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自己错在了哪里?”
老人的身形瘦弱,几乎是朽木一般的状态,一阵风来,都像是要化作烟尘消散。
可是,他的质问话语,却像是雷摧之鼓,敲在徐明义心头。
“弟子,错在了事君不忠。”
徐明义低声说道。
“事君不忠?你还到不了这个层次。”
“弟子……”
“当国君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才是你最大的错误。”
“需要弟子的时候?”
“你只看到了国君不阅你的奏折,却看不见满朝文武,都处于松懈的状态。你只看到了国君昏聩,完全不理会忠臣良将的劝告。去看不见为你准备的屠刀,早已悬在高空。”
“弟子……”
“闭嘴!”
老人忍了许久的愤怒,终于在此刻爆发出来。
“国君昏聩,第一件事就是应该砍了你。国君昏聩,王朝都无法立足。国君昏聩,西戎、北狄、南蛮、东夷又是如何臣服敬畏?”
徐明义冷汗淋漓,跪着的身体不住得颤抖。这是师傅,教导他文治以来,第一次如此情绪激动的训斥自己。
“你应该拿起国君赐予的宝剑,拨乱反正,重整超纲。可我看到的,却是因为一点失意,想要隐居山林的懦夫。“
“师傅……弟子……“
“你应该铲除奸佞,还天下一个郎朗乾坤。可我看到的,是畏惧得罪他人的迂腐儒生。”
“师傅……”
“文治之外,你就只有这点气魄吗?”
“可是,师傅曾经说过,不允许弟子对凡俗之人使用修真力量。”
徐明义还想为自己辩解。
“对,所以如果你掌控不了朝堂的力量,又有何面目来见我?”
老人浑身哆嗦,对这个不懂变通的弟子,极为失望。
“师傅,您是指,国君早已将权柄,交给了弟子吗?”
“不知道,自己悟。”
徐明义冷静下来,在何种状况下,平复心绪,才能思考明白事情。
师傅传他文治之才,是想让他匡扶社稷,整顿朝纲。
此间必然受到无数刁难,数不尽的威逼。
但是,他若是退却了,江山社稷该如何?更何况,他的才学,本就是为了王朝。难道要就此隐退,再也不问世事了吗?
要是这样的话,师傅当初又何必教导他呢?
不能动用修士的力量,但是可以掌控朝堂的力量啊。
有民心,有君意,有己才,何愁天下不定?奸佞不止?
说到底,是徐明义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层,只知道找师傅诉苦。
这般心性,莫说是做平天下大儒了,就是成为文圣的弟子,也没有资格。
“弟子,已经完全明白了。”
徐明义叩首,却再也没有了泪痕。
老人充满期待,却还是保持着面容上的冷峻,“你明白了什么?”
“事君以忠,弟子擅离职守,不忠也。皇权之剑已悬,弟子愚不可及,是不智也。猖狂贪墨者众,弟子不思铲除,是不明也。”
“你总结得很好,但愿做起事来,不会再让我失望。”
说吧,老人转身走入竹屋之内,“那个人,已经等你很久。”
中州王朝,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权臣。
科举舞弊,有无数参与阅卷的官员,一撸到底,亲族全部被牵连。
赈济灾民,有层出不穷的贪污腐败,一杀到底,丝毫情面不留。
徐明义,这个王朝开国后,第一任内阁首辅,也是文圣座下,最出色的弟子之一。
许多年后,当手握皇朝权柄的徐明义,也开始隐退之后,他才明白师傅的用意。
王朝想要持续下去,国君绝不会昏聩。
国君昏聩,就需要臣子去抚平。
这是为人臣子的,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需要自身做什么,付出什么代价,这不是臣子该考虑的事情。
总之,要么推翻国君的统治,要么,维系国君的英明神武的形象。
徐明义,选择了后者。
行将朽木的徐明义,终于等来了师傅的夸奖。
“师傅,弟子,尽力了。”
徐明义匡扶社稷,其实为国为民的心思,并不多。他无非是想获得师尊的认可罢了。
曾经的老人,已经没有了形体,只有悬浮在苍穹之内的,灵体。
“你做得很好。这正是师傅对你的期望。”那是文圣,融入天道的传音。
“能得到师尊的肯定,弟子,死而无憾。”徐明义热泪盈眶,打湿了眉与须。
“嗯,你是我最杰出的弟子,所以,你还不能死,你需要帮助为师,最后一件事。”
“可是师傅,弟子寿命已尽,如何再能活得下去?弟子,远没有师傅的功德。”
文圣道:“这个方式,对你来说,会是一种无尽的折磨。”
“什么意思?”
“我留下的文圣书简,拥有保存意识的能力。我需要你看顾好文心书山,看顾好江山社稷,看顾好红尘人间。而留存意识在书简之内,便是唯一的办法。”
徐明义道:“失去肉身,只有意识存续于书简之内,是吗?”
“是的,这对你很残忍。但,为师唯一能够仰仗的,只有你了。当然,你可以选择拒绝。师傅绝不会怪你。”
“弟子,领命。”
没有迟疑,徐明义强撑病体,跪下领法旨。
“哎,委屈你了,明义。“
文圣感慨道。
“能为师傅分忧,是弟子的荣幸。弟子,不委屈。”
“哎,坚守本心,看顾红尘人间。待时机合适,我会告知你将要如何做,才能一劳永逸得改变这个世界。而那时,你将与为师,一同飞升仙界。”
徐明义朗声道:‘愿为师傅大业,鞠躬尽瘁。“
“很好。”
灿烂的光芒中,文圣的面容越发慈祥,但转瞬,便再度融入天道之中。
读取了徐明义的神魂记忆,方恒也不得不感慨,千年囚禁,只存意识,换做任何人,都会疯狂。
徐明义,也许手段卑劣,心思毒辣。
但不可否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文圣的大业。
在千年的时间力,维持本心,方恒自问做不到。
只是,事已至此,徐明义,必须死。
而文圣的嘱托,就由自己来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