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这事非得找贾建设不可。”
“他是大杂院里最富裕的人。”
“为人豪爽,重情义。”
“不然也不会收留院里的待业青年和下岗工人。”
“当年他还欠我一份情,因为帮我嫂子落户口的事。”
“时间虽久,但他一向信守承诺。”
“为了你,我也顾不上这张老脸了。”
刘大妈虽不愿提旧事,但实在想不出比贾建设更适合帮忙的人。
她提及的这份人情,正是贾建设初次来到大杂院时,为秦淮茹办理落户的那次。
那是五十五年的往事,距今已近三十年。
若非无计可施,刘大妈怎会放下颜面?
她尚不知,贾建设根本未参与招工事宜。
此事皆因马敏和小当在招工时,有人通过大院找到他们。
出于旧日情感,马敏与小当商议后决定录用这些人。
工作安排上,她们也强调按规章处理。
这也是贾建设创立企业之初便定下的规矩,没有这些制度和准则,他的事业或许早已失败,何来今日的从容自在。
“海燕,既然都豁出去了,不如让他们都到家里来,我们一起商讨。”
刘大妈思索片刻,觉得在街道谈并不妥当,毕竟公家场所不适合谈私交。
“太好啦妈,这样一来,贾建设必定会给您面子。”
石海燕听闻刘大妈肯出面,欣喜地说。
“不过这事还需仔细斟酌,不能让贾建设吃亏。”
刘大妈有些担忧地说道。
“我这就通知他们明天上午来家里。”
“去吧!”
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刘大妈眉间微蹙,心中满是无奈。
刘大妈无奈地摇摇头,轻叹一声。
贾建设明白,这件事最后还是绕不开自己。
索性借此机会,帮白芳解决离婚的问题。
他并不在意自己的得失,只是不愿听到对她不利的流言。
但这件事也不能让阎、刘两家占太大便宜,否则将来免不了麻烦。
令他意外的是,这次主动找上门求助的竟然是多年前帮秦淮茹落户的刘大妈。
若非石主任刚才提醒,他几乎忘了此事。
不过经她一提,记忆中的热情刘大姐浮现在脑海。
那件事确实欠她人情,这次正好一并还清,最多到时提条件时别太过分便是。
第二天一大早,刘大妈家客厅便挤满了人。
石海燕为确保事情顺利,特意从街道回忆室搬来了桌椅,客厅顿时有了会议室的模样。
长桌两旁各坐一家人:左侧是刘海中及他的三个孩子,右侧是阎埠贵和他的四个孩子。
刘大妈母女自然坐在首位,而贾建设、何雨柱与一大爷则选择坐在下首。
值得注意的是,二大爷与三大爷已经出院。
虽二人性格迥异——一个火爆,一个精明,但身体状况还算硬朗。
住院费高昂的原因在于二大妈与三大妈的病情:二大妈曾患脑血栓,刚有所好转,却因这次病情差点丧命;三大妈则查出良性肿瘤,虽无大碍,但手术费用不菲。
那天幸好一大爷垫付了二大爷和二大妈的医药费,否则仅几千元远远不够。
整整一上午,贾建设终于松口,答应拿出五万元。
二大爷与三大爷忍痛签署了房屋买卖协议,从此大杂院的房产归贾建设所有。
贾建设虽行事豪迈,却仍容他们居于屋内,且分文不取。
直至……他们离世。
刘海中与阎埠贵在协议上签字后,贾建设从包中取出五万元现金置于桌上。
这下,阎家和刘家的几个子女才算彻底安心。
“我的房子啊,那是我一生的积蓄换来的!”阎埠贵签完字,攥着两万多块钱,满脸不舍地说。
“唉,真是不孝之子!”
“我真想教训你们几个!”
刘海中望着三个儿子,手捧钱款微微发颤。
他们的反应也合乎常理。
在中国人心目中,房子的重要性堪比生命。
如今不但房子没了,连这笔钱也难以守住,怎能不痛心?
刘海中与阎埠贵各有三子,阎埠贵多一女。
可这些子女竟无一人尽孝。
年老之时,不仅失了房子,还要寄居他人屋檐下,生活无依。
“老刘,老阎,这样已是最好的安排。”
“自家境况你们清楚,两家房产价值不过三万左右。
如今贾老板出了五万,还让我们留在房子里养老。
说实话,你们百年之后,这房子还能留给子女吗?”
刘大妈此言直率,丝毫不惧得罪两家的后辈。
她所言非虚。
若非贾建设,他们恐怕卖房卖地也无法支付医药费。
有了这五万元,还清易家的五千余元后,每人还能剩两万多。
院子里的房屋日后归贾建设所有,那未办手续建成的小棚同样如此。
至于两位老人日后的赡养问题,则由子女每月提供一定数额的赡养费,行动不便时再轮流照料。
这样的结果,他们还不满足?
而且,他们还因此失去了一个机会,欠下了贾建设这个大老板的人情!
要说损失最大的,怕是这对母女吧!
“唉,真是可怜可叹。”
“爸,行了,现在挺好的。”阎解成急忙劝阻。
“没错,爸,我已经盘算过了,咱们……”
阎解放还想继续说,却被阎解成拉了一下,立刻闭上了嘴。
这时,阎解旷和阎解娣也向他使眼色。
看来,即便到了这种地步,这家人仍在暗自算计。
尽管刘海中和阎埠贵脸上满是愁容,但他们心里清楚,这次他们赚大了。
“今天的事儿,算是街道给我们作证,合同也签好了。
咱们之间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大家心里都明白。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毕竟我们也相识一场。
我的意思是,这件事就此结束,别让以后再因此起争端。”
贾建设微笑着环顾众人,话语意味深长。
“对,这是街道担保的。”
“要是以后出了什么事,别怪我们街道不讲情面。”
石海燕听后,赶忙附和。
这次贾建设确实帮了街道一个大忙。
那两处房产,每套等于多卖了一万多。
况且房子还在原主手里,只是有了买卖协议和街道的签字盖章,归属权已无争议。
主要是两家孩子都不是省油的灯,贾建设不想日后惹麻烦,也算是提前敲打他们。
“贾总,您放心,这事您做得妥当。”
“我们也记您这份情,谁要是不服,先问问我的拳头。”
刘光天先轻蔑地瞥了眼刘光齐和刘光福,抢先说道。
他内心十分感激贾建设,若非贾建设,他们家这事根本解决不了。
如今谁还会多花一万多买这种杂院房?
“我们也理解,您放心吧。”阎解成急忙说道。
“没错,您放心,就算再怎么混,我们也绝不会生事!”阎解放也表态。
等听到众人及街道的承诺后,贾建设认为他们应该不会再搞小动作。
那位老人全程没说几句话,只是在离开时……
攥着手中几千块钱,望着贾建设的背影,何雨柱满眼都是感激。
何雨柱全程沉默,不曾开口。
说实话,这件事也让他有所领悟。
尽管早知人心易变,但大杂院的变化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
内心深处,他仍不愿相信会走到这一步。
若非如此,那天清晨得知消息后,他也不会立刻赶往医院。
如今看来,少参与大杂院事务或许更为明智,以免好心帮忙反遭麻烦。
贾建设此举,无疑再次提升了他在街坊间的声望,甚至荣获街道颁发的好市民奖。
近来,外界纷纷称赞贾建设讲义气,不仅援助了刘海中与阎埠贵两家,还借钱助白芳偿还债务,重开店铺。
众人亦赞赏白芳果敢干练,远胜其前夫阎解成,一个胸无大志、一事无成之人。
得知此事后,阎解成并未找白芳麻烦,毕竟他清楚,自己绝不能沾染这些债务。
至此,事情总算圆满落幕。
用贾建设的话说,凡能以金钱化解的问题都不算大事。
刘海中与阎埠贵虽还清款项,但也尽了孝心,将医疗费交付老伴。
至于他们未来如何,已非贾建设所能干预。
此时,贾建设正与何雨柱在办公室接受马敏的絮叨。
话题自然绕不开她那位不幸的小姨子于曼。
“柱子、建设,今日方知,许大茂竟与京茹离婚。”马敏愤愤道,“那许大茂在外养小妾,还倒打一耙,说是于曼无法生育。”
马敏瞪了贾建设一眼,似乎迁怒于他。
原来她是因自家小姨子的遭遇联想到他。
贾建设无奈地注视着马敏,明白自己只是被牵连其中。
白芳的事让吴志明心里隐隐不安。
\"媳妇,你是啥意思?\"
何雨柱一听是许大茂的事,顿时来了精神。
这么多年的老对手,何雨柱总觉得不整许大茂浑身不自在。
可这些年许大茂一直安分守己,让他无从下手。
\"我哪知道,就是气得慌。”
\"这许大茂真够缺德的,害得我那好姐妹好惨。
好在房子留给了她。” 马敏虽生气却没想报复,只是轻声埋怨。
听马敏不停数落许大茂的不是,贾建设和何雨柱相视一笑。
两人不由想起那天全院大会上,许大茂趾高气扬的模样。
更别提在阎解成他们打架时,他还煽风 ** ,火上浇油。
不过这些事,贾建设心里明白得很,因为尤凤霞和李民富骗阎、刘两家的背后 ** 正是许大茂。
想到这儿,贾建设下定决心要给许大茂一个教训。
\"建设,建设。”
\"哎,嫂子,咋了?\"
\"你在想啥呢? 刚才跟我说的话,你听见没?\" 马敏催促道。
\"你刚说什么了?\" 贾建设看看何雨柱,见他也一脸茫然,只好不好意思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