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鲁国华退出后,杨政民递过桌上的一份排名文件,神情严肃地说:
“陆川,先看看这个,咱们再讨论。”
陆川接过文件,略显困惑,迅速浏览起来。
仅十数秒,他便蹙眉质疑:“杨厂长,为何我们的排名降到第六?上月还位列第二,短短一月差距竟如此之大?”
“这也是我的疑问。”杨政民愁容满面,思索良久仍无头绪。
五家垫底钢厂排名突飞猛进,绝非寻常。
“杨厂长。”陆川观察到杨政民脸色不佳,迟疑问道,“会不会这些钢厂共享了各自的数据,汇总后快速取得新突破?”
这是陆川唯一能想到的解释,科研非同儿戏,每一项成果都需耗费大量时间。
并非全无奇迹,但一个月内五家钢厂接连出现奇迹,这种概率低得几乎不可想象。
“确实如此,我怎么没考虑到这一点呢?”杨政民兴奋地拍了下大腿,然而很快又皱眉沉思道:“陆川,即便我们清楚现状,短时间内也很难找到愿意与我们共享数据的钢厂。”
“杨厂长,这类事情我也帮不上太多忙,或许可以召集厂领导开会,集思广益,说不定就有办法了。”陆川语气坚定地说。
“说得对,让你一个人考虑确实有些难为你了。”杨政民点头赞同,随即说道:“既然已有方向,你先回去处理别的事务吧,等有新进展我再通知你。”
“但我们不能只依赖其他钢厂的帮助,自身的钢材研发也需要尽快取得突破。”
听到这话,陆川立刻站起身承诺:“杨厂长,请放心,研发科一定会按时完成任务,尽快推出新一代特种钢材。”
这时他忽然想起研发科与李朗争论的内容,便转移话题道:“杨厂长,还有一件事,经过我的分析,李工提供的研究数据存在重大问题。”
“但他执意要用这些数据生产新型特种钢,我无法说服他,希望您能帮忙劝说一下。”
“放心,这件事交给我,你的任务已经够重了,陆川,相信你能行。”
“杨厂长,请您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很好,那就先去忙吧。”
陆川应声后迈步走向门口,准备返回岗位继续工作。
下午临近下班,贾建设正在整理今日食堂物资使用记录,这是他每日结束工作的固定程序。
“终于好了。”
将最后一页记录放入文件夹,贾建设松了口气。
锁好抽屉后,他拿起帆布包,准备离开办公室回家。
贾建设计划前往鸽子市转一转,希望能淘到称心如意的好货。
这天傍晚,他还得去何雨柱家赴宴并带上些特产,索性顺路购置几样礼品。
来到鸽子市入口,交了一毛钱后,他推着自行车进入集市。
刚踏入内部,便察觉今日情形与想象中不同。
摊位稀疏,前来购物的人寥寥无几,数量仅是上次所见的一半左右。
卖方也不再摆地摊,而是随手拿着几件物品待售。
那些想买东西的顾客,显得格外小心,四处游走搜寻。
贾建设猜测或许近期此处发生过意外,导致大家变得更为警惕。
既然已来,他决定不空手而归,开始闲逛起来。
他注意到这次大多卖家以物易物为主,这或许是今年生活愈发艰难的缘故。
不少家庭省下细粮,用以换取更实惠的粗粮。
如此一来,多余的粮食能让日子稍微宽裕些。
遇到两人用腊肉换粗粮的情况,贾建设毫不犹豫地用现金加上粮票,按每斤腊肉一块钱另附两斤粮票的价格全盘购入。
尽管两人共有的腊肉只有九斤,但他认为总比没有强。
如今市场上鲜肉难得一见,各家每月的定量供应仅够日常食用,更别提制作腊肉了。
继续前行,他看到有人售卖鱼类,围拢了不少人低声议价。
走近一看,三个水桶里大约有十条鱼。
经过简单询问,尽管价格偏高,但无需以物易物或使用粮票即可购买。
最终,贾建设花费六元购得了十条鱼,其中包括一条四斤重的黑鱼和三条小鲫鱼,这两样是他最满意的。
其余的是几条一两斤重的草鱼和鲤鱼,他打算将这些储备为食堂招待之用。
至于贾建设系统内的各类物资,除了主粮之外,他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特殊时期留作自用。
整理好装鱼的水桶,将其稳妥地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上。
这个水桶是贾建设花五毛钱从卖鱼人那里买来的。
若没有它,这么多鱼既不易携带,也会显得过于显眼。
看着自行车后座上的水桶,贾建设决定不再继续闲逛。
离开鸽子市后,他找了个无人之处,将一条约两斤重的鲤鱼留在水桶中,打算稍后当作礼物送给何雨柱,其余的鱼和腊肉则收入了系统空间。
整理完东西,贾建设并未久留,直接骑车前往合院。
接近六点时,他推车进入四合院。
“建设,来寻傻柱啊。
哎呀,你这水桶里装的是鱼吧?”刚进门,阎埠贵便注意到贾建设车后的水桶,仅凭水声便确定桶里装的是鱼,毕竟他每周末都会去城外钓鱼,对此类声响再熟悉不过。
“三大爷,您耳朵真灵,不用看就知道是鱼。”
贾建设对阎埠贵的行为有些无奈,显然对方又想打这条鱼的主意。
阎埠贵则笑着炫耀自己的听力,不仅能辨认出有鱼,还大致判断出这条鱼至少两斤重。
想到这里,他立即盘算着如何占些便宜,即便得不到整条鱼,只要能吃上何雨柱家的馄饨也值。
“三大爷,您这过日子可真是精明,让人不得不服。”贾建设笑着含蓄暗示。
阎埠贵听后颇为自得,没察觉话语中的深意,只以为是贾建设真心佩服。
加之自己占便宜的急切心理作祟,立刻上前拉住贾建设,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钓鱼故事。
阎埠贵这么做并非单纯炫耀,而是另有目的。
物资日益匮乏,连食堂主任贾建设也可能对钓鱼产生兴趣。
只要找到切入点,他便能堂而皇之地赚些外快。
教贾建设钓鱼无需成本,只需传授技巧即可。
阎埠贵的技艺堪称一流,但他从不浪费,总将捕获的大鱼拿去换取金钱或物品。
阎埠贵认为,若与贾建设结为师徒,不仅能安全出售“渔获”,还能借助关系占便宜。
这是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讲述钓鱼经历的原因。
贾建设疑惑为何每次踏入四合院都会撞见阎埠贵,但眼下正考虑搬来四合院居住,不愿与之翻脸。
阎埠贵提议周末同行,强调钓鱼的乐趣与实用性。
他声称,若贾建设学会他的技巧,一次收获数十斤鱼并非难事。
然而,贾建设并不认同,昨日独自已捕获十余斤鱼。
既然无法直接拒绝,便决定带阎埠贵实地体验一番,相信对方目睹真才实学后,定会放弃邀请。
三大爷提议:“钓鱼我略懂一二,要不咱们找个时间一起去试试?”
“到时候咱们互相切磋,如果你确实比我强太多,那我就拜你为师。”
“三大爷觉得如何?”
阎埠贵听后暗自冷笑,心中对贾建设的不知天高地厚感到不屑:竟敢与自己这位钓鱼高手较劲,真是异想天开。
原本他还打算多费些口舌才能收徒,却没想到轻易得偿所愿。
“建设,既如此,周日如何?”
贾建设稍作思索,摇头说道:“周日不行,我要去给大领导做饭。”
“那周六下班后去吧,周日我有安排。”
“行,一言为定,周六下班见。”
贾建设说完便转身离开,未等阎埠贵回应,便匆匆推车走向中院。
阎埠贵正沉浸在即将收徒的喜悦中,却被贾建设的告别打断。
想起对方车后座的鱼,他本想开口,但转念一想,既然贾建设将成为徒弟,何必为这点小事失面子。
日后机会有的是,不愁没便宜可占。
何雨柱今晚准备了一桌丰盛菜肴,不仅用上了贾建设送来的鱼做成一鱼两吃,还搭配了砂锅鸡、溜肉段、韭菜炒鸡蛋等菜品。
这些食材的花费让何雨柱有些心疼,作为食堂班长每月工资仅37.5元,这一顿饭加上两瓶西凤酒,至少花费7元。
他这样做是为了感谢贾建设近期对何雨水的关照。
毕竟朋友之间总得相互扶持,而非一味索取。
“建设,别拘束,尝尝这水煮鱼,自从你教我做这道菜后,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做给你品尝。”
\"尝尝味道对不对,要是有问题你就别藏着掖着了。”
正在低头吃饭的何雨水听到这话,以为贾建设要藏私,立刻反驳:
\"建设哥才不会这样,你说话太直了。”
\"何雨水,我师傅那只是客气话,你还当真?傻不傻?\"
马华不高兴了,马上跟何雨水争论起来。
\"马华,我就当真了,他是我傻哥,也是我建设哥,你管得着吗?\"
\"再说,按年龄你该叫我姐,你这么没礼貌,要不要让我傻哥教教你该怎么说话?\"
何雨水这段话火力十足,把马华说得哑口无言,只能低头假装认真吃饭,毕竟他就算无话可说也不会认输。
马敏笑着摇摇头,她早已习惯马华和何雨水每天都要斗几次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