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山道的活儿比想象中累。
三人扛着工具往后山走,林松捧着《基础土木工程》边走边念:“书上说,山道易滑坡处得用‘丁’字形石桩加固,还要留出水沟引山洪……”
周奇挥着工兵铲砍断挡路的荆棘:“说人话,就是哪容易塌就往哪塞石头,对不对?”
王耀阳没接话,他正盯着脚下的路。按照《观山看海篇》的说法,这山道沿山涧而建,左侧是陡峭的山壁,右侧是深沟,山壁的石纹斜斜向下,像被水流常年冲刷出的痕迹——书里标注过,“石纹顺沟者,遇雨易崩”。
“咱们先去最陡的那段看看。”他指着前面一个拐角。
到了地方,果然见那段山道的边缘已经塌陷了一小块,碎石滚到沟里,露出底下松动的泥土。林松蹲下身摸了摸:“真得加固,上次有个杂役在这摔了一跤,崴了脚。”
周奇抡起工兵铲就要挖坑,被王耀阳拦住了:“别急。你看山壁上那块突出的岩石。”
两人抬头,见山壁中段有块磨盘大的岩石,底部似乎有些松动,正对着塌陷的山道。
“这石头要是掉下来,填再多石桩也没用。”王耀阳指着岩石下方的缝隙,“咱们先把这块石头稳住。”
“怎么稳?”林松皱眉,“这石头少说有千斤重,咱们仨加起来也挪不动。”
王耀阳从怀里掏出《观山看海篇》,翻到画着“借力”的那一页:“书里说,‘巨石欲倾,寻其支点,以小力拨千斤’。你看岩石底部的缝隙,要是往里面塞几块楔形石,就能卡住它的重心。”
周奇半信半疑:“就几块破石头?能顶用?”
“试试不就知道了。”王耀阳捡起块三角形的石块,“你俩帮我搭把手,把这石头塞进缝隙里。”
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三块楔形石敲进岩石底部的缝隙。最后一块塞进去时,只听“咔”的一声轻响,原本微微晃动的巨石,竟真的稳住了。
“嘿,还真成!”周奇眼睛亮了,“你这本事,比看那些灵气阵法靠谱多了!”
林松也凑过来看册子,越看越惊讶:“这上面说,‘山道走向需顺山脊脉络,否则易遭雷击’,咱们前几天修缮的那段路,果然是沿着山脊走的!”
王耀阳笑了。他以前总觉得,没灵根就像缺了条腿,可现在摸着稳稳当当的巨石,忽然觉得,用山川当“腿”,好像更踏实些。
三人接着往下修,王耀阳照着书里的法子,指点着哪里该填碎石引流,哪里该凿台阶防滑。林松负责丈量尺寸,周奇负责出力挖坑,配合得竟格外默契。日头偏西时,那段最难修的山道已经变得平整结实,连排水沟都挖得顺顺当当。
往回走时,周奇忽然道:“我爹说,下个月青风城有个交流会,好多修士会去摆摊,说不定有卖便宜灵石的。等咱们领了贡献值,去淘几块?”
林松眼睛一亮:“我还听说有卖妖兽皮毛的,能做件抗寒的坎肩,寒潭那么冷,你正好用得上。”
王耀阳摸了摸怀里的册子,纸页被汗水浸得有些发皱,却比任何时候都让他心安。他想起苏长老说的“老天爷留的窗”,或许这扇窗,就是让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不到的山川脉络。
到了执事房交任务,负责验收的执事走了一趟山道,回来时满脸惊讶:“这段路修得比往年结实多了,尤其是那块悬石,你们怎么稳住的?”
王耀阳没说《观山看海篇》,只说是三人合力想的法子。执事也没多问,爽快地给了五十贡献值,还额外赏了三瓶疗伤药:“辛苦你们了,拿着备用。”
分贡献值时,周奇把自己的那份往王耀阳面前推了推:“你功劳最大,多拿点。”
林松也跟着点头:“对,你还得攒淬体丹呢。”
王耀阳笑着推回去:“说好三人分,就三人分。再说,往后要合作的地方还多着呢。”
他攥着分到的十七点贡献值,心里算着:加上之前的三十,已经有四十七了。离三百还差得远,但每多一点,就离那个和苏长老的约定近一点。
回到住处,他把《观山看海篇》小心地收好,又拿出《崩山拳谱》。外门试炼在即,拳脚功夫也不能落下。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月白短打上,像一层薄薄的霜。王耀阳握紧拳头,感受着拳头上渐渐生出的薄茧——那是练拳、敲锤、搬石头磨出来的。
凡根又如何?没灵根又如何?
他的路,就用这双手,一步一步踩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