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众人都被李霞的大嗓门吸引注意力。
王芳笑笑回答:“三天后开始出门,应该要去半个月时间。”
林歆倒没有因为王芳说的这些产生羡慕的情绪。
因为她对于她口中能去府城并不羡慕。
也不羡慕她口中的好活计。
三嫂说的事是好事儿,但是她说的话听起来不太中听。
说得谁没去过府城似的。
因此,语气淡淡恭喜:“那就恭喜三哥三嫂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王芳笑着点头。
杨老头听了三儿媳说的这些,欣慰点头,没想到除了老大外,剩下几个孩子里,最出息的居然是老三。
叮嘱杨西:“老三,既然被看中,就要好好干活,别辜负人家对你的期望。”
杨西呐呐点头,其实这次去府城,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还有村长家的小儿子赵鹏。
他对于去府城,心里充满了忐忑,因为他从来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怕出去会遇到什么危险。
未知让他犹豫,但也深深吸引着他。
天擦黑的时候,杨北将杨西叫到院子门槛上坐着聊天,塞了把煮花生到他手里。
杨西接过去:“四弟,你找我有什么事儿,要是有要三哥帮忙的地方,你尽管开口,能帮的三哥一定帮。”
杨北剥开一颗花生,将花生仁扔嘴里,开口:“三哥,我就是想和你聊聊小宇的事儿,你觉得小宇这样下去,行吗?”
杨西闻言,嚼着花生的动作顿住,疑惑开口:“小宇有什么事儿,他不是好好的吗?”
活也不用他干,每天就让他安心读书,这样不好吗?
不对吗?
这日子他都想过,但他那时候没这条件。
“嘿!”杨南从后面突然拍了一下两人的肩膀,将两人吓了一个激灵,“天都黑了,你俩在这说啥悄悄话呢?”
杨北将花生壳往他身上扔:“你要死啊,走路没声就算了,还突然拍我们肩膀,快把我魂吓没了!”
“你俩胆子可没这么小。”杨南笑嘻嘻,“还没说你俩在这干啥呢!”
一边说一边像两人一样,在门槛上坐下,看到两个弟弟手里有花生,也不客气,一人手里拿一点。
杨北翻了个白眼,没管他:“聊着小宇的事儿呢!”
“小宇啥事儿?”
每天搁屋里看书,能出啥事儿。
“说小宇这样每天捧着本书看,长久下去不行!”
杨北没好气重复。
这话杨南倒是赞同,语重心长:“老三啊,你也别嫌我俩多管闲事,以前我就有这个感觉了。
但你啥事儿都听你媳妇的,我也不想多说,免得她嫌我们手太长,二房人管到三房事儿上,但今天既然老四提到这个事儿,我也就说说我的想法。
要是觉得有道理,你就想想以后怎么做。
要是觉得没道理,你听一耳朵就算了。”
杨西被杨南这一番话说得面红耳赤。
但现在天黑,旁边两人也看不出来。
就算是白天,或许也看不出来,因为他多年劳作,皮肤已经晒得黢黑。
村里没多少家,家里的事情是女人做主的。
这事儿说出去,他也觉得没脸。
他也想过强硬一点儿,但每次孩子她娘硬刚,他就偃旗息鼓了。
杨西沉默着,杨北赶紧道:“我和二哥是一样的想法。”
良久,他才开口:“你们说说吧,我听听看。”
得了这话,杨南才开口:“小宇这样下去确实不行,多的道理我也不懂,但你和三弟妹每天喝令他在屋子里看书,不和人交流,你就不担心他养成怯懦的性子吗?见人就缩着肩膀,唯唯诺诺的,说话也不敢和人对视,不敢大声。”
他其实有点想拿他对比的,但没好意思,免得伤到他幼小的心灵。
杨北听着,一边嚼嚼嚼,一边点头附和:“二哥说的有道理!我回来的不多,但是也发现了,小宇的性子和以前没分家的时候相比,安静了很多。”
杨西听了杨南的话,脑子里想象一番这个画面,觉得不能接受,但又认为没到那个程度,嗫嚅道:“应该不会这样吧!”
就看书,哪会这么严重。
而且孩子在学堂肯定会和同窗交流的呀,怎么会不说话呢!
这么想着,也就这么说出来。
杨南嗤笑一声:“他在家里就这样子了,你还能期望他在学堂能有多活泼,小林和我说过,小宇在学堂的时候,别人玩闹时他也是在学堂看书,学堂里有些人都叫他书呆子,有些人还说他每天都看书,但最后考试的时候考不过别人,说他天生不是读书的料!”
这些话听多了,孩子心里能好受?
而且这些话听多了,会让孩子对读书越来越没信心,从而质疑自己。
这样下去,怎么了得?
杨南后面说的,杨北不知道,但听了后,他觉得事情远比他认为的要糟糕!
面色沉郁:“三哥,孩子跟你说过这些吗?”
杨南此时心里不好受,老实摇头,声音闷闷的:“没有。”
要是真的像二哥说的那样,孩子就是被欺负了。
被欺负了,怎么就不知道跟他这个当爹的说呢?
又不是没长嘴。
杨北深吸了一口气,对自己这个三哥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他儿子平时回家,小嘴叭叭的,可能说了,学堂里自己每天发生啥都会跟他和媳妇说,小林的性子更活泼,估计也是啥都跟二哥二嫂说的主,不然二哥也不会知道小宇的情况。
“那听了二哥说的这些和小宇的遭遇,你想清楚后面怎么做了吗?”杨北问他。
杨西还是摇头:“不知道。”
杨南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你不知道,那我就跟你说的再严重一些!”杨北花生也没心思吃了,一字一句道:“再这样下去,养成怯懦的性子都是轻的!”
“你和三嫂让他读书,你有没有想过以后他要是不能靠读书谋生怎么办?你也别嫌我说的是丧气话,事实就是如此,大夏朝读书人家这么多,能出头的能有几个?穷秀才富举人这话你也听过!
人家大户人家藏书比我们不知道多了多少倍,也不一定能读的出头,我们这种人家,书没人家多,脑子也没人家聪明,官场上也没人脉,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