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谷的前哨营地,如同一个巨大的伤疤,烙印在苍翠的山林间。简易的工棚、矿石堆、冶炼土炉散布在谷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着矿工们的号子,日夜不息。刘老锤带着人,沿着那条石英脉小心翼翼地开采。最初的日子是振奋的,一筐筐富含金粒的矿石被运下山,在望唐堡经过初步破碎、淘洗,便能得到黄澄澄的金沙,甚至偶尔能发现指头大小的天然金块。这些实实在在的黄金,极大地鼓舞了所有人的士气,仿佛无穷的财富唾手可得。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矿脉开始变得不稳定,出现了渗水和局部塌方,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支护和排水。更麻烦的是,矿工中开始流行一种奇怪的“岩石病”,患者咳嗽不止,胸闷气短,逐渐丧失劳力。药物的匮乏让陈永昌束手无策。
与此同时,对黄金的渴望,如同最烈的催化剂,也激化了与周边土着部落的矛盾。“金溪谷”的位置,似乎触及了一个更强大、更隐秘的土着势力的禁区。袭击不再是小规模的骚扰,而是变成了有组织的伏击。一次,一支由三十名士兵护卫的运矿队,在狭窄的山谷中遭遇了数百名土着战士的围攻。这些土着战士体格更为魁梧,装备着黑曜石长矛和硬木盾牌,脸上涂抹着诡异的油彩,作战勇猛而有序。唐军虽凭借强弩和精良的铠甲杀伤大量敌人,但自身也伤亡近半,运载的矿石被劫掠一空。
带队的队正拼死杀出重围,带回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袭击者中,似乎有极少数人佩戴着粗糙的黄金饰品,其样式与之前听闻的“黄金部落”的描述隐隐吻合。
陈永昌的心情变得无比沉重。黄金的诱惑巨大,但开采的难度和代价正在急剧上升。这片土地的主人,远未臣服,他们隐藏在密林深处,冷冷地注视着这些外来者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用鲜血扞卫自己的领地和信仰。是继续不惜代价向内陆挺进,寻找那传说中的主矿脉,还是暂时收缩,巩固现有成果,消化已得的黄金,等待后续更强大的支援?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黄金之惑,伴随着鲜血与死亡,显得愈发沉重。
长安,东宫,凝香殿。
朝堂上的风波虽然被皇帝压下,但在太子李琮心中点燃的怒火却并未熄灭。他年轻气盛,视那场弹劾为对自己权威的公然挑衅,尤其是针对拉什米卡的攻击,更被他视为打狗欺主,是对他本人意志的蔑视。
拉什米卡敏锐地捕捉到了李琮的愤怒。她没有火上浇油,反而表现得更加温顺体贴,但在一次李琮余怒未消时,她依偎在他怀中,泫然欲泣:“殿下,都是臣妾不好,连累殿下受此非议……臣妾出身微末,能得殿下垂怜已是万幸,实在不该……不该让殿下因我而与朝臣不睦。若是……若是因此影响了殿下的清誉,甚至让陛下对殿下有所看法,臣妾真是万死难赎……”
她的话语,如同最锋利的针,精准地刺中了李琮心中最敏感的地方——储君的地位和皇帝的观感。李琮紧紧抱住她,咬牙道:“爱妃何错之有?是那些腐儒,倚老卖老,结党营私,企图操控本宫!本宫岂能让他们如愿!”
这股“储君之怒”很快化为了行动。李琮开始利用其监国(部分政务处理)之便,以及逐渐增长的势力,对以王御史为首的、明显偏向太子妃家族的官员进行了一系列或明或暗的打压。几个不太重要的职位被调整,一些原本有望升迁的官员被寻了由头搁置,甚至王御史本人的一个亲戚在吏部考评中被评了个中下。这些动作算不上雷霆万钧,却清晰地向朝臣传递了一个信号:太子并非可以随意拿捏,触怒他的代价,很现实。
拉什米卡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太子的反击在她意料之中,也符合她的利益。但她深知,仅仅依靠太子的庇护和这种程度的反击还不够。她需要更稳固的根基。她开始更加用心地经营与杜怀信等太子新晋亲信的关系,时常以赏赐、关心家眷等方式示好,潜移默化地将这些人拉拢为自己的奥援。同时,她也暗中留意着朝中其他可能对太子妃家族不满,或是有意投靠储君的势力,准备适时加以引荐。凝香殿内,权力的网络在柔情蜜意的掩盖下,悄无声息地向外蔓延。
四方馆,艾琳公主的居所。
她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一次宫中举办的赏花宴,受邀的除了皇室成员、重臣家眷,也包括了她们这些身份特殊的外邦使者。艾琳精心打扮,既不过分张扬,又充分凸显了她异域的风情和高贵的气质。她在宴会上举止得体,当被问及拂林风物时,她不仅描述了君士坦丁堡的雄伟,更巧妙地引用了荷马史诗中的句子来比喻大唐宫殿的辉煌,展现了其不俗的学识。
她的出现,确实吸引了不少目光,包括李琰的。皇帝在她上前行礼时,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问了几句关于拂林典籍翻译的进展。艾琳心跳加速,努力保持镇定,用略显生涩但发音清晰的汉语回答了问题,并趁机表示,自己正在努力学习大唐文化,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天朝上国的博大精深。
李琰点了点头,并未多言,便转向了其他人。但这短暂的接触,已足以让艾琳心潮澎湃,也让旁观的索菲娅看到了希望。
索菲娅自己的“学术交流”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格物院的一位博士对《几何原本》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甚至开始与她讨论其中一些公设的应用可能。她适时地将一些翻译好的、关于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的章节,通过上官婉儿,呈送给了李琰。她在附上的短笺中,没有过多涉及个人情感,而是纯粹从知识的角度,探讨这些古典智慧与大唐格物之学的异同。
这一次,李琰给了回应。不是给索菲娅个人,而是在一次召见格物院官员时,提到了这些西方典籍,认为其“逻辑严密,颇有可取之处”,下令格物院组织人力,系统翻译和研究其中有益的部分,并可尝试与大唐已有的技术进行印证和融合。
这对索菲娅和整个拂林使团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他们的文明,终于以一种被认可的方式,开始融入大唐的肌体。索菲娅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方向似乎是对的。她看着艾琳公主眼中对李琰那难以掩饰的仰慕与期待,心中暗暗叹息,不知这条“美人”与“智慧”并进的道路,最终会将拂林引向何方。
黄金的诱惑带来殖民地的阵痛,储君的怒火搅动朝堂的暗流,而异域的美人与文明,则在帝国的中心,小心翼翼地寻找着生存与发展的缝隙。东西方的故事,在欲望与权力的旋涡中,愈发深刻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