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10日,二战区长官部召开了一场规格极高的新闻发布会,甚至还允许一家鹰酱的私人电台进行了电台直播,阎长官在发布会上表彰了奋战在抗日一线的晋绥军、八路军、东北军,特别宣传了东北军新编第67军的战绩,将阳泉以北的太行山区一股脑全部都划给了栖凤绥靖区,并允许王跃以战区长官部的名义收税和收编地方武装。
紧接着,阎长官就以数据和照片的形式控诉了军委会打压迫害咋佩君的恶劣行径,深入剖析了抗战以来接连战败的症结所在,剑锋直指军委会。对于这种消极抗战积极对内的恶劣行径那绝对是痛心疾首的,最后,还点出了一系列的政治迫害和欺骗行径,公开要求允许包括自己在内的关系人士自由探视被非法囚禁的败家子。
为了证明是非法囚禁,阎长官还拿出了一堆的法律文件和判例,特别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判例,强烈呼吁重申此案并交由原北洋政府的法律团队审理,邀请国际人士列席。以确保审判的公正性。
最后,阎长官表示已经对中央军协助晋绥军光复晋省不抱希望,晋绥军将会扩军30万,全力配合八路军、东北军、西北军、川军这些真正抗日的军队收复华北、收复东北,收复草原!
为了展示晋绥军的战斗力,阎长官还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阅兵,一下子就将手里的家底亮了出来,几十个山炮团、十几个重炮团、还有战略炮兵、坦克兵、空军,特别是空军,一架92式战斗机、三架97式战斗机,十二架晋造高德隆侦察机,让王跃也很是吃惊,老军阀就是老军阀,这家底不是一般的厚实。
作为回应,桂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的实力派将领也都纷纷响应,强烈呼吁停止内斗一致对外,将此次舆论风潮的责任全部都甩给了军委会。
搞得军委会都麻了,尼玛,我都还没说什么呢,你们就这样甩锅了,你们有意见你们说啊,直接掀桌子是什么意思?真以为老子是吓大的?
真害怕啊,国军总共才多少火炮啊,除去杂牌军手里的火炮,除去缺乏弹药和零部件用不了的火炮也就一千多门好不好,就这点火炮还要分布在全国数个战场上,可晋绥军呢,一下子就拉出了几十个炮兵团,这里边还有重炮和远程战略炮兵。
最关键的是,这些火炮里有数百门奉造火炮,还都是崭新的奉造火炮,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晋绥军和东北军又勾搭在了一起,别看晋绥军和东北军都已经被玩得半残了,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要是真的合流的话,几十万部队还是能凑起来的,再加上八路军和那些杂牌部队,不敢想,真的不敢想,到时候即便是想要偏居一隅都做不到了。
经过了这些天的调查,军委会已经确认第三集团军得到了极大加强,炮兵、坦克兵、水面舰艇部队都搞了出来,沈宏烈和于学中那两个家伙还在大肆招兵和收编杂牌部队,将51军和57军都扩充到了六万人也就算了,还搞了两个海军陆战师和一百个游击总队,逼得鬼子都不得不向铁路线收缩,让出了大量的地区,光复了鲁南鲁西的大量土地。
山城已经有人在造势要军委会任命于学中为战区司令了,还要让沈宏烈当海军总司令,统一指挥海军抗战。
根据军统掌握的情报,很多军头的代表现在就在克难坡,想要从晋绥军手里购买一批重炮用来武装自己,如果这让这些火炮扩散开来的话,那么军委会还有什么颜面可言?
晋绥军明显就是想用这批重武器收买这些军头,这两年军委会的做法确实是有些急躁了,几乎是将排除异己挂在了脸上,现在好了,人家要报团取暖了,在失去了东南根基以后,军委会的实力同样受到了严重削弱,如果是一个一个收拾这些军阀肯定没问题,如果是人家团结起来,那军委会就不好办了。
就在二战区长官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同时,广元兵工厂附近突然冒出了大量身着便装的武装人员,而且是携带了重机枪和火炮的武装人员,规模接近万人,依托着广元地区的复杂地形竟然隐隐对威慑兵工厂的中央军形成了包围的态势。
而且还不是简简单单的威慑广元的中央军,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山城政府派往广元的行政人员和警察这些都已经被控制了起来,电话局这些也都被控制了起来,而军方的一些落单人员也都没了影子,现在只敢躲在自己的兵营里惴惴不安。
现在对军委会来说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强行拿下兵工厂,要么规规矩矩地撤出广元区域,不管怎么做,都不是军委会想要看到的,天地良心啊,军委会只是想逼着对方主动交出兵工厂的,他们是真的没想翻脸啊。
还有川军的那几个实力派都派了代表回川,积极联络散落在各地的部队,秘密控制关隘,根据中统的情报,川军少壮派甚至制定了使用水雷封锁长江嘉陵江航道的作战计划,天可怜见,一旦被他们座做成了的话,政府的半数物资都会受到影响。
桂军和滇军就更过分了,居然以保护为借口包围了山城政府在两地的机构和部队,态度异常强硬,甚至都爆发了冲突,还死了人,虽然只是无关紧要的基层军官,可是也释放出了一个及其不好的信号,那就是他们真的不怕动手。
至于前线就更热闹了,几乎所有的地方部队都对友邻中央军做出了戒备姿态,一些小股部队干脆运动到山区边缘,摆出一副要随时进山打游击的姿态,搞得前线中央军的士气也受到了极大影响,特别是那些以青年学生为主的部队,如果任由事态继续恶化下去,就算是这些地方实力派不动手,中央军内部也会出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