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令牌的青光在甬道尽头炸开时,林教授的眼镜片突然映出重叠的影像 —— 左手边的夯土墙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剥落,露出底下刻满甲骨文的石块;右手边的同样位置,石块却在逆向生长,碎石自动拼接成完整的墙面。他颤抖着扶住腰间的青铜匕首,匕首柄上的 “夏” 字铭文正在发烫,这是出发前姜绾用混沌之石能量激活的信物,此刻正与前方的时空裂隙产生共鸣。
“小心脚下。” 随行的考古系学生小李突然拽住他,林教授低头才发现,自己的靴子正半陷入一片透明的时间凝胶中,凝胶里凝固着几只夏代的昆虫,它们的翅膀还保持着振翅的姿态,触须上的露珠却静止在滴落的瞬间。凝胶边缘的地面刻着细密的刻度,与《夏小正》记载的节气刻度完全吻合,只是所有刻度都在以逆时针方向旋转。
穿过裂隙的刹那,热浪夹杂着青铜锈蚀的气息扑面而来。林教授抬头望去,整个夏墟如同被冻结在琥珀中的标本 —— 夯土筑成的方国都城轮廓分明,城墙垛口的士兵保持着张弓搭箭的姿态,箭簇却悬在离目标三寸的位置;街道上的先民捧着陶罐行走,陶沿的水线静止在倾洒的瞬间,水珠在空中凝成晶莹的球体;最中央的观星台上,几名身着羽冠的巫祝正伸手触摸一块悬浮的日晷残片,他们的指尖与残片之间,隔着一道肉眼可见的时间壁垒。
“时间在这里是固态的。” 小李的分析仪屏幕上,时间轴呈现出平直的直线,“但局部存在量子隧穿效应。” 他刚迈出一步,脚下的石板突然泛起涟漪,周围的士兵雕像竟微微转动了箭头方向,箭簇划破空气的锐响延迟了足足三秒才传入耳中。林教授突然想起姜绾的叮嘱,急忙将青铜令牌按在眉心,令牌投影出的星图与观星台的方位完美重叠,那些凝固的巫祝雕像眼中闪过一丝微弱的红光。
观星台的台阶由整块绿松石砌成,每级台阶侧面都刻着不同的星象图。林教授踏上第一级时,台阶突然亮起,星象图上的北斗七星开始缓慢移动,斗柄指向的位置,一尊青铜巨人正从地底升起。巨人身高三丈,身披石甲,甲片上的饕餮纹会随视线移动,手中的石斧劈出的并非物理攻击,而是一道肉眼可见的时间波 —— 波峰掠过的地方,小李的动作突然变得迟缓,仿佛陷入粘稠的泥浆,而波谷经过的区域,陶罐上的裂纹却在以百倍速度蔓延。
“它在操控局部时间流速!” 林教授迅速翻阅全息手册,将《考工记》中关于夏代青铜器的记载与巨人的石斧对比,“石斧刃部的锯齿纹其实是时间刻度,每个锯齿对应一旬的流逝速度!” 他突然注意到巨人脚踝处的环纹,那些纹路与祭祀坑青铜鼎的排水孔图案相同,“攻击它的脚踝,那里是时间能量的节点!”
小李挣扎着举起粒子枪,光束却在接近巨人时被时间波拉长,变成一道缓慢的光带。巨人的石斧再次落下,观星台的一角突然陷入时间加速,原本坚固的夯土在瞬间风化,露出底下的青铜骨架。林教授情急之下掏出青铜编钟的碎片,这是苍玄临行前塞给他的,碎片与令牌的青光产生共鸣,发出的声波让巨人的动作出现了万分之一秒的停滞 —— 正是之前姜绾团队发现的能量转换延迟。
“就是现在!” 林教授将匕首掷向巨人脚踝,匕首柄的 “夏” 字铭文撞上环纹的刹那,巨人身上的石甲突然出现龟裂,裂缝中渗出银灰色的时间沙。那些沙粒落地后化作无数微型沙漏,每个沙漏里都封存着不同的瞬间:有的是先民耕种的场景,有的是战争的画面,最中央的沙漏里,赫然是日晷残片的虚影。
登上观星台的瞬间,林教授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台中央的青铜沙漏足有两人高,下半部分的流沙正以违反重力的方式向上流动,沙粒中夹杂着无数甲骨文残片,拼凑出 “寅月启蛰”“仲夏养热” 等《夏小正》的节气记载。日晷残片悬浮在沙漏的中轴线上,残片边缘的刻度与沙漏内壁的纹路形成复杂的齿轮结构,显然需要两者转速同步才能取出残片。
“沙漏的流速对应着夏代的太阳历。” 林教授调出夏墟的考古数据,发现这里的太阳年长度为 366 天,比现代多出一天,“残片的阴影必须对准沙漏的‘闰月’刻度!” 他尝试用令牌调整沙漏的转速,沙漏却突然释放出时间乱流,观星台上的巫祝雕像全部活了过来,他们手中的骨笛吹出的音节能凝固空气,最前方的巫祝举起权杖,杖头的绿松石球射出一道光束,将林教授困在透明的时间泡里。
时间泡内的景象开始扭曲,林教授看到自己正在重复进入夏墟的过程:踏入裂隙、躲避时间凝胶、与巨人搏斗…… 每次循环到登上观星台时,沙漏就会爆发出更强的能量。他突然注意到循环中唯一的变数 —— 每次经过第三级台阶时,星象图的 “心宿二” 都会闪烁一次。“是二十八宿的坐标!” 他在时间泡破裂的瞬间扑向第三级台阶,用匕首在星象图上刻下《夏小正》中 “五月初昏大火中” 的记载,整个观星台突然剧烈震动。
沙漏的流沙开始按照正常方向流动,沙粒中的甲骨文组成完整的句子:“日影定朔,月行终始。” 林教授这才明白,夏代的时间规则是以日影长短确定朔望月,他迅速调整日晷残片的角度,让残片的阴影与沙漏的刻度重合。当最后一粒沙落入下半部,残片突然爆发出刺眼的青光,与青铜令牌融为一体,观星台的地面随之裂开,露出底下更深层的密室。
密室中漂浮着无数青铜容器,每个容器里都封存着不同的时间片段。林教授认出其中一个方彝上的铭文,记载的是夏启铸九鼎的场景,彝盖的提手竟是由无数微型日晷组成。他刚要伸手触碰,整个夏墟突然剧烈摇晃,那些凝固的先民雕像开始逆向运动,士兵的箭簇缩回弓弦,陶罐的水珠飞回陶沿,仿佛要将他们的存在彻底从时间线中抹去。
“沙漏的平衡被打破了!” 小李指着屏幕上的警报,“遗址正在退回未被发现的状态!” 林教授将融合了残片的令牌插入密室中央的凹槽,凹槽的形状与良渚玉琮完美契合,插入的瞬间,所有容器同时亮起,铭文组成的防护罩将他们包裹。透过防护罩,林教授看到青铜巨人正在风化,石甲剥落的碎片在空中组成 “归墟” 二字,随后化作银灰色的尘埃,融入夏墟的土壤中。
当防护罩消散时,观星台已恢复平静,只有沙漏的中轴线上还残留着一道青光。林教授的令牌上,日晷残片的虚影清晰可见,残片边缘的甲骨文正在缓慢重组,显示出下一件信物的线索 —— 周朝漏壶部件的位置,竟与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重合。他突然想起姜绾的话,这些信物不仅是钥匙,更是文明记忆的载体,每个碎片都在诉说着古人对抗时间洪流的智慧。
小李突然指向天空,原本凝固的云层开始流动,阳光穿过云层在地面投下的光斑,组成与祭祀坑相同的太极图。“时间开始恢复正常了。” 他的分析仪上,夏墟的能量读数逐渐稳定,但最下方的一行小字让林教授心头一紧:“检测到未知时间波,源头指向银河系中心。” 这显然是 “归零者” 对他们获取信物的回应,一场更大的时间风暴正在酝酿。
林教授握紧令牌,残片传来的温度如同先民传递的信念。他知道,获取日晷残片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周朝漏壶、秦朝历简,每一步都将面临更诡异的时间陷阱。但当他看到观星台石柱上重新浮现的甲骨文 ——“敬天法时,万世不易”,突然明白这些跨越千年的文字,正是人类文明对抗 “归零” 法则的最坚硬盾牌。
离开夏墟时,林教授回头望了一眼那尊已经风化的青铜巨人底座,底座的裂纹中长出一株嫩绿的草芽,在逆向流动的时间里,草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开花、结果,最后留下一粒种子,种子的纹路与日晷残片完全一致。他突然意识到,“归零者” 想要重置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文明延续的希望,而他们此刻守护的,正是那颗在时间洪流中永不凋零的文明种子。
青铜令牌的青光在暮色中格外明亮,林教授将坐标发送给姜绾的同时,分析仪突然接收到一段来自西周裂隙的加密信息,是苍玄发来的:“周墟的漏壶在吞噬记忆,速带《考工记》相关记载支援。” 信息末尾附带的星图上,代表周朝的红点正在以异常速度闪烁,显然那里的时间紊乱已经超出预期。林教授抬头望向星空,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西方,仿佛在指引他们前往下一个战场,而夏墟的轮廓在身后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时间的迷雾中,只留下那株草芽的种子,在现代的土壤里静静等待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