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他大儿子儿媳妇一个月一两百的生活费,咋会在工地?”
苏母摇摇头,随着‘诶’了一声,“我听说,他们城里人不是有啥退休金啥的吗?国家给发那种,咋?你公爹没有?”
“那是有工作的人缴了社保才给发,你以为在城里就有呢?而且他年轻的时候工伤办的早退,职称又不高,就是有也没多少。”
苏母这才恍然大悟,随后她把装钱的荷包收起来,坐到苏曼华身边,“曼华,我和你爹的意思,还是去一趟。
不为别的,就为了孩子,小羊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这会儿陈家指定乱七八糟的,过年也还有十来天,你要不...去接回来,也让孩子好好过个年。”
苏曼华莫名其妙,“你和我爹别是起了心思想把人拐过来吧?”
苏母给她一掌,“啥拐!那是你亲儿子!你的心是石头做的?”
苏曼华冷哼,“他说他没妈,啥亲儿子,他乐意跟着他大伯母,就让他跟着!”
苏母还想再说,苏曼华摆摆手,“行了!人现在是城市户口!我真要过来了和我待在乡下,长大还指不定怎么恨我呢!
再说,带着他,我咋改嫁?还是你们愿意我不嫁人了,在家待一辈子?”
苏母恨不得掐死她,“个背时玩意儿!你才离多久就想着改嫁的事儿了?说出去不怕别人指着老娘鼻子骂没教好姑娘。”
“娘!我亲娘!你省省心吧!快过来拿你的衣裳试试!我买了老些呢!”
苏母剜她一眼,到底没再多说。
苏曼华嘴上硬朗,心里还是起了波澜,孩子爷爷总归不是闲得无聊才出去干活的,本来就有旧伤,咋还会跑工地上去?
肯定是生计出了问题,他多少还有退休金呢...那小白眼狼又过的什么日子呢?苏曼华想起那一毛钱的午饭钱,只觉得心里梗得慌。
晚间,苏母一遍一遍数着苏曼华的给的钱,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叹息。
“要睡就睡!唱戏呢你?”
苏母给了苏父一脚,随即感慨万分,“我女儿真厉害,出去一趟就赚了那么老些钱回来。三千块,我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
要是当初没让她和陈煦结婚,她哪会遭离婚的罪?”
“现在说这些有啥用?知道她难你还要她钱。”
苏母抬手锤了他一下,“你懂个球!如今她是离了婚的女人,下家在哪还不知道。这钱拿来给致远修婚房,将来她才能住得长久!”
苏父翻身坐起来,“你的意思是不给修婚房以后致远还不给他姐住了?他敢!”
苏母点点他的脑筋,“所以说你那点心眼子啊!没老娘这家早就完了!你能保证致远将来的媳妇就是个能容人的?”
“只要我还在一天,他苏致远就不敢动小心思!”
“你活一千年?属王八的?这会儿没媳妇和他姐感情好,将来娶了媳妇天天吹枕边风,一年两年听不进去,五年六年也听不进去?
再者说了这房子曼华出了力,将来小羊回来也有个去处不是?致远他媳妇敢多说一个字,收拾包袱滚!他婚房都是他姐出的钱,将来他媳妇敢说啥?你考虑到这些没有?”
苏父不再说话。
苏母把钱收起来,“行了,将来致远娶个啥样的还不知道呢,心里有个底就是了。再说,曼华的婚姻已经这样了,致远一定要睁大眼睛挑个好的!”
“他可不像他姐,一身反骨!”
苏曼华对父母已经做好她要在家待一辈子的准备毫不知情。
在外头这几个月属实累着她了,睡了两天才缓过来,她离婚回来的事儿,村里已经传开了。
苏曼华睡眼惺忪的,“妈,我去老支书那儿一趟。”
“你去那儿作甚?”
“在滨城给他捎了支钢笔,顺便问点事。”
“那你去吧,早点回来吃饭。”
“知道了。”
苏曼华回来时,手里还拿了一本崭新的离婚证,没想到这么快就下来了,她出乎意料地平静,将本子锁进抽屉里就没再看过。
马上过年了,队里杀猪热闹得很,这是最后一年聚在一起杀猪了,听说明年就要取消工分分土地了,村里人高兴得很。
今年一杀杀三头大肥猪,苏父苏母还有苏致远一早就去帮忙去了。
苏曼华收拾好自己,又粗又长的麻花辫,她在摊市上买的碎花的小袄子,衬得一双腿又直又长,多一分显粗,少一分太瘦,看着就精神。
一出门,到处都是笑着打招呼的,至于心里怎么想的就不知道了。
她回来好几天了,忙着休息也没咋出门,村里人还以为她躲屋里以泪洗面呢,怎么瞧着比以前还好看几分。
大队上热热闹闹的,还没到时辰,一堆子人围着火堆聊天打趣。
苏曼华一眼就瞧见人群中穿得鲜亮的苏母,是她给买的新衣裳。她悄悄暗笑,这也太张扬了。
此时苏母的心情可说不上好,她连翻几个大白眼,“林婆子,你别逼我大高兴的日子抽你啊!”
周围人暗暗看着热闹,苏母交好的几个婶子蓄势待发,只等着她一声令下,扑上去撕她!
这些日子说啥的都有,不过都是暗地里传到她耳朵里的,她和孩子爹暗自气气就过了。
这老婆子倒好,舞到她跟前了,真当她这几年脾气好了?
林婆子可不怕,老支书和大队长就在隔壁杵着呢!敢动她?
她把手里的南瓜子一放,“我说致远娘,你家曼华离婚的消息一放出来人家就盯上了,这等着曼华回来就紧赶慢赶地找我来说媒,那是重视你家!你咋还不知道好歹呢?”
苏母脸色冷得出奇,“我呸!你也不怕遭瘟?那鳏夫前头生的那七个姑娘就等着找个免费保姆吧?还找到我家曼华头上来了!再废话一句,老娘打得你爹妈都认不得你!”
林婆子撇撇嘴,用让所有人都听见的音量小声‘叨咕’:“你真当你姑娘还是黄花大闺女呢,那是现在政策好了。再往前推几年,那是要装去沉塘的。”
苏母捡起脚边的木柴就丢过去,“你那粪桶闭不上老娘帮你!”
周围人连忙拉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