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不可一世的贪官亲族们,如今纷纷惶惶不可终日,不得不选择隐姓埋名,远走他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改头换面,换一副容貌,再也不敢提起自己的家门姓氏,生怕被人认出。
回想当年,他们在异地任职时贪污受贿,顶多是在当地遭受一些百姓背地里的咒骂与指责,一旦调任或逃离,换个地方照样可以逍遥法外,继续作威作福。
然而时至今日,通过报纸的全国性传播,他们的罪行天下皆知,可谓无处遁形,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
更甚的是,他们的家乡反而因此蒙羞,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排山倒海般的骂声。
一人犯错贪污,却连累整个家族蒙受奇耻大辱,从此在家乡甚至整个大汉再无立足之地,亲戚朋友都避之不及,形同陌路。
比之精神打击更加可怕的,无疑是那“立碑镇尸”的酷烈手段,这简直是要将贪官的肉体与灵魂一并打入十八层地狱,彻底诛灭!
燕王此举,并非仅仅惩罚个人,更是要从根本上斩断贪官及其家族的一切希望与未来,让他们彻底断绝复起的念想,灰飞烟灭。
那些在《大汉日报》上被列入观察名单的官员们,个个都惊恐万状,整日提心吊胆,夜不能寐,生怕自己后续表现不佳,罪行进一步暴露,被最终编入那令人胆寒的《奸臣录》,一旦名列其中,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再无爬出来的可能。
就这样,那把象征着雷霆惩戒、高悬在头顶的屠刀,并未真正落下,却已经发挥出了远超实际杀戮的巨大威力。
官场上弥漫已久的贪墨之风,仿佛一夜之间便烟消云散,无影无踪,官员们无不战战兢兢,生怕触碰雷区。
燕王刘旦以其铁腕手段整治贪腐的美名,再次如潮水般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些严惩贪官的传奇故事,更是被有心人改编成戏文、评书,在茶馆酒肆、街头巷尾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当然,这些在民间引发的广泛反响与传颂,对于身居高位的刘旦而言,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无需投入过多关注。
他的目光如同翱翔九天的雄鹰般锐利,时刻审视着大汉朝堂内外以及各地的细微动态,如同猎手般随时准备扑向那些胆敢将罪恶之手伸向无辜百姓的腐败分子。
一旦发现有任何官员胆敢顶风作案,贪污舞弊,他立刻会以雷霆万钧之势果断出击,轻则罢黜流放,重则直接断其项上人头,斩草除根。
随后,再配合报纸强大的舆论攻势,让其在精神层面也遭受毁灭性打击,通过这种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彻底铲除一切贪腐的根源与土壤。
面对那些丧尽天良的贪官污吏,燕王刘旦从未展现出丝毫的恻隐之心或心慈手软,他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与铁血手腕,令所有潜在的腐败分子感到由衷的胆寒与恐惧。
刘旦自己心里清楚,相比于某些历史上的狠角色,他采取的这些手段其实已经算是相当克制和仁慈了。
至少,他没有效仿某些后世帝王,将贪官的人皮剥下来,里面填充上稻草,制成人形草人,立在衙门门口或交通要道旁示众,那才是真正的触目惊心,毛骨悚然。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汉朝的贪官们或许应该感到庆幸,至少燕王的怒火与惩罚尚有节制,没有达到那样极端恐怖的程度。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大汉上下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充满活力的忙碌氛围之中,各项工程建设、政策推行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社会秩序井然,人心普遍安定,一片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
就在举世瞩目的大运河即将全线贯通的关键时刻,大汉皇帝刘彻陛下郑重颁布了一道意义深远的诏书,宣布改年号为“太初”,这一年号象征着天下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洗礼与革新,预示着万象更新,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太初元年,按照原本未曾改变的历史轨迹,史学大家司马迁本应在这一年开始他那鸿篇巨着《史记》的撰写工作。
然而,在刘旦这位穿越者的推波助澜之下,这部不朽史书的编纂工程,早已在数年前便提前启动,悄然进行。
历史的车轮,在刘旦的影响下,已然显着地偏离了其既定的轨道,许多原本要在遥远未来才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今却提前降临到了这个时代。
例如那原本要等到隋唐时期才得以全面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如今在西汉时期便已初步形成庞大规模,将南北两大经济文化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而这仅仅是巨大变革的一部分,紧随大运河工程之后,更有那前所未有、宏大无比的全国性州道工程,如同一张巨大的蛛网,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与筹备之中,蓄势待发,即将全面铺开。
有了修建大运河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教训,此次州道建设的朝廷统筹工作更加周密细致,整体规划也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有效避免了之前可能出现的许多混乱与不必要的冲突。
为了确保全国各地的百姓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朝廷免除徭役的恩惠,刘旦深思熟虑后,特意颁布了一道旨意:凡是曾经参与过大运河修建的民夫,原则上不得再被征调参与后续的州道建设。
这道仁政旨意一经颁布,立即在广大益州百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们欢欣鼓舞,甚至感到有些难以置信——苦苦等待了这么久,历经数年的翘首期盼,终于轮到他们享受朝廷的皇恩浩荡,获得宝贵的徭役豁免机会了!
一切都在沿着刘旦设定的方向,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民间百姓安居乐业,官场风气为之一新,清正廉洁,刘旦对这一切感到由衷的满足与自豪。
随着大运河的最终全线贯通,这项伟大的工程不仅泽被万民,也极大地提升了刘旦在百姓心中的无形威望,如同烈日当空,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