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如何?北元这次来了多少人?骑兵占几成?现在在哪?”朱权冷静地问。
“回王爷,在离这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发现了三万骑兵,正快速南下,目标直指吴王手下挖矿的地方。”侦察兵详细汇报。
“哈哈,看来他们是奔着朱允熥去的。”朱权笑着说。
“谁让他爱惹事,跑到别人家门口挖矿,北元一向蛮横,能忍才怪。”朱植笑了一下,完全不把这事当回事。
三万骑兵可不是小数目!
“走,十七弟,我们去截住他们,把这些人全都干掉!”朱植豪气冲天地说道。
“好,今天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无敌之军!”老朱家的人都好斗,无论宁王还是辽王,此刻都热血沸腾,只有杀伐才能平息这激动的情绪。
大地震动,九万大军如钢铁洪流般向北推进。
行至约十里处,前方忽然升起滚滚浓烟,吸引了两人的目光。
“这是怎么回事?这冰天雪地的,怎会有这般浓烟?难道真会发生山火?”朱植勒住马缰,看着浓烟翻滚,满脸震惊。
“反常之事必有蹊跷,这不对劲!”朱权皱眉,随即唤来一名探子,吩咐道:“赶紧去看看那边到底怎么了。”
那浓烟升起之处,正好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是一条山沟。
虽然这次北元都是骑兵,但谁知道他们在那儿有没有埋伏呢?
这种天气冒这么大烟,实在奇怪。
很快,探子回来了。
“那烟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权问探子。
“宁王殿下,是尸体,全是尸体,那烟就是这些尸体燃烧引起的!”
“而且,那山沟里都给血染红了,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探子显然被之前的场景吓坏了,说话都有点激动。
“尸体?血?”朱权和朱植互看了一眼,眼中满是疑惑。
只听探子这么说,他们根本搞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
于是……
“前面是不是藏了埋伏?”
朱权问道。
“回王爷的话,我们已经查过了,没有埋伏。”
朱权听完后,瞄了一眼朱植,朱植也点了点头,大军便继续往前走。他们决定亲自去看个究竟。
可等他们到了那山沟里,全都傻眼了。
这个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会有这样的惨状?
尸体堆积得像小山一样,还在燃烧,周围的积雪都被融化了。
血水流得到处都是,像是小河。
离火远的地方,血要么渗进雪里,要么凝固成了血块,周围一片红彤彤的,看起来特别吓人。
不仅如此,穿过被积雪堵住的山沟口,整个山沟里都是血红色的一片。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烧焦的味道和血腥味。
山坡上隐隐约约能看到不少野狼聚集在那里。
它们都是被血腥味吸引过来的,但是大火太猛烈,它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新鲜的尸体,除了偶尔吼几声,别的什么都做不了。
“这……”
看到眼前的景象,大家都惊呆了,显然这里刚刚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战斗。
而其中一方,正是他们此次北上要找的目标——北元的三万骑兵。
从现场来看,北元的这三万骑兵,恐怕已经差不多全军覆没了,就算有逃出去的,最多也不超过五千人。
“十七弟,这肯定是有计划的埋伏!”
“这个山沟前后都被好几丈高的雪挡住,北元那些骑兵应该是被人当成瓮中之鳖围攻了。”
辽王朱植简单分析了一下。
“没错!”
宁王朱权点头表示同意朱植的看法,然后盯着前方那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物资,皱着眉说道:“可这些北元骑兵的埋伏者到底是谁呢?”
“虽然占了埋伏的优势,但要把北元的三万骑兵几乎全部消灭,这些人至少得有三万,甚至更多。”
“这个地方,除了我们大明和北元,好像没有别的第三方有这样的能力了。”
朱权实在想不明白,究竟是谁在这里设伏袭击了北元骑兵。
“你觉得,会不会是我们那个侄子干的?”
突然,辽王朱植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
“不可能,他手里的兵力加起来不超过两千,怎么可能做到?”
朱权毫不迟疑地否定了朱植的猜测。
朱植一听,立刻自嘲地笑了,自己刚才真是糊涂了,怎么会冒出这么不现实的想法。
“那你认为,会不会是北元内部出了问题?”
辽王朱植又提出了另一个新的想法。
“应该不是,我们大明多次北伐,现在北元内部很团结,不会发生这种大规模的内乱。”
朱权又一次摇头否定。
接着,朱权又皱着眉说:“不管怎么说,这里发生的事必须告诉老爷子。要是真有第三方的强大势力,恐怕会对我们的大明造成很大的威胁。”
确实,自己的地盘,谁能让外人随便休息?这么个不明身份的势力存在,谁能放心?朱植听了连连点头。
明面上的敌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藏在暗处的家伙。
朱允熥完全不知道宁王朱权和辽王朱植带着九万多兵马往北边去了,打算收拾北元的骑兵。他更不知道,因为山谷里那场血腥的事,朱权和朱植已经把他当成了隐藏的第三方势力,甚至当成潜在的威胁。
此时,他正带着大秦铁骑,连同俘虏和战利品,朝克鲁伦河下游的乔巴山开拔。
这些铁骑暂时不能暴露,带回海城肯定不行。毕竟这么多人马入境,动静太大,老爷子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而且,一旦老爷子知道了,他根本没法解释这支队伍从哪里来的。
干脆就让他们暂时待在乔巴山。
再说了,朱允熥还打算把乔巴山当作屯兵之地。如果将来真要跟老爷子对着干,没有百万人马,根本没戏。要知道,明朝光是装备精良、战斗力强的禁军就有七十多万,加上北方诸王的军队和地方上的府兵,至少得超过百万。
“殿下,咱们一口气灭了两万七千多北元骑兵,这可是大功一件!我们是不是该向朝廷报喜?”姚少宝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朱允熥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没必要!”
接着又补充说:“不只是这次,以后也一样,无论立了多大功劳,都不用上报朝廷。”
“上报能捞到什么?除了暴露我们的底细,最多就是几句夸奖和一点微不足道的钱财,坏处可比好处多多了。”
姚少宝一听这话,眼睛都瞪圆了。他觉得事情不太对劲。
难道殿下是要……
安排好大秦铁骑之后,朱允熥带着姚少宝回了海城。刚到海城,就发现宫里派来的太监已经在等了,还有一支锦衣卫,领头的是十四所千户中的一个。
朱允熥眼神微微眯起。
老爷子这时候派人过来,到底玩什么花样?
“吴王殿下,总算等到你了,我都快急疯了。”宣旨太监柳公公用兰花指一摆,声音尖细地说。
“柳公公,你怎么跑到我这破地方来了?老爷子有何吩咐?”
朱允熥心里乱糟糟的,但脸上装得挺镇定。
柳公公看着,心里暗暗惊讶。他原本以为宫里传的话夸张了些,现在看来,吴王比传说中更厉害。
才不过半年多的时间,吴王就已经发展到这般境地了。
要是冒犯到皇太孙的话,现在这吴王的实力可是丝毫不逊于他。
宫里的太监们个个眼力劲十足,尤其是像柳公公这样的传旨太监,他们见过的大人物数不胜数。
“真是件大好事!大好事!”柳公公喜气洋洋地说,“吴王殿下在捕鱼儿海立下的功劳传到了皇上耳朵里,陛下高兴得不得了,当天就贴出了皇榜,表彰吴王殿下的功绩。”
“如今,整个应天府乃至周边地区都在传颂吴王殿下的威名。”
“我此次前来,正是奉陛下之命,前来宣读赏赐吴王殿下的圣旨。”
柳公公兴高采烈地夸赞着朱允熥,然后从身旁的小太监手里接过圣旨,开始宣读。
“吴王殿下,您可千万不要辜负陛下的厚望,我还要等着再次为您宣读加封的圣旨呢!”
念完封赏的圣旨后,柳公公满面笑容地说些好听的话,他对朱允熥亲近的态度显而易见。
这也很好理解,宫里的太监嗅觉最为敏锐。之前,朱允熥做事呆板,不懂人情世故,在应天府的行为还带着一股纨绔习气,这让朱元璋很是不满。
所以那时候,几乎没什么太监或宫女愿意巴结朱允熥。
而现在,因为朱允熥在捕鱼儿海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举动,让朱元璋越发喜爱,宫里的太监宫女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都想尽办法向朱允熥示好。
但朱允熥远在捕鱼儿海,他们没机会,而这次柳公公来传旨,只要有机会就拼命表现自己。
“柳公公,恐怕要让您失望了,我之前的那些成就,纯粹是靠运气罢了!”
“这捕鱼儿海就够我头疼的了,老爷子现在又把斡难河流域划给我当封地,我真是愁死了!”
朱允熥一边摇头一边苦笑,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困惑。
柳公公和锦衣卫的十四所千户看到这副情景,都愣住了,吴王殿下这是演的哪出戏?
看吴王殿下的表情不像作假,难道说那些成就真的全是靠运气?
“柳公公,还有这位千户大人,我已经让人准备了丰盛的晚宴,专程招待你们!”
见二人似乎要推辞,朱允熥赶紧说道:“别客气了,这些都是从捕鱼儿海捕捞的新鲜大鱼,味道极佳,你们一定得尝尝。”
“那就多谢吴王殿下的好意了!”
“我也多谢吴王殿下!”
听朱允熥这么一说,两人便没有再推辞,欣然接受了。
待两人走后,朱允熥开始琢磨老朱这次封赏背后的意思。
“把整个斡难河流域都给了我,老爹到底想干嘛呢?是在考验我吗?还是想让我像其他几位叔叔一样,成为真正的守卫边疆的塞王?”
从离开应天府以后,跟常家两位舅舅聊起来的时候,朱允熥就清楚了,老朱让自己来捕鱼儿海,其实就是给自己个王爷的名义,根本就没想把自己培养成守护边疆的大明王爷。
要不是这样,怎么会只让自己带八百精兵往北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