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凤凰基金会数据中枢室。
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的天际线正从深蓝过渡到瑰丽的鱼肚白,而室内,光线却冰冷如霜。
苏明玥站在三块巨大的弧形分屏前,仿佛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军检阅着她的千军万马。
左侧屏幕上,是“归岸计划”最原始、最复杂的链路图,数以亿计的数据节点如繁星般闪烁,构成一张缠绕着城市血脉的巨网。
右侧,是经过数轮删改、措辞审慎的公众传播简化版报告草案,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精密的风险评估。
而最中央那块屏幕,权限最高,也最为致命——司法追责全谱。
上面罗列的每一个名字,都曾是这座城市里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他们的权力轨迹与资金流向,被冰冷的数据无情地钉在耻辱柱上。
她的指尖轻点在操作台上,一枚嵌着微型传感器的金色指环闪过一丝微光。
金手指的“情绪风险建模”模式被激活。
瞬间,中央屏幕的全谱图上,23个节点被系统自动标记为刺目的深红色。
它们代表着23家关联企业,一旦核心信息曝光,这些企业将在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下迅速崩盘,引发群体性的失业恐慌。
数万个家庭的生计,悬于一线。
苏明玥的瞳孔微微收缩,她轻敲着冰冷的桌面,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异常清晰:“不是所有真相,都该用爆炸的方式醒来。”沉睡的火山需要被唤醒,但不能是以玉石俱焚的方式。
“吱呀”一声,中枢室的门被推开。
郑言带着一支由银保监、证监会、审计署组成的联合监管工作组走了进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疲惫。
他们显然已经连夜评估了苏明玥提交的初步材料。
“明玥,”郑言开门见山,声音沙哑,“我们研究了一夜,总要给市场一个缓冲期。我建议,以‘债务结构优化试点项目’的名义,先行发布一级报告。”他递过一份文件,那份文件的标题温和得像一篇学术论文。
“我们可以不直接点名涉事的具体官员,但报告中会保留关键资金流向的加密线索,作为内部核查的‘钥匙’。先稳住大盘,再逐个击破。”
这是一个典型的折中方案,既要改革的里子,又想保住稳定的面子。
苏明玥没有立刻回答。
她沉默着,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划,调出了一张三年前的照片。
照片的背景是云港旧城改造项目的拆迁现场,瓦砾遍地。
而在画面的角落里,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背着旧书包的女孩正茫然地看着自己即将消失的家。
那女孩,正是当年被迫远迁他乡、学业中断的林小满。
照片被放大,女孩眼中那份不解、无助与恐惧,清晰得仿佛能刺痛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郑叔,”苏明玥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千钧之力,“三年前,这张环评公示照片出现在政府官网上不到十分钟就被删除了。今天,你又要我把她的名字,连同千千万万个‘林小满’的名字,再次藏在一份‘优化试点’的报告后面吗?”
她直视着郑言的双眼,一字一句地问:“如果我们连一个受害者的名字都不敢提,我们又凭什么对公众说,这是为了他们而进行的改革?”
郑言的嘴唇动了动,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
“我同意发布一级报告。”苏明玥忽然话锋一转,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但是,”她伸出手指,在报告草案的附录部分画上一个鲜红的方框,“这里,必须加入一个二维码。任何人扫码进去,都能看到、听到那些被抹去的‘名字’的口述记录。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我们为之奋斗的,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与此同时,顾承宇正在凤凰基金会的另一间会议室里,与七家战略联盟企业的法务负责人进行最后的确认。
一份《信息披露伦理公约》摆在每个人面前。
公约明确规定,所有签署方在“晨曦行动”期间,绝不利用任何可能提前获知的内幕信息,进行恶意的舆论操控、资本做空,或是借机对内部持不同意见的员工进行人事清洗。
“各位,这不是站队,这是选择。”顾承宇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是选择与一个更透明、更公平的未来站在一起,还是选择继续在泥潭里分食腐肉。”
会议间隙,他快步走到数据中枢室,将一份加密文件递给苏明玥。
“程知遥检察官那边已经正式对三起核心案件立案侦查。”他压低声音,“但她也提了一个顾虑,很多关键证据掌握在基层职员手里,他们害怕被顶罪、被株连。程检需要一个‘安全出口’,一个能让他们主动申报、交代问题,而不被秋后算账的通道。”
苏明玥接过文件,屏幕上弹出一串长长的名单。
许多名字她都见过,他们是那些涉事企业里最普通的会计、项目助理、行政秘书。
他们是沉默的齿轮,也是风暴中最先被牺牲的代价。
“给他们留条回家的路。”她低声说,
深夜,阿Ken的工作室里,咖啡因和尼古丁的味道混合在一起。
他正在为一部名为《破茧者》的预告片做最后的剪辑。
这部短片的主角,就是苏明玥。
画面在城市璀璨的夜景和冰冷的数据流之间飞速切换,突然,一个特写镜头插入——那是苏明玥手腕上健康监测手环的实时数据流。
在她激活金手指,预警到那23个红色风险节点时,她的生理反应被忠实地记录了下来:瞳孔在0.2秒内收缩至极限,指尖皮肤电急剧升高,心率瞬间飙升后出现了长达1.7秒的呼吸暂停。
“这不是超能力,”一个沉稳而富有磁性的画外音响起,背景是渐强的心跳声,“这是一个普通人,在做出可能影响数万人命运的决定时,身体最诚实的反应。因为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代价,有多重。”
影片的最后一幕,定格在苏明玥抬起眼,目光决绝地按下“发布”键的瞬间。
画面变为黑白,只有她眼中的光是彩色的。
随即,屏幕被雪花般的弹幕淹没。
“卧槽……我一直以为她是个没有感情的数据机器!”
“她不是神,她只是替我们痛过的人。”
“这一刻,我竟然看哭了……”
当晚八点整,“晨曦行动”一级报告——《谁在为城市的光买单?
》——在全网各大平台同步上线。
没有预想中的激烈措辞,没有直接点名任何一个高官,但那些被刻意保留的、指向模糊却又脉络清晰的资金流向图,以及那个连线受害者口述数据库的二维码,像一颗深水炸弹,在看似平静的舆论场中轰然引爆。
最初的几分钟是死寂。
随即,第一个转发出现。
一位网友贴出自家小区的拆迁通知,配文:“报告里提到的云港项目,我家就在里面。#我的名字也在里面#”
一石激起千层浪。
仿佛一个被约定的暗号,数以万计的网友开始自发地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与这份报告的“关联”:被无故修改的房贷合同、逐年缩水的父母养老金账户截图、莫名其妙的社区公共维修基金账单……每一张截图,每一份文件,都配上了同一个标签:“#我的名字也在里面#”。
这不再是苏明玥一个人的战斗。
无数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在这一刻,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当晚,由社区工作者李姐自发组织的“破晓受害者互助联盟”,在一夜之间建立了十七个覆盖不同区域的线上群组,数千名背景各异的受害者开始在志愿律师的指导下,系统地整理、提交自己的证据材料。
午夜,城市陷入沉睡,但数据中枢室依旧灯火通明。
苏明玥独自一人,正在审查根据今晚舆情反馈生成的二级风险地图。
她戴着特制的骨传导耳麦,聆听着那些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的关键录音。
突然,她的身体猛地一僵,耳麦发出一阵极轻微、几乎无法察觉的震动。
金手指……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激活了。
一行红色的警告字幕浮现在她的视网膜屏幕上:【情绪胁迫警报:检测到群体性压抑语调。
来源:江北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员工匿名访谈录音。】
系统自动分析并高亮了几个异常高频的关键词:“稳定”、“别问”、“上面定了”、“大局为重”。
每一个词,都透着一种被无形之手扼住喉咙的窒息感。
这不是正常的沟通,这是命令下的服从,是恐惧之下的沉默。
苏明玥凝视着屏幕上那个不断闪烁的、代表着江北新区的坐标点,良久。
那里的数据,表面上干干净净,没有任何财务漏洞,但这份录音揭示了水面之下的巨大冰山。
她缓缓起身,从衣架上取下外套,披在肩上。
“小舟,”她对着空气中的通讯器轻声说,“准备车。明天早上九点,我们要去一趟江北新区管委会。”
窗外,黑沉沉的夜色中,她办公室正对的居民楼里,一扇窗户里亮起了一点烛光。
紧接着,是第二点,第三点……仿佛一场无声的约定,星星点点的光芒在黑暗中不断亮起,最终汇聚成一片沉默而温暖的海洋,静静地守护着这座不眠的塔楼。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沉。
而江北新区那间即将被推开的会议室大门背后,等待她的,将是比数据更加复杂、比资本更加顽固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