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他随意翻阅,但随着深入,神情愈发凝重。
黄夕照的计划已引起他的注意。
时间悄然流逝,秦安不断吸收着信息。
计划书关乎环球电视台的未来,内含两个方案。
首方案为收购奥门电视台,涵盖详实资料、操作流程、发展策略及环球电视台的优势等。
秦安阅后确信,黄夕照全心投入此计划。
资料显示,奥门电视台股权由三部分构成:奥门持股43%,贺先家族持股32%,秦安岳父赌王贺宏桑持股25%。
奥门有两贺家,外界称“奥门双贺”。外人或许以为赌王贺宏桑更强势,实则不然。贺先家族的影响力和实力更为显赫。
赌王乃香江贺家旁支,来奥门自立门户,影响力集中于社会中下层,故有“赌王”之称。
从这一称号便可见秦安岳父的影响力范围。
贺先家族则低调且底蕴深厚,鲜为人知,但港澳上层人士皆知,若奥门选“奥门之王”,非贺先家族莫属。
即便奥门老牌家族崔家与马家,实力亦不及贺先家族。
贺先长期作为奥门华人的领袖,亦是奥门商会会长,彰显其商业上的显赫地位。
黄夕照萌生收购奥门电视台的念头,皆因该电视台自成立以来从未实现盈利,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奥门当局对此亦感不满,对潜在的收购持开放态度。
这一局面的根源,需追溯至奥门的特殊环境和电视台的成立背景。奥门人口稀少,仅为香江的十分之一,土地面积更是香江的三十分之一,这样的条件仅能勉强支撑一家电视台的运营,且前提是奥门居民都收看本地节目。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鉴于此,奥门当局决定创办电视台,但深知这是一项颇具挑战的任务,遂发放牌照,寻求有能力者运营。最终,当局与贺先家族及赌王贺宏达成共识,成立奥门电视台,运营权交由贺家决定。
然而,贺家并无电视台运营经验,欲求助于香江电视台,却遭同行拒绝。香江电视台视奥门电视台为竞争对手,担忧其壮大后会威胁自身地位。
加之奥门与香江的通信网络相连,信号相互覆盖,奥门电视台一旦崛起,不仅将挤占奥门市场,还可能进军香江。因此,香江四大家族之一的礼家,作为无线电视台的掌权者,联合其他电视台,私下采取行动,阻碍奥门电视台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奥门电视台难以壮大,但又需维持播出。为填补节目空缺,不得不从香江电视台购买电视剧。由于人员短缺,奥门电视台总人数不足七十,远不及环球电视台的十分之一。其盈利模式依赖采购电视剧,播放旧剧,且在香江电视台的激烈竞争下,长期亏损。
所幸,贺家势力庞大,奥门电视台的亏损对他们而言微不足道。
另外,奥门因协助经营电视台而蒙受损失,但早已通过土地或政策给予双方补偿,相比之下,那点亏损显得微不足道。
显然,奥门电视台对于奥门、贺先家族或赌王家而言,均无太大价值。它能维持至今未破产,全凭奥门顾及颜面,不愿其倒闭。
在另一时空里,贺朝琼一年后将赴tVb实习,或许意在积累经验,以备将来贺家自主经营奥门电视台。
而在当前,贺朝琼正于山顶豪宅安心待产,于花园中悠然散步。
回到秦安办公室,黄夕照分析指出,只要奥门电视台不倒,奥门可能不太在意经营者是谁,若提出收购,很可能获准。
黄夕照还考量了秦安的影响力,凭其威望与实力,若向贺家双雄提出收购股权,料想不会遭拒,从而确保控制奥门电视台。
加之秦安与赌王有翁婿关系,这层纽带将使收购难度骤减。
贺宏桑无疑会乐意出售,赌王再从中斡旋,另一贺家也会看在秦安面上点头。
搞定这两家后,余下之事便水到渠成。
接着说服奥门,让其同意环球电视台接手经营并购买股权,事即大成。
奥门电视台对三位现有股东如鸡肋,但对环球电视台而言,却是潜力无限的肥肉。
掌握奥门电视台后,环球电视台可抽调人手兼管,实则一队人马运营两家台。
一旦合并,电视剧采购成本归零,奥门电视台即刻扭亏为盈。
环球电视台资源丰富,足以带动奥门电视台形成特色。
鉴于奥门电视台信号覆盖奥门与香江,其发展壮大后,将与环球电视台联手,压制无线电视台。
无线电视台将再无出头之日,只能被边缘化,港澳地区将成秦安的势力圈。
秦安看罢首个计划,颇为心动。
此计划令秦安对黄夕照刮目相看,而第二个计划亦不负所望。
第二个计划,实为秦安昔日念头,后因忙碌搁置。
黄夕照却将此未竟之念,化作切实可行之策。
此策,即发射环球电视台专属卫星,使之成为香江乃至亚洲首颗卫星电视台。
黄夕照调研了全球卫星电视现状,确认技术足以支持环球电视台升级为卫视。早在1975年,米国无线电公司就成功发射了“通信卫星1号”,至1976年,该国三大电视广播巨头均构建了全国性卫星网络。当前,米国已有五家大型广播网利用卫星进行时段性或全天候播放。技术上已无障碍,关键在于与米国通信卫星公司合作,发射卫星,此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资金充足,且无需担忧机密泄露。
环球电视台不具备自研卫星能力,秦安亦明了卫星发射公司会保留控制权。计划中提及升级卫视的诸多益处,但秦安仅略读部分便略过,他深知卫星电视之优势。一颗卫星便能覆盖全亚洲,三颗则可实现全球覆盖。东南亚华人数量庞大且经济能力较强,有能力购置卫星接收设备。相信认识到环球卫视价值后,众多华人将愿意投资安装。
环球卫视亦可开设国际英文频道,吸引亚洲及印杜地区的数千万英语使用者成为潜在客户。若环球电视台率先成为亚洲卫视,将占据市场先机,待其他电视台跟进时,大局已定。秦安深知,除霓虹外,亚洲各国卫星电视发展均在九十年代后,无线电视台更是接近2000年才实现卫星播放。若环球电视台今年成功升级,与无线电视台的差距将拉大二十年,后者难以追赶。
秦安已不将无线电视台视为威胁,他的目标是整个东南亚乃至亚洲。审阅完计划书后,他赞许地看着黄夕照:“夕照,大局观与执行力兼备,写得很好!”黄夕照闻言欣喜,但仍保持谦逊:“谢谢董事长!”秦安点头微笑,拿起笔在计划书上添加己见,认为虽已完善,但仍存改进空间。十多分钟后,他满意地将计划书交还黄夕照。
“依照我调整后的方案行动,即刻向通信卫星公司下单。一旦他们接受,立即着手筹备环球国际中文频道、国际英文频道及一个娱乐频道。届时,连同现有的两个频道,共计五个频道全部实现卫星传输。”
“明白!”
黄夕照响亮地回答,内心热血沸腾,急欲付诸实践。
然而,他心中生出一丝疑虑,稍作迟疑后发问:
“董事长,我们电视台卫星传输后,东南亚观众若欲观看,需配备卫星接收设备。我调研过,目前亚洲全境尚无此类设备出售,仅有货(ahdb),该如何解决?是否由我们自行采购销售?”
秦安微微颔首,陷入沉思。
他对卫星接收设备有所了解,前世家中早年便已安装。
彼时安装费用仅一百八十元,包含抛物面天线、馈源、高频头和卫星接收机。
秦安认为,卫星接收设备的技术门槛不高。
但在当前时代,仍不失为含有一定科技元素的产品。
黄夕照所提问题,秦安心知肚明,亚洲此刻确无民用卫星接收设备出售。
毕竟卫星电视尚未普及,购得亦无用武之地。
然而,卫视一旦兴起,卫星接收设备的市场便将开启,前景广阔。
秦安不清楚当前卫星接收设备的价格,但即便单价三百港币,仅华人市场便潜藏九十亿港币的规模。加之英语受众,市场规模可达两百亿港币,远超香江影视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新兴市场,何必将利润拱手让于公司?秦安当即决定自主产销卫星接收设备,抢占这块蛋糕。他本就计划让家族产业晨星电风扇涉足电器零售。先前已与怡和财团接触,取得怡和机械集团及一家电子公司的合作意向。将这部分与晨星风扇整合后,再组建家电集团,既能稳固港岛市场,又能进军东南亚。凭借卫星接收设备的独家生意,在东南亚迅速立足。销售卫星接收设备后,还可仿效后来的广电模式收取年费,每年两三百元,又开拓出一个百亿级的潜力市场,且为环球电视台所独占。待竞争者涌现,或转为免费,或与之合作继续收费,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具体操作日后再议。念及此处,秦安心生一念,既然已决定制造卫星接收设备,不妨直接涉足家电制造领域,连同电视一并生产。即便赶不上环球卫视开播也无妨,他瞄准的是整个东南亚和内地市场。当下,一台日立24英寸电视售价三千余元,内地加东南亚人口逾十亿,此市场直指万亿规模。已开发成熟市场亦超千亿!市场如此之大,还犹豫什么?行动吧!
(注:原文中的“暴雪集团内,一家电子公司专为电子制造业而生。鉴于暴雪电子的成立,增设暴雪电器制造公司亦是顺理成章。资金充裕,创立新公司并非难事。秦安忆起,香江本土缺乏知名电器品牌,高端家电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多为德国、、日本及韩国制造,尤以日本产品为主。仅电风扇、收音机等技术门槛低、产业链要求不高的家电,本地尚能自给。此系技术瓶颈所致,产业链问题虽可通过进口缓解,但成本高昂。技术难题尤为棘手,需人才积累,而人才积累又仰赖资本与销量,港岛市场狭小,难以承载。
因此,本土知名电器品牌稀缺,电风扇、收音机除外,此类产品,需求之处,非洲亦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