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工业部大老王办公室,看着提交上来要玻璃要钢架的报告,大老王嘴里的茶噗的一下喷了出来:“这家伙是种地给种上瘾了吧?”
“领导哪这些还批不批划不划拨过去,肖工要得挺急的。
对了领导这是石油部递过来的申请调动函,他们想把肖镇调到石油部技术司去,您看怎么回?”刘秘小心的说道
“当然要划拨过去,你让李立峰他们动作快点,都没几天这天可得下雪了,抢时间啊。
万多福想瞎了心,还想把我夹袋里的大聪明调到他哪里去,帮忙可以,调去石油部不可能。
大熊猫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干的,这不前几天不是参加海外回国专家的欢迎宴会嘛,石油的替代项目完成了。
领导的意思以后有机会调肖镇一起去,一加一看能不能大于二,我们啊还不够靠边站着吧!”老王神神叨叨地说道
“那他还说去霍省那里搞两年研究啊?他不去了啊?”
“不一定去,天才吸引天才的,再说人家女朋友生了孩子,花了1.5亿刀就为了带孩子回来给父亲看一下,这不是事办成了嘛,他不用找理由赖去那边了。”老王模棱两可的说着奇怪的话
“哎,骨肉分离啊!”香香哥叹着气说道
“你从农工学校那边多扒拉点人把肖镇看住了,老万这家伙以前跟我在黄涯洞的时候就喜欢多吃多占的。”大老王严肃的说道
“领导我们啊还更应该注意林部,从小手扶后就一双眼睛盯着大熊猫的。”刘秘提醒到
“是啊,这老林也是个脸皮厚的,不过放心这次啊只要学校和立体循环农场的去,没农业部什么事。
对了你跟那个央戏的女孩子怎么样了,我作为你的领导觉得那孩子太高调了,不适合你的性格。
搞文艺的啊,复杂着呢,好好思考一下。
你看啊,肖镇比你张得好吧。他怎么不去跟那几个女孩之一交往呢?娶妻娶贤啊小伙子。”
“领导,我们已经分手了,她跟一个留苏回来的谈上了。
哎领导还是让阿姨给我介绍知根知底的吧,肖镇这家伙都有俩娃了。”香香哥回应道……
大老王这次超级大方,大侄子喜欢折腾种地,那绝对支持,所以京城组织材料划拨、运输相当迅速。
涉及的几个部委跟争宠似的,工业部划拨搭玻璃棚子很快,农业部派出的技术员工具人团队同样快。
农大是恨不得把最好的学生都派去支持好不容易开口的肖镇那里。
不过老林终究有些保守,他怕像文教授那样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有所保留。
这里部队系统也参了一脚,派出了黎明重型卡车来运输材料。
京汽不小气,调派了刚刚下线的大型旅行客车用来运输技术人员。
3天时间,包括从立体循环农场调去机械设备,挖机啊铲车啊这些,李玉林安排好事务亲自跟着车队前往,这群人也是坐国产安客旅行大巴的第一人。
这么大规模的物资和人员调动,当然引起了空一格的小老鼠们的注意力,社会部的也没闲着,在一旁幕后静静的看着盯梢的。
背负式特勤专用电侦设备,肖镇也交给了社会部,他们需要这些科技产品来捉老鼠嘛,这种多模式背负式设备这时代是真的强大、功率大,探测波段丰富、便捷,还有一个功能能定向烧毁电子管和晶体管元器件。
沿路地方公安也加大力度提前进一步肃清路线的中的不稳定因素,结果实际走的线路跟肖镇他们去东营的不一样,还玩儿了出暗度陈仓,社会部顺藤摸瓜,鲁丹说收获很不错。
2天时间后当李玉林带着物资、设备和技术员到场后,立马就开始分组施工。
肖镇这几天没有闲着,从化工部调来的化学品已经就位,肖镇让这里的石化指挥部的人跟地方协调找了个没屯粮食的仓库,肖镇带着技术员工具人开始了洗土溶液的制备工作。
李玉林个农工互助学校的开始按照肖镇的整体规划图挖坑打桩、起重机埋钢柱,然后是模块化搭建大棚基础钢架,装玻璃。
挖地龙埋暖气管,红牌大型暖气锅炉到位,第一机械厂的安装技术工人迅速按照规划图,指挥挖机挖沟预埋、接暖气管。
农业部的人跟在肖镇身边在最先的两座玻璃房里开始无土育苗。
肖镇这家伙还抽空画了一套海水淡化设备,让渤海厂加紧制造出来,好吧京城塑料厂的又生产了一批各型号的水管,加工完一批就拉到东营一批。
举国体制,人多力量大就表现在这里,有了5座教学基地后,肖镇又习惯性的开始立了块牌子:东营农工扫盲学校(后期发展成国家土壤研究院)开始给有盐碱地的省市发公函让派技术员来参加盐碱地土壤改良培训。
当然那个名义是老林农业部的名义发的公函。
肖镇不仅洗土,还配备了营养液,改良提升洗土后土壤肥力。
后续又让人在海滩上拉沙子来,他又改进了一版海沙,只要有水,他就能够种树,培育的树苗也是有经济价值的树苗,这下林业部也坐不住了派出技术员过来帮忙,学习经验。
当肖镇和1200名石油建设者们吃着玻璃棚第一批小青菜的时候,1955年的第一场雪也下了下来。
今年的大棚建设工作也暂停了下来,每座大棚20*60,接近2亩地第一批建设了50座玻璃大棚,约100亩的种菜面积。
这个冬天随着育苗的进一步扩大,在11月18日这天50座大棚全部种上了蔬菜,还是用盐碱地洗土种的,整个冬天一边生产蔬菜一边洗土,肖镇可没有叫停盐碱地和滩涂地改造。
12月2日,第一批海路滚装船运输的500吨东营蔬菜运输到津市港,立马被部队系统和京城、津市供销社运输队在码头瓜分完毕。
3号早上,京城几大菜市上市了第一批东营产蔬菜,还是盐碱地改造种植的。
电影新闻摄制组一直就跟组拍摄,半个月后剪辑好的《种菜也是高科技—记东营盐碱地变废为宝纪实》新闻记录电影片开始全国上拷贝。
肖镇自始至终都没出镜,这是肖镇的意思,也是上级对他的保护。
“今天怎么还买了这么多的新鲜蔬菜?”秦教授问勤务员
“教授,这是山东东营村盐碱地改良生产的第一批上市蔬菜,京城供销社抢了70吨运回来,走的海运很快很新鲜的。”勤务员自豪的说
“那今天中午用这个做一顿全素的,可真了不起,美国都还没这技术呢。”秦教授说到
“可不是,听说还有部电影纪录片专门讲的这个事,华清电影院应该有,要不要安排放一场?”
“吃了饭去看看,就当休息!”老秦兴趣很浓
这一天很多京城的家里都抢到了东营蔬菜,最开始每天120吨一直到56年元旦增加到了1000吨,还有京郊的几个钢架玻璃房种的蔬菜也同步大批量上市。
1956年的京城市民告别了整个冬天只有萝卜、白菜的日子,新鲜的大棚蔬菜开始大批量供应市场,东营蔬菜不知不觉成了其中的名牌蔬菜。
肖镇呢?正坐着运输蔬菜的专供滚装船过海到渤海厂检查第一套纯国产的石油勘探钻井生产全套设备。
而肖镇京城的家四合院大门口这天早上来了一个眼袋很重,扛着大包的中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