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曾祖母已经于一月多以前病逝,信是加急送来的,在你进宫参加殿试那天刚好送到家中,父亲这几天也在宫里,所以他们都还不知道。”
“等父亲回来再说吧。”
“好。”叶承颐答完,想起来叶承瑄也有信,便又拿了一封信给叶承珲,说:“这是二哥的信,他们首战告捷,南疆余孽,已经一个不留了,不过肯定还有一些漏网之鱼,平西郡王正在和南安王交涉,他们最近也多以在南安郡巡视为主。”
“但这信的日期已经是两个月前了,最近的情况还不知道,父亲可能知道更清楚一点。”
“嗯,我先看看。”
“好。”
叶承珲看完信,叶西洲也刚好回来,阅完两封信,对叶承珲说:“过几天春围,带你弟弟们收拾一下,到时候过去。”
“是,欣姐儿呢?”
叶西洲沉默了一下,说:“也去。”
叶欣被禁足的事,外面没人知道,顶多以为赵琳不在家,叶欣帮忙打理内宅,不方便出门而已。
但如果平阳侯府的人都出现了,叶欣还不出现,那就有问题了。
叶西洲交代完叶承珲,就离开了海棠苑。
叶西安和叶星辰的伤势都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叶西洲打算把两人的事都处理了,然后带他们在春猎场上露个面,尤其是叶西岭一家。
叶承钰三年后要入仕,提前积攒一下人脉总没错,最不济也可以在春猎场上和今岁参加科考的学子们交流交流。
还有叶芷惜,她仅比叶欣小一岁,去年已经及笄,不管将来叶西岭夫妇给不给她说亲,出来多见见世面总是没错的。
叶西洲去往止戈堂的路上,心里一边盘算着接下来要做的事,一边猜想赵琳现在已经到了何处。
按信中交代的日期,赵琳此刻应当已经到了玉门关外。
但实际是,赵琳已经入关,此刻已经快到陇西了。
赵玥为她把披风系得更紧些,说:“我们休息两天再走吧,这路程已经赶得可以了。”
赵琳说:“好。”
去年十月十三,她生了一对龙凤胎,在西北坐好月子,本来想等过了年就走,结果没等过年,祝老太夫人的身体就变得差起来,反反复复,最后也只撑到赵琳的孩子过完百天。
赵琳想守孝三个月,可她离家已经快一年,祝大舅舅劝她:“你外祖母因为你,已经多撑了好些时候了,近乎是多陪了我们一年,很不容易了。”
“据你们几个说,你这两个孩子和你夫君长得一模一样,你外祖母也算全了没亲眼看见过你成婚的遗憾,你千里迢迢从京城赶过来,送了你外祖母最后一程,你外祖母看见你,走的时候开开心心,你也不应该再有遗憾了,快回家吧,啊。”
赵琳现在想起这些话,都还是难受的想哭,赵玥安慰她:“好了,外祖母看着呢,别哭了,阳春三月里风大,你刚生完孩子没多久,不要总迎着风哭。”
赵琳跟着赵玥进了客栈,洗了热水澡,和赵玥睡了一觉。
因为想赶在叶承珲揭金榜之前回去,所以路上撇下了两个孩子给赵明华和赵明易,他们两个带着孩子在后面慢慢赶,赵玥则照顾着赵琳在前面快马疾鞭。
两人这一路上鲜少睡觉,又逢寒春料峭,赵玥是真担心赵琳吃不消,醒来下去找小二熬了锅姜汤,想等赵琳醒的时候,让她多喝几口。
赵琳这一觉直接睡到第二天下午,醒来枕边放着京城来的信,赵玥却不见身影。
赵琳拆开信看,看完直接仰倒在床上:“我嘞个老天,让我死了吧。”
“胡说什么呢?”赵玥推开门进来,又赶紧关上:“我去厨房给你熬了乌鸡汤,还做了糖醋排骨,又做了其他小菜,你起来吃一点。”
赵琳躺在床上不吭声,赵玥又到床边来唤她:“这是歇上就不想动了?”
“嗯嗯。”赵琳躺在床上点点头,赵玥笑了笑,拍拍她说:“赶紧起来吧,一会儿饭凉了。”
“好吧。”赵琳有气无力的应了一声,接着翻个身拱到被子里,赵玥笑笑说:“要我说你也真是的,这么辛苦的赶路,就是回去看他揭榜,你就是不回去,又能怎样呢?”
赵琳说:“当然不会怎样,他该中还是中,该不中还是不中,但如果我是珲哥儿,能在打马游街的时候看见离家已久的母亲回来,那就是高兴加倍,快乐加倍,一辈子都会记得那一刻是幸福加倍的感觉。”
赵玥笑着说:“我觉得你说得对,所以赶紧过来吃,正好我也能跟你一起,赶回去见证你的幸福时刻。”
赵琳躺在床上笑出了声,起身穿好衣服,又将床上的信件理好。
赵玥见状,说:“我看你那信封五花八门的,不光你有情调,你的孩子也都跟你一样有意思,有时候竟还说,是因为今天的天气和心情才选择这样的信封。”
“不过话说回来,你这出来一年,你那些信封,应该都快你被那几个孩子给霍霍完了吧。”
“完了就再做嘛,反正做出来就是用的。”
赵玥笑着摇摇头,看赵琳郑重而小心的将家里的信收好,说:“一会儿要出去逛逛吗?我打听了,今个城里有社会。”
“那肯定是要去逛的,上京城的景色都看腻了,有新的乐子,当然要去瞧一瞧。”
赵玥说:“那我们赶紧吃,不然明天走了,以后保不齐就看不到了。”
“嗯,好。”
——
上京,西山。
景平帝先射一支箭,代表春季围猎开始,其他人立刻策马入林,去搏今年的彩头。
一般这种场合,众人都会默认把机会留给年轻人,让他们在景平帝面前露脸,也在上京扬名,所以很多大人都是下场意思意思。
今年因为叶西洲要看顾孩子,连意思都不意思了,于是其他大人也都学他,直接坐着。
年轻的公子和小姐们去凑热闹,稍微年轻点的相公和媳妇去约会,不算年轻的主君和夫人去散步,剩下的人基本上都留下和帝后说话。
这里叶西洲算是个意外,因为他是个武将,也还算得上年轻,但因为赵琳不在,小萝卜头们无人看顾,他便只能和那些不想动的妇人们一样,留在席上。
因此众人话说三巡,目光又不免落在他身上。
“侯爷这几个小娃娃当真是乖,别的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活蹦乱跳,他们倒待在你身边不哭不闹。”
柱国公这话,显然是已经忘了小萝卜头们“爱哭郎”的名声。
叶西洲低头看一眼四个小家伙,正乖乖啃着点心,便抬头对柱国公说:“国公爷不要这么夸,小儿不识夸,一会儿听见了就破功了。”
柱国公闻言,哈哈大笑。
“那个,嘿!”
小萝卜头们听见这熟悉的一声“嘿”,从满桌子的点心里抬起头,两眼扫视到柱国公,很有礼貌的说了一句:“您好。”
柱国公笑了两声,说:“你们好,最近在干什么呢?读书有长进吗?”
小萝卜头们大脑处理了一下柱国公的两个问题,一个一个回答说:“最近在读书。”
“然后去听先生讲课。”
“给我母亲浇花。”
“练习数数。”
“这么忙啊。”柱国公故作感叹道。
小萝卜头们点点头说:“是的。”
“但有没有长进。”
“我们也不知道。”
柱国公疑惑的问:“你们怎么会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长进呢?先生没说吗?”
小萝卜头们摇了摇头,说:“我们不知道长进是什么意思。”
话落,众人都笑了起来。
“不知道长进是什么意思。”
“哈哈哈哈。”
“嗯嗯。”小萝卜头们在一众大人的笑声中,淡定的点了点头说。
“那你们跟我说说,你们书背到哪了,我帮你们看看。”
小萝卜头们想了一下,背道:“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柱国公听完,眨巴了下眼睛,看向对面的英国公。
英国公笑笑,捋了捋胡须,说道:“不是一天两句吗?怎么又背回来了?”
小萝卜头们前倾后仰,寻了一下声音的来源,最后发现是叶西洲前面的人在说话,就后仰着身子说:“前面忘了,又重头背了。”
英国公也微微仰着身子,说:“那也算很有长进了,长进就是进步的意思,变优秀了,变厉害了的意思。”
“谢谢。”小萝卜头们冲着英国公点点头。
英国公笑了两声,说:“不客气。”随后怕小萝卜头们仰着身子不安全,就扭过头不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