人的忠诚度到达了96!
“给本王说说,你们县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有多少百姓居住?”
这位水石县的张县令听到了萧景的提问内容后,连忙用颤抖的声音回答道:“启禀殿下,水石县登记人口有十八万五千三百人,目前,水石县的百姓已经没有了贫农,基本上都是中农和富农,已经很长时间不需要县衙开仓放粮了。”
“嗯,百姓对你们官府的工作是否满意?”萧景又朝着这位水石县的张县令进行了新的提问。
“启禀殿下,百姓对官府工作还算满意,官民相处融洽,而且自从所有百姓都吃饱饭后,像偷盗、抢劫等事情已经几乎消失。”
“好。”
萧景朝着这位水石县的张县令点了点头,他还是比较满意这位张县令的工作成果。
“继续努力。”
“其他官员也要像这位水石县的县令一样,认真工作,爱护百姓!”
萧景话音刚落,站在他面前的四十多位官员立刻跪地,异口同声的朝着萧景喊道:“微臣谨记殿下教诲,向张县令看齐!”
萧景又朝着站在张县令身旁的人说道:“来,你是什么职位?也来说说你的工作。”
被萧景点名的这个人则是张县令的老熟人——凤台县的王县令。
“启禀殿下,微臣是荣州凤台县的县令。”
“凤台县的人口比不上水石县,登记入册的人口只有十万三千三百人!不过,我们凤台县的百姓同样是各个家有余粮,而且因为凤台县距离海边很近,百姓们除了日常耕种之外,还会出海捕鱼,所以会有两份收入。”
“而且自从百姓吃饱肚子,不挨饿之后,纷纷开始生孩子,微臣估计,再过几年,凤台县的人口肯定能翻一倍!”
萧景点了点头,脸上也颇为满意。
之后,萧景又随意抽取了几名官员进行提问,而这些官员所回答的内容,都让萧景感觉到十分满意。
“本王已经大概知晓了你们工作成功,本王甚是欣慰。”
“不过,荣州的发展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持续建设荣州,同时,也要时刻关注荣州百姓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