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光” 二期工程的铜钟声还在老榕树村的山谷间回荡,王晓东的卫星电话已在科普馆的展柜前响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加密信号带着电流的嘶鸣,李教授的声音里透着难掩的疲惫:“省长,月球永久能源站的核心反应堆图纸被境外黑客窃取,国际太空能源联盟刚刚发布了‘月球能源开发白皮书’,里面的技术参数和我们的方案惊人地相似!”
王晓东的手指猛地按住展柜里那枚月球岩石样本,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陶瓷小太阳挂件在胸前微微晃动,恍若在提醒他 —— 越是接近星辰,风暴就越是猛烈。“让国安局的网络安全团队立刻溯源,同时启动‘月盾计划’,把核心参数全部替换成备用方案。” 他望着窗外 “人造太阳” 装置的轮廓,声音沉稳如滇南矿区的基岩,“另外,通知张铁匠,让他带着老匠人们把反应堆外壳的锻造工艺再升级,用最原始的手艺给最尖端的技术加道锁。”
挂掉电话时,张铁匠正蹲在科普馆的角落里,用黏土捏着月球基地的模型。老匠人布满老茧的手指捏出环形山的纹路,抬头时满脸烟灰:“王省长,俺们老骨头虽不懂啥黑客,但知道打铁要把心烧透。这月球上的家伙什儿,外壳必须比老榕树的根还结实。”
王晓东蹲下身,看着黏土模型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加固筋:“老张,你这想法比图纸还实在。让老匠人们把锻造时的淬火温度、捶打力度都记录下来,这些经验数据说不定能帮科研团队找到反制黑客的灵感。”
省委会议室的全息投影上,国际太空能源联盟的 “月球白皮书” 正被红色激光逐页标注。罗卫国书记将一叠卫星图像拍在桌上,画面里,联盟的月球探测器正在预定着陆点附近频繁活动。“晓东,他们不仅偷了图纸,还想抢在我们前面登陆月球!”
王晓东的激光笔在月球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老书记,他们要抢时间,我们就拼质量。让‘金砖太空能源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加快设备生产,同时滇南稀土矿区开足马力,把新型耐高温材料的产量再提三成。” 他顿了顿,作战靴在地面轻轻敲击,“另外,准备一场‘月球能源技术开放周’,把我们的备用方案公之于众,让全世界看看谁在真正推动太空探索,谁在搞技术剽窃。”
开放周的展厅就设在老榕树村的氢能大棚里。张铁匠带着徒弟们支起简易锻造炉,当着全球直播的镜头,将一块通红的稀土合金捶打成反应堆外壳的雏形。火星溅在他黧黑的脸上,老匠人却笑得灿烂:“洋鬼子能偷图纸,却偷不走这千锤百炼的火候。俺们这外壳,能抗住月球背面的零下 200 度!”
直播画面里,老匠人们展示着祖传的 “水淬法”—— 将烧红的金属猛地浸入特制的稀土溶液,瞬间腾起的白雾中,合金表面形成了细密的防护层。巴西航天局的代表凑近观察后,当场签下合作协议:“中国的技术不仅有尖端的设计,更有祖传的智慧,我们愿意将探测器的着陆时间延后,等中国的反应堆到位再联合登陆。”
然而,国际太空能源联盟的动作更为阴狠。就在联合登陆计划敲定之际,非洲某国的 “华夏之光” 接收站突然发生爆炸,现场残留的碎片显示,爆炸物中含有特制的稀土腐蚀剂。“熵之信徒” 在暗网发布的视频里,戴着兜帽的人影对着镜头冷笑:“月球不该被能源污染,地球也一样。”
王晓东接到消息时,正在滇南矿区检查新型材料的生产线。矿道里的探照灯映着他坚毅的脸庞,他指着传送带上那些泛着蓝光的稀土锭:“让中科院分析爆炸物成分,用这些材料研发中和剂。另外,通知所有‘华夏之光’接收站,立刻启用老匠人们设计的物理隔离舱 —— 黑客能攻破系统,却啃不动铁皮。”
张铁匠带着老匠人赶到非洲接收站时,当地工人正围着残骸哭泣。老匠人捡起一块变形的金属板,用手指戳了戳腐蚀的孔洞:“王省长,这玩意儿跟海边的锈铁一个道理,得在外面加层‘防腐衣’。俺们老法子是涂桐油,你们科学家能不能搞出类似的高科技?”
这句话让随行的材料专家茅塞顿开。三天后,用滇南稀土提炼的新型防腐涂层研发成功,喷涂后的金属板在腐蚀剂中浸泡 72 小时仍完好无损。当第一座修复后的接收站重新亮起氢能路灯,非洲儿童举着用稀土废料做的小灯笼,围着王晓东欢呼雀跃。
国内的产业乱象却在此时抬头。几家民企为争夺月球能源站的配套订单,竟用普通钢材冒充稀土合金。王晓东在突击检查某工厂时,抓起一块劣质零件狠狠砸在地上,金属断裂的脆响在车间里回荡:“太空工程容不得半点虚的!这些玩意儿要是送上月球,丢的是中国的脸,毁的是全人类的希望!”
他当场宣布成立 “月球材料监督委员会”,让张铁匠担任民间监督员。老匠人带着小锤子逐个敲打零件,合格的发出沉闷的 “咚咚” 声,劣质的则是刺耳的 “当当” 响。“王省长你看,” 张铁匠举起一个不合格的零件,“这玩意儿连俺家的铁锅都不如,铁锅还能炒菜,这东西上去就是害人!”
在王晓东的铁腕整治下,劣质材料被全部销毁,涉案企业被永久逐出太空能源产业。而国际太空能源联盟的月球登陆计划,却因技术剽窃带来的隐患接连受挫 —— 他们的反应堆在地面测试时发生泄漏,不得不推迟发射时间。
联合登陆的那天,老榕树村的村民们挤在科普馆的大屏幕前。当中国主导的 “月壤一号” 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平稳着陆,机械臂展开的瞬间,全球直播画面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 张铁匠的徒弟小李,作为民间技术代表,正举着那把祖传的小锤子,在月球表面敲下第一块用于固定反应堆的月岩。
王晓东站在控制中心,看着屏幕上那抹蓝色的身影,突然想起张铁匠说过的话:“打铁要趁热,做事要走心。” 他转身对罗卫国书记说:“老书记,下一步该把‘华夏之光’的技术用到火星了。”
罗卫国书记笑着递过一瓶氢能饮料:“晓东,你这脚步比火箭还快。” 王晓东望着窗外冉冉升起的朝阳,陶瓷小太阳挂件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因为我们追赶的不是别人,是人类文明的下一个星辰。”
此时,科普馆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呼。王晓东走出去,看到张铁匠正把一块月球岩石样本递给孩子们,老匠人粗糙的手握着孩子们细嫩的手指,在样本上划出一道道痕迹:“看,这就是月球的骨头,跟咱老榕树的根一样,能长出新的希望。”
王晓东站在人群外,看着那些专注的眼神,突然明白 —— 他守护的从来不是某一项技术,而是一个民族仰望星空的权利。前路或许还有专利封锁、黑客攻击、产业阵痛,但只要像老榕树一样把根扎进大地,像 “华夏之光” 一样把光洒向宇宙,中国的星际能源之路,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他的脚步朝着 “人造太阳” 装置走去,每一步都踏在晨曦里,仿佛在为人类文明的下一段征途,埋下新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