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康并非易被击垮之人。”
“自有政治手腕应对。”
“面对孙连城事件,必会施加报复。”
“此乃对其权威的公然挑衅。”
“李达康绝不会坐视不理。”
“不过细细思量,”
“此事背后或另有隐情。”
“或许是一场 ** 之战。”
“孙连城此次对抗李达康,”
“未必是个人行为。”
“极有可能是与他志同道合者发起的政治反击。”
“毕竟李达康麾下对他不满者不在少数。”
“只是这些与我们无干。”
“反正是他李达康的事。”
“让他自己解决就好。”
“谁让他这么多年来独断专行?”
“一直搞一言堂。”
祁铜炜附和道:“育良书记,您说得对。”
“李达康势力越弱,对我们越有利。”
“依我对沙书记的了解,这次他心里应该会对李达康有所不满。”
“李达康虽然身为改革先锋,但确实不太会用人,识人方面也有问题。”
“而且始终是一言堂。”
“我觉得沙书记可能会有所行动了。”
“不可能再任由李达康这样下去。”
“很可能需要找个能监督李达康的人了。”
汉东省省尾,高育良的办公室。
高育良听完后沉思着说道:“铜炜,你分析得不错。”
“咱们这位沙书记最擅长的就是驾驭下属。”
“你看现在跟李达康搭档的纪萍书记张树立,完全是软弱无能。”
“李达康说什么,他就只能点头哈腰。”
“这种人怎么履行职责?”
“这反而助长了李达康的气焰。”
祁铜炜点点头,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既然孙连城已经和李达康闹翻了,不如加入汉大帮?
孙连城也算有能力,若能进入汉大帮,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不错。
于是祁铜炜对高育良说道:“育良书记,我有个想法。”
“不知道该不该说。”
高育良答道:“铜炜,师生之间没什么不能说的,有话直说。”
祁铜炜接着说道:
\"老师,我认为可以这样。”
\"你觉得孙连城这个人还不错吧?\"
\"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
\"他跟李达康已经闹翻了。”
\"这样自然没法继续留在京州。”
\"而且他对李达康肯定恨极了。”
\"所以我有个想法。”
\"我们是不是该帮帮他?\"
\"让他加入我们的汉大帮。”
\"这对您日后用人也会多一个选择。”
\"毕竟咱们系统里大多是政法背景的官员。”
\"在城市管理上有些欠缺。”
\"孙连城确实是个人才。”
高育良听完后沉思片刻说:
\"铜炜,你说得很有道理。”
\"这一点我很认同。”
\"即便我愿意帮忙,\"
\"目前这种状况怎么帮呢?\"
\"他不过是个光明区区长。”
\"还是李达康的人。”
\"我似乎插不上手。”
祁铜炜则给高育良出谋划策:
\"育良书记,您可以直接找沙书记。”
\"就说看完孙连城的视频后。”
\"举出他的具体事迹。”
\"表明您的惜才之心。”
\"相信沙书记会认真考虑孙连城的后续安排。”
\"而且这还能让我为您在瑞金书记面前加分。”
\"同时削弱李达康的影响力。”
\"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高育良听后笑了。
但他也表达了顾虑:
\"铜炜,你的方法虽好,\"
\"但怕我做好事却没让孙连城知情。”
\"毕竟以后要为我所用。”
\"得让他明白我的好意。”
祁铜炜回应道:
\"育良书记,请放心。”
\"这事交给我就行。”
\"我相信孙连城定会感恩戴德。”
“只要这事能成。”
“我相信孙连城以后会一心一意为您效力。”
“而且我们完全可以信赖他。”
“这么多年以来,他从不 ** 。”
“回顾他的履历,连六十块钱的凳子费都主动退还。”
“这样的人不会出问题。”
“并且他还能办实事。”
“用起来得心应手。”
高育良听后颇为满意地说:
“铜炜,还是你考虑得周到。”
“你真是老师的好帮手。”
“就这么定了。”
“我现在就去找瑞金书记。”
“不能让李达康抢先一步。”
“要是孙连城真的调到少年宫,再想提拔他就难了。”
说着,祁铜炜也站起身说:
“好,育良书记,就这样吧。”
“我们分头行动。”
“我去见孙连城,他现在正赋闲在家。”
“已经暂停工作。”
说完,两人一同离开办公室。
各自分头行事。
——新人求支持,求鼓励!
汉东省省尾。
高育良办公室外。
高育良稍作思考,觉得不宜操之过急。
于是叫住祁铜炜说:
“铜炜,你先别急。”
“等我和沙书记商量后再行动。”
“否则若沙书记不同意对孙连城的安排,事情就麻烦了。”
“毕竟他在大风厂事件中确实推诿责任。”
“说不定陈老会让沙书记考虑下放孙连城。”
祁铜炜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决定先回公安厅等待。
再做后续打算。
……
沙瑞金办公室。
这时,高育良来了。
这让沙瑞金感到意外。
因为他昨晚刚看到他和高小琴的照片。
如今,沙瑞金对高育良已存戒心,但有关照片之事暂不宜公开,否则沙瑞金可能直接质问高育良。
于是,他仍如往日般热情,对高育良说道:
“育良书记来访,必有要事相告吧?”
高育良也直入正题:
“瑞金书记,不知您是否观看了昨日懒政学习班的视频?”
沙瑞金听后一笑,反问道:
“自然看过,怎么,育良书记有何高见?”
高育良缓缓开口:
“不敢言高见,只是有些想法。”
沙瑞金当即鼓励道:
“有想法不妨直说。”
高育良开门见山:
“关于孙连城此人。”
“我有些个人见解。”
“以他与李达康对峙时的沉稳态度,以及所举事例来看。”
“我认为孙连城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却被李达康安排进了懒政学习班,实在不合理。”
“纵观孙连城多年来的表现,他勤勉尽责,将光明区Gdp提升至京州市首位,足证其能力。”
“称其懒政实为不当。”
“因此,我认为不应贬低孙连城。”
“应予重用,方能更好地发挥其才干。”
高育良此番言论令沙瑞金颇感意外。
没想到高育良主动提及此事,可见他在识人用人方面胜李达康一筹。
沙瑞金坦诚回应:
“育良同志,实不相瞒,我也持相同看法。”
“为此,我已与国富同志商讨过此事。”
“孙连城这个人,我们决定继续重用。”
“并且提升他的职务。”
“但可以看出,他还有不少短板。”
“因此我打算送他去 ** 进修一段时间。”
“待他学成归来后再做进一步安排。”
高育良听了这话,心中大喜。
没料到沙瑞金的想法竟与祁铜炜一致。
这一招无疑是加分之举。
于是高育良进一步献策:
“瑞金书记,您用人真是精准。”
“不过,昨天的事后。”
“达康书记恐怕已无法与孙连城共事。”
“不然迟早会出问题。”
沙瑞金听后笑道:
“这点我也想过。”
“等孙连城学习回来。”
“可以调他到其他城市任职。”
“或者直接调到省尾。”
“你看育良书记,您不是挺欣赏他吗?”
“把他派到咱们政法系统也不错。”
高育良听出这是沙瑞金的试探。
毕竟孙连城毫无政法经验。
到政法系统显然不合适。
于是高育良回应:
“瑞金书记,就别让他来政法系统了。”
“我觉得他在城市建设方面更有优势。”
“毕竟政法工作专业性更强。”
沙瑞金对高育良的回答颇为满意。
笑道:“育良同志,不愧是大学教授。”
“安排得相当妥当。”
“等孙连城回来后。”
“就让他投身城市建设吧。”
高育良点头赞同。
沙瑞金接着问:
“育良书记,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高育良全然未察觉沙瑞金话语中的深意。
他并不知晓沙瑞金手中握有那三张照片。
于是他也笑着回应:
“沙书记,没有了。”
“那我先回去处理公务了。”
“还有不少文件等着我批阅呢。”
沙瑞金连连点头。
待高育良离开后,他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
沙瑞金原以为高育良会有所反应,没想到结果令人失望。
但这无伤大局,事情总要有个了结。
高育良回办公室后,即刻给祁铜炜发信息,示意可以开始了。
祁铜炜随即起身,直奔孙连城家。
……
京州市孙连城家。
孙连城此刻正独自品茶,虽无外界烦扰,内心却略显不甘。
多年勤勉换来的却是空无一物。
这时有人敲门,孙连城打开一看,来者竟是祁铜炜,这令他颇为意外。
两人本无交集,祁铜炜怎会前来?
孙连城未及细想,便热情招呼祁铜炜进屋。
祁铜炜落座后,面带笑意,语气轻松:“孙区长,怎不留我稍作休息?”
孙连城连忙请祁铜炜入内,递上一杯茶。
他对祁铜炜向来敬重,不仅因其背景深厚,更因祁铜炜确有过人之处。
两人在沙发相对而坐。
祁铜炜着便装,神情自若;孙连城却显得落寞,目光流露出对往昔的无奈与未来的困惑。
孙连城满心困惑,不明白祁铜炜为何来访。
他直截了当地问:“祁厅长,您今日找我究竟所为何事?”
祁铜炜轻轻拿起茶杯,品了一口茶,说道:“孙区长,我们过去交集不多,所以我的突然造访或许让你疑惑。
之前你工作繁忙,如今咱们终于有了空闲,我便想来叙叙旧。”
他又笑了笑,继续道:“我已经听说你昨日的事了,就是想过来聊聊。”
孙连城苦笑回应:“祁厅长,您就别调侃我了。
从前忙于工作,如今反倒陷入困境。
您到底有何事?直说无妨。”
祁铜炜放下茶杯,目光凌厉地看着他:“孙区长,人生如茶,苦尽甘来。
你这次经历,我很同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是人生的转折点。”
孙连城听得迷糊,反问:“转折点?我只看到失败的自己,被现实击垮了。”
祁铜炜语气笃定:“孙区长,我并非单纯安慰你。
世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只有不愿起身的人。
你的能力、见识以及对理想的坚持,我都看在眼里。”
孙连城听后深受触动,在家中感慨道:“祁厅长,您对我如此了解,令我感动。
只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