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第40号开垦营地的路程是最为艰苦的,前面几号营地都好说,距离文德县也比较近,相应的道路都已经修得七七八八了。
但是越到后面,道路就越是险峻,气候就越是寒冷。
虽然说领队的革命军看着温度计上的数值并没有变化多少,但阿格里帕就是感觉越接近后面这刮来的风啊,力道就越大。
那些雪粒子就像是被吹起来就像是有人拿着一把细石粒在往他脸上砸一样,每次一次呼吸都是一次煎熬,必须把那一口气给含在嘴里含热和了才敢吸入肺中。
阿格里帕一边小口地呼吸着,一边又得低着头顶着风雪前进。
好在出发前,革命军总部给他们第40开垦民兵团配备了比其他队伍更多的雪橇,而且每人还发了一小盒的猪油用来防冻。
每到一个营地都有专人给他们烧热水洗脚,并且也会优先给他们靠后的开垦民兵团供给温暖的屋子过夜。
革命军的高组织度在这个时候依旧发挥出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民兵部队还在集结的时候,文德县的革命军总部就派人提前向各开垦营地传递了民兵团将要出发的消息。
根据各个营地的距离,革命军总部的情报分析部门计算出了最佳的线路配比。
每支开垦民兵团出发的时间都是不一样,路线也是分为了好几条。
根据各支部队可能的行进速度,他们规划了相应的路线和休息点。
保证了在同一天的时间内,一个开垦营地不会同时接待两支以上的民兵团。
这不仅使得民兵团的前线路线变得有序不会互相干扰,并且还最大化地利用了各开垦营地有限的居住资源。
保卫部下辖的情报分析部门是以投诚的佐尔坦侦探社的一部分原社员为骨干,再加上沃尔夫格勒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们组成的。
部门里的人基本都很年轻,但这群年轻人却在这关键的位置上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靠着强大的数学计算能力,革命军规划出了十分科学且合理的行进方案。
当阿格里帕他们走过了第39开垦营地的时候,竟然一个人都没有缺少。
虽然路上的风很冷,脚下的道路很难走,但他们就是互相扶持着走了过来。
阿格里帕已经在路上走了一个星期了,拖着沉重的补给雪橇他们竟然比原预计的时间还提前了几天。
好在他们是第一个出发的队伍,他们走快了根本不会对前方的开垦营地造成什么困扰。
甚至每次出发的时候,开垦营地的革命军们还会护送他们几里的距离。
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也遇到过几次危机。
有人不小心滑落了山崖,但好在现在是大雪天,下面有积雪就没给摔出问题来。
在圣殿骑士把她救上来之后,检查了一下也就只是脚崴了而已。
还有一次他们在将近夜幕的时候遇到了狼群,然后在多布里茨骑士长一发圣光点亮了森林之后,他们就收获了满满一大锅狼肉和几条成色不错的皮子。
那一顿饭阿格里帕吃得很开心,有肉的饭吃着就是不一样,就连今天他赶路的时候都比以往更有精神了一些。
此时距离他们离开第39号开垦营地已经过去将近一天的时间了,昨晚他们是在一片小林子过的夜。
越是往北走道路就越差,到这里基本已经没有道路这一严格说法的了。
除了革命军砍掉的用来标记方向的树木,一路上见不着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
阿格里帕和伙伴们艰难地拖拽着雪橇在爬着一个山坡,多布里茨骑士长和另一位圣殿骑士在后面推着防止雪橇掉下山谷。
现在已经下午的时候了,但气温依旧低的吓人。
当阿格里帕的靴子终于碾碎最后一块积雪登上坡顶时,铅灰色的云层正在天边沉浮。
冻原像被巨人撕碎的羊皮纸向北方延展,裸露的玄武岩上覆盖着玻璃般的冰壳,在暮色中泛着幽蓝的冷光。
多布里茨骑士长的铠甲内衬结满了冰碴,每次呼吸都带着一丝铁锈的味道。他望着雪橇上捆扎的补给箱,外层的毛毡布上覆满霜花。
远处是密密麻麻的森林,但是在森林的一角却有着几道象征着希望的烟尘。
“好消息,我看到第40号开拓营地了!”
“是红旗!叶格林肯定在那!大家快看啊!”
走在最前面的向导兴奋地喊着,阿格里帕尽管十分疲惫,但也是强打着精神向那望去。
果然在林子边上他看到了一面微笑的红旗,这一抹鲜红的颜色在这千篇一律的雪白景色中是那么的亮眼。
在这一刻阿格里帕感觉身上的一切疲惫感都通通飞来了出去,他再度燃起了无穷的斗志。
不光是他,整个民兵团的各位也都打起了精神。
下山的道路并不比上山的时候好走,但阿格里帕他们还是无畏的勇气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就赶到了山脚。
此时只要再顺着这一侧的小山坡走过去就能到达红旗所在的地方。
他们从今天凌晨就开始赶路,现在天已经彻底黑了,他们还是在打着火把继续前进着。
队伍里没有人提出要不要过夜的疑问,大家都想着一口气走到第40号开垦营地里去。
劳动了一天的身体在不停抗议着阿格里帕的行为,但是他依旧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在不断坚持着。
就像他在出发前告诫自己的一样,他和他的祖辈们什么苦没吃过,但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吃的苦在最后能结出甜蜜的果实呢?
从来都没有过……但叶格林和革命军来了之后就有了!
阿格里帕的文化不是很好,没法理解革命军他们说的那些高深的知识,但是他知道只要来跟着叶格林不管什么苦到最后都会是甜的!
忽然前方的山腰拐角处冒出了几团忽明忽暗的光团,接着一个熟悉称呼从前面传来。
“喂,那边的同志,在这里!”
“同志们,我们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