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乔玉芬给打发进了房间去休息,沈清瑶才想起再给骆奇峰打一个电话。
那会子的骆奇峰还在路上,压根没接到这个电话。
等骆奇峰给沈清瑶打回去的时候,她正准备睡觉。
沈清瑶拿起话筒,顿时就紧张了起来。
“嫂子,这事我已经给你办妥了,只是东窗事发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能拖一段时间是一段时间。”
沈清瑶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她本来也没想就这样拜托沈东升。
只是,沈梦怡就这样把人丢给了她。
她若是受了,那今后就有吃不完的苦。
沈清瑶叹口气,目的能达到比达不到强。
“那行,嫂子后续有事你再喊我。”
骆奇峰笑出声。
他说完,犹豫了一会。
骆奇峰在担心沈清瑶这人道德感太强,不舍得麻烦他。
“江砚这小子义气,让我赚了笔大的,你只管使唤我。”
骆奇峰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沈清瑶也只能笑着接纳。
今后,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再找骆奇峰了。
沈清瑶想着,挂了电话去休息。
第二天,她提前了一个小时下班去到徐老师家。
徐老师的家更像是住在现代的公寓。
里面住着的更多像一些知识分子。
大家说话都温温柔柔的,甚至楼道里面的味道也很好闻。
沈清瑶不由得开始感慨了起来。
她按着徐老师给的门牌号,找上门。
门是虚掩着的,沈清瑶依旧敲了敲。
很快就来了人来接沈清瑶手里的东西。
“您就是沈清瑶吧,徐老师在等您呢。”
说完,沈清瑶就放下包进去。
徐老师坐在小沙发上,看起来慈眉善目。
她已经将近五十岁了,脸上的皱纹却依旧透露着这个女人的柔情。
大概是书香气养人。
沈清瑶顿时有些心虚。
同样读了那么多书,怎么她一点书香气都没有。
“请坐。”
徐老师指了指一个位置。
沈清瑶坐下,简单介绍自己。
她突然间戴上老花镜,“谢唤之给我看过你的译作,你对你自己评价如何?”
徐老师一开口,沈清瑶就觉得自己被架了起来。
甚至,还能想起当年读书的时候被突然间提问的那种感觉。
沈清瑶双手放在膝盖上,不自然搭着。
“我觉得自己也就马马虎虎。”
“不,我觉得你很好。”
徐老师的助手送上一杯茶。
“做我们这一行的,犯错误是正常的。”
“怕的,就是不犯错误。”
好耳熟啊。
沈清瑶笑得尴尬。
这些话又勾起她当年的回忆。
没想到毕业那么多年了,再听见这些话还是有感触。
徐老师打量起沈清瑶的表情,扶了扶眼镜。
“之前艺术展你参加过一次,怎么后面没继续参加了?”
“时间上来不及。”
沈清瑶不敢说是因为谢唤之,也不敢说是因为家庭。
像徐老师这样的事业型女人,是不是看不起她这种人?
沈清瑶不敢多想。
“第三场艺术展,我会去,你呢?”
墙上的钟发出声音,提醒着现在的时间。
沈清瑶意识到自己来这里已经一个小时了。
她不假思索,点头接受。
是自己找来的徐老师,现在别人都这样说了,再拒绝就不礼貌了。
沈清瑶应下,徐老师带着沈清瑶进了书房。
在徐老师的书架上,沈清瑶见到了很多她写论文时用到过的书。
那些书又厚又重,她压根没看过。
现在见到这些原本书籍,沈清瑶还有些恍惚。
这里面,她最喜欢的都是一位姓郭的翻译家的书。
只是可惜,他写完那些书就一直被疾病缠身。
“喜欢?”
徐老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披风。
看向那本蓝皮的书,徐老师把书从书架上拿下来。
“喜欢就借你看吧。”
沈清瑶摸了摸,这一本的蓝色似乎和其他书籍的蓝色并不相同。
她刚刚准备开口问,就听见一个厚重的男声在身后响起。
“莺莺,家里有客人?”
一回头,沈清瑶好像见到了百度百科上的人。
这不就是她刚刚说的那位郭先生吗?
沈清瑶震惊到不能再震惊。
“你认识我?”
“你认识我先生?”
徐老师和郭老师同时开口。
沈清瑶用力点头,难掩激动。
随后她又摇摇头。
本以为她只是来见徐老师的,不曾想连郭老师也见到了。
郭老师坐在轮椅上,一条厚重的毯子搭在肩上。
助手推着郭老师进书房。
“你怎么会认识我?”
郭老师大概也觉得不可思议。
沈清瑶耐心解释,“我看过你的第一本书,上面有您的照片。”
徐老师一听,温柔一笑。
她从书架上拿下一本封面已经烂了的书,翻开内页。
“可是这一本?”
沈清瑶像小鸡啄米一般。
“这都是我多少年前的照片了,现在我已经老了,莺莺也老了。”
郭老师很自然地握住徐老师的手。
两人是一对夫妻。
沈清瑶这才意识到。
“这是我先生,他的书很少人喜欢。”
徐老师把窗户给带上,还给郭老师送上一杯热茶。
“起风了,你就别出来了,在房间里待着不好吗?”
她一扭头,顿在郭老师的面前,盯着爱人的双眼。
郭老师摆正自己的轮椅,慢慢摇着头。
“我已经有四个小时没见到你了,我甚至还在以为你在生气。”
两人很自然却亲昵的互动成功俘获了沈清瑶的心。
她一直很吃站在文人的糖。
尤其是这种暗戳戳的。
沈清瑶当即就克制不住自己的内心。
她尽可能把自己的存在感降低。
只要不被发现,是不是就能一直吃这样的糖?
沈清瑶确实心动了。
只是徐老师还是惦记着沈清瑶。
“这两本书你若是想看,就拿去看,只是得还回来。”
“这两本已经是孤本了。”
徐老师百般爱惜,手指甲划过封面时都刻意放缓了自己的动作。
“谢谢徐老师,也谢谢郭老师。”
已经年近六十的郭老师没多说什么,只是对着沈清瑶点点头。
沈清瑶走的时候,只带走了一本郭先生的书。
这本已经有点年代了,但依然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郭先生不知道的是,在她的那个时代,这些书是标准的教材。
如果郭先生能活到那个时候,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