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王老四也说了何家那边的打算,正好大伯姑父都在,要是有想法自然是可以一起去。
这里边何大舅是盼着人多参与的,人越多路上安全,货多也好跟掌柜的谈判,零散着不好卖。
“你老岳父家有想法,这事行,就是太急了,这离初五可没几天了。”王老爷子没想到这时候何家还能想一个赚钱路子,就是着急些。
“是呀,何家大哥能干。”王老大是见过何家大舅的,知道人能干。
“爹,这年后没什么赚钱路子,这家里的菜卖的差不多了,要是有个进项是好事,先前没给大舅哥准话就是因为时间太急了。”
“就是我大舅哥说要是去明天就得回话,他这边好张罗货的事。”王老四说了心中顾虑和何家的打算。
“老四,我们家这菜过几天还得送货,我就不去了。”王老大是安稳性子,家里这回挣得不少,先顾着这头再说以后。
张立柱也表示他家不参加,像是这种冒险的活计,挣多少钱他家也是不去的。
“爹,我再想想,等老五回来我问问他。”
王小茉也在想这个事,其实走出去闯一闯不是坏事,这个挣得算是辛苦钱,这上半年大半年时间自家做上些什么挣钱呢。
看来还是要想一想,这往府城跑,自己走,可是要担心的。
这边王老五回来也过来,王老四说了这事。
“老五,你有啥想法你就说,去不去的明天我好回话。”
“爹,四哥,这是好事,我看行。”王老五岁数最小,出去也算是见过世面,愿意出去,这拉一车货来回几天赚的不少了。
“四哥,咱俩凑一车吧。”王老五意思两人包一车的货,反正去也是去,不如多赚些。
“行,老五那说好了,明天你带着银钱跟我去岳父家。”王老四是偏向于去的,只是自己一个人心里没底,有个亲兄弟陪着,两人都有底气。
这边散了,回到家王老四找王小茉支银钱。
“爹,你去了路上可得注意安全。”
“放心,这官道还算顺当,多少年没听见被抢的消息了,每个驿站距离大半天的路程,你大舅都打听好了,白日里早早赶路,晚上早点落脚,安全着呢。”虽然心里也不太安稳,可这话不能跟孩子说。
“爹,给你带五十两,十两银票你让你娘给你缝衣服里边,十两散碎银子,这三十两给你当本钱。”王小茉记着账。
“你在取五十两,这个借给你大舅,你大舅想多带车货,家里银钱不够。”何大舅找王老四说这事也是想着能不能周转一下,这些年都知道为人,不管是亏了还是赚了,何大舅肯定会还钱的。
“行,爹我给你记上,你管娘拿钱就是。”
如今是何氏管着钱匣子钥匙,王小茉茉管着账本。
王老四第二日带着王老五就去何家了,几个人说好初五就走,何大舅收了钱,就等着走了。
正月初五迎财神,宜出行,王老四赶着车跟着何大舅一起走了。
“你爹一走,我这心空落落的。”何氏回了家心里还是不舒服。
“娘,爹说了快的话六日就回了,别担心。”王小茉安慰人。
“娘,不如一起听听我功课如何?”王秋收也开口,他这边学堂过了十五就开课。
“哥你在讲讲夫子讲的道理。”王小茉如今学的不比王秋收差,也愿意多学些。
母子几人就一起回屋,何氏做着针线听着儿子复习功课,王小茉偶尔提出一些问题,有的王秋收懂有的不懂,尤其是王小茉的一些角度跟夫子教的不一样。
每遇到这种情况王秋收就要自己找答案,或者请教夫子,夫子每次听见问题,很感兴趣,多数能解答,有些也需要翻阅典籍才能解答,也知道王秋收家中有个妹妹,才思敏捷。
这边王小茉也跟着练字,家中练字,只是沾着水在桌子上写,写完一遍擦干继续练,虽说跟直接在纸上稍有不同,但是也能锻炼笔迹,主要是节省笔墨。
王小茉练着字,这边听着王秋收说到典故,这就说到正月十五吃元宵了。
“对呀,可以做元宵。”
“娘,你会做元宵吗?”王小茉想到就问出来。
“娘会做,就是这还得几天呢。”何氏还以为闺女想吃元宵了。
大王村人一般会做元宵,这元宵馅做的好,滚上糯米这些都知道,就是这步骤麻烦些,一般都是买上几斤元宵,比上自家做的还香甜。
“娘,咱们做元宵卖吧。”王小茉看着他娘很郑重的说。
“卖元宵?”
“咱们不多做,就等着大集灯会卖如何?”
这元宵做出来就有人买,薄利多销,以前是没本钱,现在有本钱,挣得再少也是挣。
常见的元宵就是芝麻馅,花生馅,王小茉打算把自家的冬瓜糖放进去。
记得之前跟风做过,半斤熟花生仁二两半熟黑芝麻二两白砂糖二两半猪油一两冬瓜糖,这个比例大概能做出六十到六十五个左右,一个大概是十克的馅料。
“娘,咱们先做了自家吃如何?咱家有磨磨粉也方便些,就是不卖多做些给爷和姥爷家分一分也行呀。”
这些东西家里都有,糯米家里也有,何氏见闺女想做,就起来开始起来找糯米磨粉。
王秋收功课做完就帮着磨粉,王小莉打下手帮着用小磨茉花生芝麻这些。
冬瓜糖切碎,其他的料磨碎,掺合在一起倒入白砂糖和猪油,翻拌匀了,捏成一小团馅料,放到外边冻上一个时辰。
“这馅冻的可以了。”何氏下午看馅已经冻的梆梆的,就准备做。
这元宵馅过遍水放到装了糯米粉的笸箩里,开始摇晃,粘上了五六遍水,这元宵就成了,一斤大概有十七八个元宵。
“娘,这么快就做好啦?”
“娘数了一共是六十三个元宵,这功夫煮着垫垫肚子,娘煮上三十个,一会给你爷奶端上一碗。”
这元宵可煮可蒸可炸。
“这个好吃,软糯香甜,还不腻人。”王秋收给了评价。
“比咱每年买的还好。”何氏也点头。
“好烫。”王小茉也心急,这刚出锅的元宵还有些热,何氏不让几个孩子多吃,怕晚上吃不下晚饭积食,一人分了三个。
“娘给你爷奶送去锅里还有几个,别吃撑了肚子胀。”何氏叮嘱完就端着碗去老宅。
“哥,你说这个汤圆拿出去卖有人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