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猪苓恩》
下卷
六、精怪现形 内丹秘辛
王老实的药圃里,那年的猪苓长得格外疯。紫褐色的菌核从腐叶下钻出来,一个个圆滚滚的,像黑娃留下的那颗珠子。他按梦里黑娃的嘱托,只采成熟的,留下的幼苓用腐叶盖好,浇上山泉水——他渐渐相信,这不是普通的药材,是有灵性的。
入夏后,南郑县来了个云游道士,自称能\"辨妖识怪\"。他路过王老实的茅棚,盯着晾晒的猪苓直皱眉:\"老汉,你这药材沾了妖气,怕是不祥啊。\"
王老实心里一紧,嘴上却硬:\"这是山里的正经药材,能治病救人,哪来的妖气?\"
道士冷笑一声,从袖里摸出张黄符:\"你若不信,把这符贴在药上,若冒黑烟,便是妖物所化。\"
王老实不肯,道士却非要试,两人争执起来。正拉扯间,茅棚外突然刮起阵黑风,风里裹着股熟悉的\"哼哼\"声——是黑娃!它比上次见时又大了圈,额头上的红毛更艳,像团跳动的火苗,直勾勾盯着道士,喉咙里发出威胁的低吼。
道士吓得后退三步,黄符掉在地上:\"黑猪精!原来是你!\"
黑娃没理他,用鼻子蹭了蹭王老实的手,又叼起地上的猪苓,往山里跑。王老实恍然大悟,拔腿就追:\"黑娃!等等!\"
追进天台山深处,黑娃在片开阔的竹林停下。月光透过竹叶洒下来,照在它身上,竟慢慢化成个穿黑布短褂的少年,眉眼间带着股憨气,正是王老实梦里的模样。\"爷,\"少年扑通跪下,\"孙儿不孝,瞒了您这么久。\"
王老实扶住他,手还在抖:\"你真的是......猪精?\"
少年点头,说起了身世——他本是天台山修炼千年的猪精,去年腊月遭天雷劫,打回原形,多亏王老实救了他。那些猪苓,是他散落在外的内丹精气所化,\"爷挖的不是药,是孙儿的修行啊。\"
\"那你额头上的红毛......\"
\"是天劫留下的印记,\"少年摸了摸额头,\"得等精气补全,才能彻底化形。\"他从怀里掏出颗发光的珠子,正是王老实贴身带的那颗,\"这是孙儿的本命丹,能护您百病不侵。\"
王老实把珠子推回去:\"爷不要你的丹,只要你好好的。\"
少年眼圈红了,把珠子硬塞给他:\"这丹与爷有缘,您留着,就当孙儿在您身边。\"他指着竹林后的石缝,\"那里有窝老猪苓,是孙儿的根基,您若需要,可去采,但切记,只能取三成。\"
回到茅棚,道士早已不见,只留下张字条:\"人妖殊途,好自为之。\"王老实把字条烧了,心里却亮堂得很——管他是人是妖,黑娃待他的好,比许多人都真。
七、丹救危厄 善报循环
那年冬天,王老实染了风寒,咳得直不起腰,连水都喝不下。村里的郎中来看过,摇头说\"年纪大了,怕是熬不过去\"。他躺在炕上,摸出怀里的珠子,珠子温温的,像黑娃的体温。
迷糊中,他感觉珠子在发烫,顺着心口往四肢流,暖得像火塘。咳着咳着,竟咳出块黑痰,胸口顿时松快了。第二天,他竟能坐起来,喝了半碗黑娃送来的猪苓汤(不知何时放在灶上的),精神好了大半。
\"这珠子真能救命!\"王老实把珠子用红绳串了,挂在脖子上,像戴了块护身符。
开春后,邻村闹\"大头瘟\"(水肿的一种),病人脑袋肿得像笆斗,眼睛都睁不开。王老实想起黑娃的话,去竹林石缝挖了猪苓,配着白术、茯苓熬汤,分文不取送给病人。
有个财主家的小儿子也得了这病,愿出十两银子买他的猪苓。王老实只给了半篓:\"这药是救命的,不是换钱的,够孩子喝就行。\"
财主不依,带人来抢。刚到茅棚外,就见头黑猪从山里冲出来,用身子挡住门,正是黑娃所化。它一声咆哮,震得人耳朵疼,财主的手下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跑了。
\"黑娃,你咋来了?\"王老实摸着它的背。
黑娃用鼻子拱了拱他的手,又指了指药篓,像是在说\"这些药够了\"。那天晚上,石缝里的猪苓竟又冒出些新的,像是特意长出来的。
王老实渐渐明白,黑娃的报恩,不是简单的送药,是教他\"取之有度,用之有仁\"。他把猪苓的种分给村里的穷药农,教他们\"三挖七留\"的规矩,天台山的猪苓越来越多,成了远近闻名的\"救命药\"。
八、道士悔悟 苓香传善
那个云游道士没走,在山脚下的破庙住了下来。他看着王老实的猪苓救了那么多人,心里渐渐不是滋味。有天,他见王老实冒雨给邻村送药,摔在泥里还护着药篓,终于忍不住上前帮忙。
\"老汉,是贫道错了,\"道士叹了口气,\"精怪也有善恶,你这善举,比贫道的符咒灵验多了。\"
王老实笑了:\"不管是人是妖,心善就好。\"他邀道士去茅棚喝猪苓汤,道士发现,汤里除了猪苓,还有黑娃偷偷送来的山药(带着獠牙印),顿时红了脸。
道士留在了村里,帮王老实辨识药材,还教他用猪苓配药的法子:\"猪苓利水,配桂枝温阳,治寒湿水肿;配滑石清热,治湿热淋证......\"这些方子,后来都被王老实记在《汉中药谱》的空白页上,旁边画着黑猪拱苓的图案。
有年山洪暴发,冲毁了山路,村里断了粮。王老实正发愁,黑娃带着几头野猪来了,拱开被淹的地窖,露出藏在里面的红薯和玉米——是它早有预料,帮村民存的。
\"这哪是精怪,是山神啊!\"村民们对着天台山磕头,从此再没人提\"妖\"字,都叫黑娃\"黑仙\"。
王老实的茅棚渐渐成了\"药堂\",来求药的人络绎不绝。他总在门口摆个石桌,放着免费的猪苓汤,桌旁刻着行字:\"黑仙赐药,善者自取。\"
九、丹成归位 恩缘永续
王老实的头发全白时,黑娃彻底化形成人,成了个浓眉大眼的青年。他告诉王老实,自己要去终南山修行,\"等修成正果,就来接爷去享清福。\"
王老实摆手:\"爷在这儿住惯了,看着猪苓长,听着娃们笑,就够了。\"他把那本《汉中药谱》交给黑娃,\"把这个带走,让更多人知道猪苓能救命,知道行善有好报。\"
黑娃走的那天,天台山的猪苓全开了花,淡紫色的,像撒了满天星。村民们来送行,看着青年踏云而去,怀里抱着那本药谱,额头上的红毛闪了闪,像在告别。
王老实活到九十岁,无病而终。临终前,他躺在藤椅上,看着窗外的猪苓苗,像看见黑娃小时候的样子。村里人说,他走时,有只黑猪趴在茅棚顶,对着月亮\"哼哼\"了一夜,天亮时就不见了。
后来,天台山的猪苓成了贡品,但村民们从没忘了规矩,总留三成给\"黑仙\"。有人说,月圆之夜还能看见个黑衫青年,在竹林里采药,遇着穷苦人,就丢下几颗猪苓,转眼不见了。
南郑县的药铺里,至今挂着幅画:雪夜药农救黑猪,春山猪苓报恩来。画的落款是\"黑娃敬绘\",旁边题着行小字:\"善如草木,种之得生。\"
结语
黑猪精的报恩,从来不是简单的\"你救我一命,我还你一药\"。它像颗种子,落在王老实的仁心里,长出\"取之有度\"的规矩,开出\"用之有善\"的花。那些黑褐色的猪苓,不只是药材,是人与精怪的契约,是善念循环的见证。
王老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良不分对象,哪怕是异类,也能结出善果;报恩不止于回报,更在于将善意传递。天台山的云雾里,至今飘着猪苓的甘香,那是黑娃的修行,也是王老实的善良,在时光里慢慢发酵,成了最动人的民间伦理——善有善报,不止于今生,更在于流传。
赞诗
雪夜茅棚救黥面,
春山猪苓报深恩。
精怪亦知仁心重,
丹化良药济寒贫。
一挖一留存善念,
半汤半药暖乡邻。
天台月照千年苓,
犹记当年救命人。
尾章
民国《南郑县志·异闻》载:\"天台山有黑猪精,千年修行,遇劫为农叟所救。叟姓王,性善,精以猪苓报之,其苓黑褐如漆,利水有神效。叟殁后,精每于月夜现形,护苓佑民,里人呼为'黑仙',立祠祀之。\"
如今,天台山的\"黑仙祠\"还在,香火不断。祠前的石桌上,总摆着新鲜的红薯和猪苓,是村民们的供品。有孩童问:\"黑仙真的会来吗?\"老人会指着远处的竹林:\"你看那猪苓长得多好,就是黑仙在笑呢。\"
风过竹林,沙沙作响,像黑娃的\"哼哼\",又像王老实的笑声,在说:善良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