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若要杀你,总得给个说法吧!”朱元璋语气冰冷,“不然你死了怕也不服气。”
“我要让你生不如死!”刘杰绝望地大喊,已经顾不上君臣规矩了。
终于,朱元璋的脸色变了,怒火中烧。
“死都不服气,那朕就让你连尸首都找不到!”朱元璋咬牙切齿,“你知道吴王为何关押你们后还规定这么差的伙食吗?”
“不知,没关系,朕告诉你,那就是你们户部定的所谓救灾标准。”
“没错,一天两顿稀粥,勉强能活命,运气好还能熬过寒冬。”
“可你们有没有好好看看吴王治下的灾民在干什么?”
“不知道?我来告诉你,那些人懂感恩,正帮吴王扩建海城,干的全是重活,不像你们几个废物,窝在牢里等死。”
“你们知道吗,自从你们更改救灾标准,灾民还是辛苦劳作,因为吃不饱有力气不足,不少人受伤了,还有人扛着重物突然没劲,差点被砸死。”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你们这几个混账!”
“吴王这么做是要让你们明白,你们制定的标准就是害人的毒药。”
朱元璋压抑了一早上的怒火终于爆发了,朝堂上的大臣们都被吓得冒汗。
坐在龙椅上的不是快老去的人,而是威震天下的洪武大帝。
刘杰等人哑口无言,这才明白为什么吴王不让灾民吃饱。
“皇上,臣知错了,臣太粗心,竟不知灾民在帮吴王殿下建海城。若知情,绝不敢如此分发粮食。”
刘杰连连叩头求饶,他知道只要朱元璋原谅,他还能活命,否则必死无疑。
“不知?”朱元璋冷笑,“正常,你们每日大鱼大肉,喝着鲜美的鱼汤,哪有心思关心灾民在干什么!”
朱元璋冷哼两声,随后严厉地说:
老朱站在金銮殿上,声音震得满朝文武直哆嗦。他说,派你们去海城,是去给灾民送粮食的,可不是让你们去克扣他们的口粮,更别说是他们该得的鱼了,结果你们倒好,全都抢了。
老朱越说越气:“你们这些人真是行!老百姓都在背后骂你们,你们装聋作哑,郑智鑫找你们多少次,你们连正眼都不瞧一下,差点把他给气死。你们可真是有本事!”
文武百官大气都不敢出,尤其是之前想严惩吴王的那些人,现在心里像被刀割一样难受,没想到事情的背后竟有这么多猫腻。
朱允炆等人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老爷子这次恐怕是偏向朱允熥了。他们原先精心策划的计划彻底完蛋了。
倒是常升和徐辉祖心里乐开了花,觉得吴王应该不会有事了。老朱还在继续发火,他叉着腰转了一圈,又大声喊道:“先别说这个!”
“你胆子不小,连跟吴王商量都不愿意,就直接改了他的规矩,这不是越权是什么?”
“你一个小户部的小官,觉得自己能耐很大是不是?”
“捕鱼儿海是吴王的地盘,那里的一切大小事都要先跟他打招呼,就算是皇太孙去了也得守规矩。”
“你以为你和我平起平坐了?你是不是想抢我的位置,当皇帝?”
老朱的话像锤子一样砸在刘杰他们头上,他们跪在地上不停地求饶。
“陛下,我真的没那个意思,求您饶命!”
老朱越说越生气:“来人!把这些家伙拖出去,在金銮殿外统统砍了!”
蒋瓛立刻指挥侍卫动手,没多久外面就传来一阵阵惨叫,户部的官员一个不剩,全部被杀。
老朱喘着粗气,骂骂咧咧地说:“朱允熥这小子真是气死我了,留着这些人干嘛,干脆一起杀了算了!把这些废物送回应天府,纯粹是浪费粮食。”
表面上老朱骂得凶,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他并不是真的生气,而是对吴王的做法感到赞赏,要是不在意面子,他都想鼓掌了。
金銮殿上的大臣们这时才明白过来,老爷子这次铁了心要护着吴王了。
大家都为吴王的处置争得脸红脖子粗,可在皇帝眼里,这简直就是在胡闹。在他看来,吴王根本就没做错什么。
皇帝面前,朱允炆表面上不动声色,可心里早已经翻江倒海。他打心底瞧不起的这个不成器的弟弟,在祖父心中的地位竟如此重要。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生怕皇帝真会换掉他,让朱允熥取而代之。
皇帝骂了几句,然后把视线转向了户部尚书李明启。
“来,再说一遍,你们户部定的救灾标准,到底合不合理!”
这话一出口,大臣们全都把目光投向了李明启。皇帝紧咬着这事不放,这是要动户部尚书的意思。这次的事,就连三品官都可能被牵连,这可真让人害怕。
李明启被皇帝盯得心神不宁。不过他知道,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不然,就算这次皇帝没针对他,以后呢?如果皇帝真按吴王的方法救灾,他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干?这么多粮食从哪来?难不成找皇帝要?这也太荒唐了!
“陛下,我觉得咱们户部的救灾标准还是挺合理的。”
“这些年户部大大小小搞了上百次救灾,每次都能顺利完成,这套标准功劳不小!”
“要是按吴王那种办法来,咱们大明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粮救人,反而容易出问题!”
李明启有条有理地给皇帝解释。
皇帝还没说话,朝堂上就有几个官员连连点头,他们也认同李明启的说法。
“真是冥顽不灵,你读的书是不是全喂狗吃了!”
皇帝冷嘲热讽了一句,接着说:
“你说得没错,按朱允熥那个家伙的标准,大明确实没那么多粮。”
“你难道不懂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道理吗?”
“以前大明没条件给灾民更好的帮助,能多救一个是一个就行。可这次,吴王明明有条件让灾民过得好些,户部还是老一套,结果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李明启,你明白什么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吗?随机应变才是救灾官员的基本功,而不是只知道跟着上面走,害得百姓活不下去。”
“刚才那些人更没谱,不去想办法救百姓,净琢磨怎么立功升官发财。”
皇帝的话吓得李明启一身冷汗。皇帝又提到海城救灾的事,难道真的要动自己?
这一刻,李明启恨不得那些人去死,害得自己跟着倒霉,真是该死。
皇帝,臣认错,可吴王殿下这先例万万开不得。要是开了,以后户部的赈灾工作就不好做了,老百姓肯定拿吴王当借口,到时候必定出乱子。
李明启先承认了过错,但接着还是坚持自己的底线。名声归吴王占了,后面的苦日子却要户部担着,这种事他是绝不会同意的。
\"呵呵!\"
朱元璋好像早有预料,冷笑着问:\"你知道吴王怎么说的吗?\"
什么?
李明启猛地抬头,其他大臣也齐刷刷地看向好奇的方向。
吴王会说什么呢?大家都想知道。
\"常升,你站出来,给这些家伙听听,那小子到底讲了什么!\"
\"对了,记得把他说话的语气也学一下。\"
朱元璋二话不说,直接让陈洪把朱允熥的奏折递给常升。
常升喜笑颜开地走出来,毫不迟疑,因为他觉得外甥的性命应该是保住了。
只是当他站好位置,接过奏折时,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僵住了。
\"皇上,这语气就算了吧,好吗?\"
常升抬头,眼神里透着恳求,望着朱元璋说。
\"不行,赶紧读!\"
朱元璋皱眉,胡子都要竖起来,大声喊道。
常升没办法,只好转身面向满朝文武官员,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看起来生气且愤慨。
\"我知道,户部那帮人肯定要对本王发救济粮的事指指点点,说什么一旦本王开了这个头,他们以后的救灾工作就没法做了。\"
该死的东西……
李明启一听,整个人都傻了,连他自己都被吴王说得这么不堪。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是愣了一下,这还是平时话不多的吴王吗?脾气比那些武将还暴躁,直接出口就骂。
咳咳~
常升清了清嗓子,继续往下说。
\"本王什么时候说过发给百姓的是救灾粮?\"
\"那些都是他们为本王干活应得的报酬,跟救灾粮有什么关系!\"
\"再说啦,就算是救灾粮又如何,户部那帮人救不了灾民,只要灾民愿意到捕鱼儿海,本王一个都不放过,活人还能被粮食饿死,多丢人!\"
\"自己没能力就是没能力,还总找借口,真是废物一堆!\"
\"老爷子,这种连事都办不成的人,你还留着过年,干脆全撤了,让有能力的顶上来。\"
\"对了,老爷子,别忘了把户部那帮废物收拾掉,我留着他们是让你也出口气,至于锦衣卫的事,我就不过问了,你自己看着办!\"
\"老爷子,最后我再说一句,朝廷清明廉洁国家才强盛,别让那些害虫把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给毁了。\"
话音刚落,整个朝堂都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