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收集了好几天的材料,即使有推车,一趟搬不完。
乔雪君负责的是她温室的建筑材料和那批马。
有专门给她帮忙的人,这些材料很快就弄到了山上。
货架挑选出了高度合适的,搬进了已经搭建好的温室之中,塑料菜筐也放到了架子上。到时候直接往菜筐里种菠菜就行。
货架是4层的,相当于能种八亩地的菠菜,足够供应基地了。
还差温室的顶篷布,这得李姐那边出力。
一整天都忙忙碌碌。除了物资,最重要的就是带回来的生存者们,一千多人要住进基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就算做饭都要多花一倍的人力和时间。
只不过基地够大,住宿场地上没问题。
看着基地的模样,从城市中来的生存者不少感动得抹眼泪的。
“好大的基地。”
“终于不用住在海里了。天天都在鱼腥味里面醒来,我真是受够了!”
但也有部分原本就心怀疑虑的人觉得基地和自己想象中的不同:“居然在山上……荒山野岭,海怪不是想来就能来?这里能住人吗?”
听到生存者们的讨论,负责接应安排他们的后勤统筹的小林没有做多过解释,只把人带上山。
才走了没几步,众人就先看到了在山脚处摇曳的一片紫花,一片高大的花丛带。
它像是一条紫色丝巾,围住了这片山林,看不到尽头。
有人觉得奇怪:“这是什么花?这么冷的天气都能生长!从未见过!居然有向日葵那么高啊!”
但这肯定不是向日葵。
小林和负责维护秩序的战士们开始给他们普及知识:“这是紫花带,每束花之间相隔一米,是可以通过人的。你们要小心通过,不要碰到花,碰到了是有毒的,能麻痹海怪。”
生存者们小心翼翼按照提示从紫花中间的空隙穿过,不碰到紫花,走过后不由得感叹:“真是长见识了!第一次见这种东西。”
往里是坚固的防御石墙。
众人抬头看,还伸手摸摸:“这好高!”
估摸着有四五米高,还很厚实,黑色或灰色的石头堆叠,空隙中填补着泥巴,有一种原始而粗野的美感。
现在天气冷,石墙整体还包裹着一层坚冰,看着非常坚固。可以阻挡海怪。
再往里走,还有高压电网,一旦通上电,就会对闯入者造成致命打击。
防护严密。
他们越往里走越傻眼:“这里原本是什么军事基地吗?”
沿路还有很多钢铁搭建的哨所,有些哨所的那小小的窗口处还会伸出来一个黑洞洞的枪口,说明里面是有兵力部署的。
哨所分布均匀,并且哨所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几乎每百米就有一所。
负责安排他们的后勤小林闻言,笑笑:“哪能呢。当初我们来的时候,这里差不多就是一片荒山,什么也没有。下面的毒花防护带是咱们乔老师带着人栽出来的。”
“石墙和电墙是我们工兵赵副部带着基地大半的人修了快两个月弄出来的。”
“这些哨所也是刚刚加建不久,原先也没那么密集。”
小林说着,自己心生感慨:“全都是我们一块砖一块石头搭上去,才有今天。”
这里人类生存的痕迹非常明显,根本不像是荒山,像是人类集落。
生存者们左看看右看看,还能看到路上加装的一些针对海怪的防御布置,陷阱布置。
比如前面那个横在两棵树的枝桠上的狼牙棒。对于人来说,那个布置太高,不影响通行,但是高大的海怪要是撞上去了,那不得掉层皮?
不管怎么看,这实在是太有安全感了!
“老子就说,这个选择准没错!”队伍越走越兴奋,有人开始向原本质疑的家人们强调自己决策的正确性。
这不就选对了吗!
要是住进这个基地里,确实很难死啊。
他们往上走,到了山顶。
基地最壮观的是山顶那巨大集雨器,像是一个铁锅,它能解决一部分日常用水,还有一部分需要从外面引入。
走上去,山顶处开了一个洞口,或者是洞门。
洞门现在正关着,能看出大门的厚重严实,这是钢铁材料,不是石门。
钢铁上还有一些斑驳的冲击痕迹。
小林介绍道:“这都是我们军用级别的防御建材,能抵挡海怪的袭击!目前已经抵挡过超过十次的海怪袭击了!”
钢铁洞门从两边移开,欢迎他们进去。
温暖。
这是所有人的第一感觉。现在外面的温度大概是零下二三十度,但进来后,整个人都似乎温暖起来,室内温度应该不低于零。
“这里还有灯啊!”他们抬头看着天花板上的灯泡。
这种在天灾前非常常见的家电,到了现在已经很是一种奢侈。他们自己在城里都用不上电灯。
山洞中的基地结构也非常巧妙,分了好几个区域。
他们看来看去,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谁说这个基地不好了,这个基地可太好了,我住进来了就不会想出去!”
想象一下,过段时间可能会有大风雪,然而他们能够住在这样一个像乌龟壳一样坚固的山体基地中。
把大门一关,与世隔绝!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这是住的条件,至于吃,大部分人都不清楚第一基地吃什么的,即使当初招募有介绍食谱,相信的也是少数。
就像招聘,说工资有2千-1万,那就不要指望有1万,妥妥2千。
现在也一样,基地说有土豆,饼干,南瓜,玉米,压缩干粮——他们不一定能吃上啊,说不定高层才吃得那么丰盛。
小林:“先去宿舍,等安置好了出来吃东西,是饭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