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研究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墨香。江浅坐在宽大的书桌前,面前摊开着那本珍贵的红宝书。她轻轻抚过书页边缘,目光停留在那行神秘的德文批注上——“Zeitportal ist nicht stabil”(时空之门并不稳定)。这简单的一句话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必须尽快破解其中的秘密。”江浅自言自语道。她拨通了一个电话:“喂,是陈教授吗?我是江浅……对,想请您帮个忙。”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当然可以,什么时候需要我过来?”挂断电话后不到半小时,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便出现在门口。他就是本市最负盛名的德语语言学家陈慕白教授。
“让您见笑了,我们这儿条件简陋。”江浅客气地说着,引陈教授入座。后者摆摆手:“那里的话,能参与到这么有趣的研究中来是我的荣幸。”说话间,他已经戴上老花镜开始专注地研究起那几行文字。只见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快速记录;偶尔还会闭上眼睛低声吟诵几句,仿佛在感受文字背后的韵律。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陈教授终于抬起头:“这段文字很有意思啊!它不仅仅只是表面的警告那么简单。”说着,他将翻译稿递给江浅:“你看这里……”纸上工整地写着:“当星辰排列成特定角度时,此地将成为连接不同时空的通道;然而这种状态极不稳定,稍有扰动便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听到这话,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陆震山猛地一拍桌子:“果然如此!我之前就觉得这些异常现象绝非偶然。”他转身看向墙上挂着的城市平面图,手指在某一点重重一点:“你们看,钟楼的位置正好对应着古代星象图中的重要节点!”
江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就是说,有人早就预见到了这里会发生的事情,并且留下了警示信息。”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眼神逐渐锐利起来:“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撑这个假设。”
接下来的几天里,整个团队进入了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他们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走访了许多知青老人;甚至还联系了天文馆的工作人员协助复原当时的天体运行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惊人的细节浮出水面:原来在1913年的同一天夜里,全市范围内曾出现过罕见的极光现象;而当时的气象记录显示大气电离层出现了异常波动!
“看来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对的。”江浅兴奋地说。她召集大家围坐在会议桌旁,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这些线索推断,当时确实发生了某种形式的时空扭曲事件。只是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准确观测而已。”
为了验证这一猜测,他们决定重启尘封已久的旧设备——一台保存完好的老式射电望远镜。经过精心调试后,仪器重新焕发生机。当屏幕上再次显示出密集的信号波形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那些杂乱无章的线条中隐约呈现出规律性的脉冲图案!
“这是……周期性的能量释放特征!”一位年轻的技术人员惊呼道。江浅迅速记录下来相关参数:“马上分析频率特性!”随着数据的不断汇总,一幅清晰的图像逐渐成型:每隔72小时就会出现一次能量高峰,恰好对应着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的一半!
就在众人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时,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面前。如何解释这种精确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时间间隔呢?难道真的是天意安排?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科学原理?
正当大家为此争论不休的时候,陆震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们反向推导这个过程呢?也许能找到关闭‘门’的方法。”他的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于是乎,一场紧张有序的实验开始了。
他们按照计算出的最佳时机启动装置;密切监控各项指标的变化;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突发状况……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终于,在预定时刻到来的那一刹那,原本狂暴的能量流突然平静下来!就像暴风雨过后海面恢复宁静一样不可思议。
“成功了!”有人激动得喊出声来。江浅看着恢复正常的数据曲线长舒一口气:“看来我们找到了控制它的钥匙。”但她很快又补充道:“不过这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后的日子里,实验室成了最忙碌的地方。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改进算法提高预测精度;设计新型防护材料抵御未知风险;开发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万无一失……每一项进展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汗水。
与此同时,关于那段德文批注的研究也在继续深入。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手写样本,专家们发现其中暗藏玄机——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连起来竟然组成了一个坐标点!这个位置恰好位于城郊一座废弃工厂地下深处。
探险队迅速组建起来前往目标地点勘查。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条通往地下的秘密通道。沿着曲折幽深的道路前行,最终来到一个巨大的地下室入口。门上刻着复杂的符号和图案,显然不是现代产物。
“大家小心点。”江浅提醒道。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推开沉重的石门。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偌大的空间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金属装置,周围布满了各种奇怪的仪器和管线。而在墙壁四周则贴满了密密麻麻的手记笔记!
经过仔细辨认,这些笔记记载着一次次失败的尝试过程以及宝贵的经验教训。其中有一段话特别引人注目:“唯有理解宇宙的语言才能掌控时空的力量;否则终将被其所吞噬。”落款日期正是1913年!
站在这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建筑面前,江浅感慨万千:“前辈们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现在轮到我们接过接力棒继续前进了。”她转过身面对团队成员坚定地说:“让我们共同努力揭开真相吧!”
从那以后,每当夜幕降临之时,实验室里的灯光总是亮着。那是一群执着探索者追寻真理的身影……而那本小小的红宝书也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