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声渐渐稀疏下来后,
赫黄旗已带着队伍迅速撤出了战场。
他刻意将那些,足以勾起贪欲的战利品留在原地,留给了那群眼冒红光的北洋警察。
队伍里没人多说一句话,只有沉默的行动——有人小心翼翼地抬着牺牲战友的遗体,有人搀扶着受伤的同伴,一步步退回启新商行那座三进的四合院总部。
一进院门,院子中央已整整齐齐地一字排开八具女队员的遗体。
她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周遭环绕着苍劲的松柏与傲骨的梅花,翠绿与嫣红在肃穆中透着一股不屈的凛然之气。
这时,正在布置灵堂的小龙,瞥见赫黄旗这一行人归来,在他们身后还抬着新的亡者,喉结动了动,转头对身旁的人沉声道:“先送下去,仔细整理好仪容。等都安顿妥了,咱们一起为她们开这场追思会。”
话音落下,院子里只有风吹过松柏的沙沙声,连呼吸都仿佛轻了几分,每一寸空气都浸着化不开的沉重与敬意。
赫黄旗挥了挥手,示意队员们先下去,自己却定在原地,一步一步挪到每具遗体前。
他垂着眼,嘴唇轻轻翕动着,那声音细若游丝,只有他自己能听清——是对着这些逝去的生命,说些旁人无从知晓的呢喃。
他站在那里,背影绷得紧紧的,却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脆弱。队员们看在眼里,谁也没出声,只是放轻了脚步,默默从他和那些长眠的人身边绕开。
刚走出几步,不知是谁先没忍住,一滴泪砸在地上。
紧接着,抽泣声低低响起,每个人的眼眶都红透了,泪水再也兜不住,顺着脸颊滚烫地滑落。
院子里静得只剩下赫黄旗模糊的呢喃,和那片压抑不住的、无声的泪……
终于,一排清脆的枪声划破了沉寂的长空。
那不是厮杀的轰鸣,而是队员们为战友送行的礼赞。
每一声枪响都像重锤敲在心上,震得人眼眶发酸。
他们挺直了脊梁,望着远方,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是最后的告别,是用最庄严的方式,送这些曾并肩作战的姐妹兄弟一程。
枪声落尽,
余音在院子里久久回荡,像在诉说着未尽的不舍,也像在告慰逝者:你们未竟的路,我们会接着走下去……
追思会的余烬尚未散尽,苗疆公主已端坐在电报机旁,看着报务员的指尖叩击在电报的键盘上,已将前因后果一一传向苏俊。
苏俊展开电报的刹那,眉头便已锁紧……
他太清楚,那些东瀛人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虽说莫老邪在云南哀牢山已将侵入的小日子尽数歼灭,让对方吃了暗亏却无从发作——一来这崇山峻岭本就不是飞机大炮能施展的地方,二来此地长期属法国势力范围,法国人素来也对小日子没什么好脸色。
正因这层微妙的制衡,他们哪怕行事稍显出格,对方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连公开叫板的由头都找不到。
可苏俊捏着电报纸的指节轻轻的抖动,他比谁都明白,这看似安稳的局面,不过是列强在远东棋盘上暂时的战略平衡。
如今这层窗户纸被捅破,那些惯于睚眦必报的日本人,怎会真的咽下这口气?一场更大的风波,恐怕已在暗流中悄然酝酿。
但苏俊并未迟疑,第一时间便对苗疆公主等人的行动给予了肯定。
他在回电中特意叮嘱,不仅要将此次事件里队员们不畏生死、视死如归的精神提炼出来,让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更要让所有人明白——这份舍生忘死的担当,本身就是最光荣、最伟大的勋章。
电文末尾,苏俊特意加重了语气:“告诉弟兄们,血没白流。”
他知道北平那边的队伍,多是在农村里练出来的硬骨头,平日里只认兄弟姐妹的情义,不懂什么大道理。
可这次不同,商行的硝烟不仅烧出了血性,更烧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分量——他们宰的是闯进家门的豺狼,护的是自己的利益,这份理直气壮,本就该挺直腰杆讲给所有人听。
“让伙房多割点肉,给伤愈的弟兄们补补。”
苏俊对着发报员补充道,
“再备些烈酒,祭过牺牲的兄弟,剩下的给活着的人壮胆。告诉他们,往后这种事,咱们还得接着干——但要干得更漂亮,让那些盯着这块地的豺狼虎豹都看看,这儿的骨头,硬得很。”
窗外的月光正斜斜照进电报房,把苏俊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清楚,这份嘉奖不只是给北平的弟兄们壮气,更是给所有攥着拳头过日子的中国人提劲——在这列强环伺的夹缝里,能站直了活下去,本身就是最硬气的道理。
话锋一转,苏俊在电文中加重了指令的分量:“让公主立刻抢占舆论高地。”
他特别点了郑逸的炎黄社:“国内的报道要做足,更要让各国报纸都看清日本人的龌龊行径。
告诉郑逸,不必吝惜银钱,但凡在华的外国记者,能收买的尽数打点——要让他们把这场仗写成弱者对强者的绝地反击,把咱们的理直直白白地立在全世界面前。”
这步棋藏着苏俊的深算:在这弱国无外交的世道,拳头硬不如道理明。
只要先在国际舆论场占住“正义”二字,哪怕日本人想兴风作浪,也得先掂量掂量各国看客的眼神。
毕竟在列强的博弈场里,“理亏”二字有时比炮弹更能缚住对手的手脚。
不过苏俊也深知,舆论终究只是辅助。他在电文中进一步叮嘱:“媒体造势仅是旁敲侧击,真正要盯紧的,是小日子的动向。”
他特意点出两处要害:“北平驻军的调动、天津塘沽港的海军动态,必须日夜监视,半点松懈不得,绝不能失了其的踪迹。”
末了,他话锋落回自身,语气沉了几分:“你那边也要抓紧经营场地下的地道。这是弱者的杀手锏,正如古兵法所言,‘藏于九地之下’——真到了撕破脸的时候,暗处的壁垒才是保命的根本。”
寥寥数语,攻守之势已明:既要借舆论占尽道义,更要靠实力布防,在这波谲云诡的棋局里,先为不可胜,方得待敌之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