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等你消息了,回头咱们整几个好菜,好好喝一顿。”
何大清不顾刘德信的劝阻,送几个人走了几步,才停下来告别离开,约好下次吃饭。
“好,好久没尝到你的手艺了,到时候一定好好吃一顿。赶紧回家休息吧。”
刘德信笑着应了下来,挥手跟何家父子告别,领着田丹和虎子往回走去。
没了老婆的何大清是个渣爹,现在家里全乎,做人还不错,分寸掌握的挺好。
“走了柱子,想想怎么跟你娘解释脸上的伤吧。”
何大清站着看对方走远,扭头招呼儿子回家。
自己这儿子,做菜天赋很好,摔跤也练出点儿名堂,甚至溜门撬锁都开始上手了,不过被亲娘一顿锤,难得发了次火儿。
或许是性子直的原因,有难事儿的时候,总能碰到搭把手的贵人,就像是田枣、刘德信他们。
他当大厨名声在外,靠的不仅是手艺,脑子也通透,对着这方面也很看重。
和刘德信维持好关系,不仅是因为救过自己媳妇儿,能在那么乱的世道中,搞到紧俏物资,就是有本事。
现在人家成了官府里的人,这个人脉更得维护好了,万一被人欺负了,最起码能保证个公平。
何况今天还答应了物资的事儿,虽然说是问问,但何大清觉得八九不离十。
这说明手里的渠道依然保留着,以后免不了会用到。
“嘿嘿,等会儿您帮我说两句好话,我这也算是做好事儿了吧。作为一个四九城的老爷们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本分。”
柱子听到父亲的说话,一脸谄媚的笑着。
“你就受着吧,打两下死不了。”
何大清拒绝了这个请求,本来媳妇就讨厌当年自己允许柱子去学摔跤,现在看到这副模样,肯定会翻旧账。
“哼,您要是不帮我说,回头我告诉娘,你偷看别人家的漂亮小媳妇儿。”
柱子咧了咧嘴,老娘动手确实力道不大,但是拧人是真疼啊。
挨两巴掌没什么,拧两下绝对会破防。
“你个小兔崽子,从哪儿学的?敢给你爹泼脏水了。”
何大清伸手就去拨拉儿子的脑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看来得给他点猪头肉,让这臭小子吃熟食(收拾)了。
柱子挨揍的次数多了,躲避都成了条件反射,窜出去就往家里跑。
“哼哼,你说救的那姑娘长得挺好看,经过这么一遭估计不敢进四九城了,过不了多久她家里估计就得把人嫁出去。”
何大清之前听柱子说的时候,早就看出这小子见色起意了,故意在后面嘀咕道。
就是声音有点儿大。
“爹,爹,嘿嘿,要不您帮我一把,那姑娘长得嘿……”
柱子听到话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死皮赖脸的往回走。
“长得黑啊,那算了,你就不怎么白,还是找个白的吧,回头我就找媒人在城里帮你踅摸一个好的。”
“不是,我……”
“不用害羞,你也快到年纪了,这是我这个当爹的应该做的。”
父子俩吵吵闹闹的回家去了。
另一边儿,刘德信三人也很快回到了家里。
家人已经收拾好了饭桌,就等着他们回来。
稍微聊了几句,看着打着瞌睡的孩子们,还有开始闭目养神的老太太,刘德信就让大家散了去休息了。
回到西厢房,刘德信和田丹照例进行晚上的闲聊。
再亲密的关系,也需要时常进行沟通,这样才不会发生误会,影响感情。
每天见面的时间就这么点儿,一定要好好利用才行。
“丹姐,你们那边进行自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叮嘱同志们注意安全,最好不要单独行动。”
坐下来之后,刘德信先打开了话匣子,把这两天遇到的事儿,能说的讲了一下。
搞情报工作的同志,可能是一时间还没适应眼下的局面,行事还没来得及跟上。
组织已经从在野变成执政,掌握了主动权,大势在自己这一方,
直接调动人员,多部门联合,再发动群众,把那些隐藏在黑暗的垃圾一扫而空。
否则就会像之前的小董一样,随时面临着被杀的危险。
“嗯,这个事儿之前就提醒过大家了,现在已经开始有所转变。等案子结束以后,估计也会当成典型通知下去。”
田丹点了点头,她对当下的局面适应的很快,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同事。
“对了,听老罗那意思,过段时间这一系列的案子彻底结案之后,咱们的事儿差不多就批下来了,我琢磨着等上一两个月再办。”
刘德信话题一转,提起了结婚申请的事儿。
案子进展的比较顺利,还挖出萝卜带出泥,抓捕了很多潜伏的特务小组,四九城的地下斗争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老罗一高兴,就把结果告诉刘德信了。
“嗯,不办也没事儿,现在大家都很忙,没必要在这个上面浪费时间。”
田丹听到消息后也很高兴,关系定了,再有个证儿,就齐全了。
“那不行,这是人生大事,不能留下遗憾。”
刘德信摇了摇头,现在的仪式虽然简单,但也不能不要。
就算等以后七老八十了再补上婚礼和婚纱照,也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他也不想等两个人都老了以后,田丹跟孩子们讲古,起手一句:
当年我和你爷爷结婚的时候,连个婚礼都没有……
不是说丹姐不讲道理,她一直都是个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的好姑娘。
今天说不操办这句话,绝对是丹姐从心而发,但是也不妨碍等以后念叨两句。
尤其是老了以后,老小孩儿,老小孩儿么。
刘德信这是以超长视角,来看待眼下的问题,
办,必须得办!
“你选好日子了?”
田丹握着刘德信火热的手问道。
“等四五月份吧,我打听过了,那时候差不多铁路就修好了,到时候全家都聚到一起,正式把你娶进门儿。”
到时候工作上缓一缓,也能回老家了,正好把事儿办了。
“要不要回老家办?”
“到时候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