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行军作战向来都非常重视斥候。
早在他们抵达三河县之前。
余贵等一干斥候便早早派出去侦查前方周边的情况。
论及侦查经验以及能力。
哪怕是钱大勇都比不上现在的余贵。
为此薛云还专门给他配备了一支多达百人的斥候队伍。
除此之外,余贵还肩负着另一个任务。
尽可能寻找戎人游骑的行踪下落。
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拿戎人游骑来磨炼自己麾下的骑兵队伍。
“报!”
夜幕降临前。
余贵终于领着十来骑赶回了临时营寨。
“这一趟有什么收获吗?”
坐镇中军大帐尚未休息的薛云看着灰头土脸匆忙赶来禀报的余贵道。
“回禀大人,三河县周边三十里内都并未发现戎人游骑的踪迹。”
早已疲惫不堪的余贵强打起精神道。
“辛苦了,赶紧下去休息吧。”
薛云深知斥候这份活计的辛苦与危险,确认周边没有威胁后,他便直接让余贵先行下去休息,有事也暂时推到了明天再说。
“属下遵命!”
余贵顿时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随着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人都一下子变得半死不活的模样。
眨眼的功夫,他已经离开大帐,转头便招呼跟随起前去侦查的弟兄们赶紧休息去了。
徒留下薛云独自在大帐陷入了沉思。
没道理啊!
戎人方面竟然没有派出游骑监视自己的动向?
若非他有吕望一直在通风报信,否则他早都往幽都府安插细作,专门盯着戎人的一举一动。
“来人,唤吕丰过来。”
思来想去,薛云干脆把吕丰叫了过来。
这一趟出行,本来他没想过带上吕丰一起。
谁知吕丰却主动请缨,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他这一走起码要两个月的时间。
万一吕望那边传来了重要的情报,到时候吕丰上哪里去找薛云。
薛云想想也是,干脆带着他一齐来到了三河县。
至少在他返回东山府之前,吕丰都会暂时留在三河县。
如此也能随时与他保持联系。
“大人,人带来了。”
没过多久。
崔建德便领着吕丰来到了薛云的帐内。
“薛将军,不知急着喊来老奴有何吩咐?”
吕丰一如既往地佝偻着身体,态度都格外恭敬。
“替我联系一下吕长史,我需要知道戎人近期的所有动向。”
看着面前一把年纪精气神依然尚可的吕丰。
薛云都不禁心想,对方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是个铁汉子。
这一路颠簸下来居然什么事都没有。
“好的薛将军,不过要等明日老夫才能联系家主大人。”
吕丰连忙表示道。
“我知道了,下去吧。”
薛云知道吕丰需要固定的地方通过雀鸽才能联系到吕望。
在他们行军赶路期间,雀鸽只能单方面联系吕望,而吕望想要联系他们的话。
到时候雀鸽只会飞回东山府,不可能飞到吕丰身边。
唯有让雀鸽重新认定地方才能确保双方的正常联系。
为此在离开东山府之前。
薛云已经让吕丰转告吕望,未来大半个月都无法正常联系。
“那么老奴便告退了。”
吕丰毫不犹豫地便离开了大帐,很快骑着马回到了三河县城。
“大人,时间不早了,您也该休息了。”
等吕丰走后,崔建德都忍不住关心劝说道。
“好。”
薛云从谏如流,让崔建德帮忙卸去甲胄后,他便熄灭了账内的烛火,直接躺在了早已安置的矮床上。
翌日清晨。
薛云睁眼醒来的时候,大营内都依然静悄悄的。
屏息凝神默默聆听,甚至能从不远处听到此起彼伏的鼾声。
考虑到他们这些疲惫的程度,而薛云又下令休整三日。
因此也没人会像往日催促他们起来训练,基本想睡多久便多久。
这点人情味薛云还是有的。
若是逼迫过甚,难保会出现炸营的情况。
这无关待遇,而是生理心理双重上的问题。
早早起来后薛云都重新精神焕发,异于常人的体质让他都卸去了所有疲惫。
他没有披甲,只在衣服里套了软甲便走出了大帐。
“大人。”
刚一出门,守在门外的两个亲卫便直接行礼问候道。
“吃过了吗?”
对于自己的亲卫和底层士卒薛云向来会表现出平易近人的一面。
“回禀大人,没有!”
一个亲卫声音略显激动地大声道。
“嘘,小声点,别打搅其他弟兄休息了,没吃的话便和我一起去吃点吧。”
虽然是临时营寨,可营寨内也是有伙夫的。
当然。
平日里他们是伙夫,打仗的时候便是上马提刀的战士。
其他士卒可以晚起,唯独伙夫不行。
天还未亮的时候他们便需要起来准备早上的食物。
别人吃不吃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做出来。
“大人!”
到了地方有简陋的桌椅提供人吃上一顿早饭,但大部分士卒往往拿洗净的头盔盛好饭便跑去其他地方自己扎堆慢慢吃。
军营不会专门准备什么碗筷,盛饭的容器基本都是自己准备。
而头盔往往便是最方便的盛饭道具。
反正附近有河流,随便冲洗一下就干净了。
毕竟绝大多数士卒都是底层百姓出身,能吃饱饭已经很不错了,根本不会在意脏不脏的问题。
当薛云领着亲卫来到放饭的伙夫这边时,路上的士卒看到他后纷纷恭敬行礼问候。
甚至伙夫都赶忙翻找出了专门的木质碗筷。
早饭很简单,肉汤,干饼,炖菜。
其中炖菜很咸,必须配合干饼一起吃,然后再喝口肉汤才能淡去咸度。
对于经常训练的士卒来说。
盐分是非常重要的。
而食盐的价格往往也相对昂贵,有时候都能当作货币来使用。
东山府虽然土地贫瘠,可盐却是不缺的。
主要是东山郡境内有个小型盐矿,而这个盐矿足以供给东山郡的所有百姓,乃至能外销到其他地方。
比如三大家之前与北戎贸易的重要货物之一便是食盐。
等到扫清三大家,击败入侵的戎人大军。
薛云自然是派人接手了这座能日进斗金的小型盐矿。
虽然之前戎人的入侵导致大量矿民逃亡,但后来薛云还是补足了矿民。
而填补的人要么是东山府的地痞无赖,要么是俘虏未杀的戎人。
反正死了也不要紧。
薛云并不挑食,草草吃完早饭,他便返回了大帐。
来到大帐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前来交接轮值的崔建德。
“等会随我前往三河县走一趟。”
薛云当即朝他吩咐了句,旋即便进入大帐收拾准备。
不多时。
腰佩长刀裹着披风的薛云骑上战马便带着崔建德等一帮亲卫来到了三河县内。
提前得到通知的齐氏兄弟以及闫涛赶忙前来迎接。
“随我先去城墙那边。”
薛云见到他们后并没有下马,丢下这句话便径直朝大河方向的城墙行去。
由于三河县不大。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低矮的城墙。
“铁索桥的桥板你们昨天安装上去的吗?”
登上城墙放眼望去,薛云敏锐发现远处的铁索桥上竟然已经架上了桥板。
“回都尉,不是我们干的,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戎人的手笔。”
齐大连忙站出来表示。
“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们可能要辛苦一点,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墙至少要加高到两三丈左右,如此才能居高临下更好抵挡戎人的入侵。”
薛云踩了踩脚下形同虚设的城墙。
可能是地理位置以及承平日久的关系。
明明三河县只要修筑高大深厚的城墙,依仗面前的大河便能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可惜至今都没有改变,也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
“回都尉,修筑城墙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缺乏足够修筑城墙的材料。”
齐大闻言不由苦笑道。
“简单,拆东墙补西墙,如果还不够的话,便把邻县的城墙也都拆了。”
薛云似乎心里早有了计划。
“可是都尉,如果拆了东墙补西墙,万一敌人绕到我们身后该如何是好?”
齐二不免有所顾虑。
“慢慢来吧,总而言之,先把西墙给加固加高了再说吧,其他的后续再慢慢修补回来。”
想要绕到三河县身后发起攻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考虑到戎人曾在平峒县使用过这一招,薛云自然需要未雨绸缪。
“主管大人,您这是打算长期在三河县驻军么?”
一直默不作声的闫涛忽然开口。
自从薛云发动兵变夺权后,地位上的悬殊差距使得两人都不再和以往一样。
尤其当时薛云一直专注于军事方面,不可避免地冷落忽略了对方。
还是他曾经属下的吏员杜山拉了他一把,最后等一切尘埃落定后推荐给了薛云。
“我确实有御敌于东山府之外的想法,而三河县的地理条件无疑是最适合驻军抵御戎人的地方。”
薛云没有隐瞒直接点头承认道。
“主管大人,若是您想将三河县修筑得固若金汤,那么必须招揽大量的百姓到县城里,不然仅凭我们这点人,恐怕难以在短时间内修筑好城池。”
如今三河县空荡荡的,就只有他们一千人左右的驻军。
哪怕这一千人都拿来修筑城池,最后都必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唯有招揽大量百姓入驻,他们才能尽快完成薛云的交代。
“我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问题是三河县周边的百姓早都让戎人霍霍一空,即便有侥幸逃入山中避难的,可我们如何能找到他们,并说服他们前来三河县?
最重要的是我们携带的粮草只能供给我们到秋收,万一成功招揽来了百姓,那么我们的粮草都要不够用了。”
闫涛能想到的薛云何尝没有想过。
“……倘若下官能招揽来百姓的话,不知主管大人是否会选择接收?”
闫涛沉默片刻才缓缓道。
“收!”
薛云略作思索便斩钉截铁道。
“下官明白了。”
闫涛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便退后一步不再多言。
“齐大齐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关于粮草方面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但薛云也不可能眼睁睁地放走了能到手的百姓。
无非是他非常清楚人口的重要性。
因为人口便是兵源和粮源。
何况长明教的聂陵不是答应过两个月后会运送物资到薛云手里么?
既然如此,只需要到时候在路过三河县的时候留下一点即可弥补。
当然。
前提是聂陵没有食言而肥。
在他看来,把希望寄托在聂陵这样的人身上是非常冒险的。
不过薛云又不是没有办法应对。
大不了到时候让东山府运送一批粮食过来即可。
虽然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损耗令人心疼。
“都尉,我们弟兄没什么问题了。”
齐大齐二对视一眼,最后由齐大开口表示。
“行,有问题尽管说,不要有任何的顾忌,接下来我们会在三河县休整三天,这三天里你尽量查缺补漏,发现问题赶紧上报。”
薛云朝着齐氏兄弟点点头道。
他在城墙上并没有逗留太久,来回巡视一圈后他便返回了城外的临时营寨。
随后一连三天下来。
营寨内得到充分休息的士卒们都重新恢复了过来。
“薛将军,家主大人那边有消息。”
与此同时。
吕丰那边终于顺利联系上了吕望。
“仔细和我说说,吕长史那边带来了什么消息。”
薛云一听立马急切道。
眼看明天他们便要拔寨离开了,万一还等不到吕望方面的消息。
恐怕他都要暂缓离开了。
“回薛将军……”
很快,吕丰便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
根据吕望的回答。
开春之后,撤回北方草原的戎人都准备重新南下前往幽都府轮换。
留守在幽都府的戎人各部族都纷纷收回了散在外边的游骑,免得到时候轮换的时候找不到人。
据他所知,再有一两天轮换的戎人大军便能抵达幽都府。
最重要的是这回戎人带来了更多的军队。
实在是之前劫掠北境的收获太过丰盛,惹得众多中小部族都红了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派人加入其中,希望来年同样能有这般收获。
从吕望多方面打听来的消息,这支轮换的戎人大军数量约莫在七万左右。
算上留守的戎人大军,总兵力都能达到十二万。
这几乎是把北戎的家底都全部掏空了。
所以吕望有理由怀疑,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戎人高层首领很可能与山阳晋王进行了接触,乃至于缔结了盟约。
不然戎人方面不可能会如此倾巢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