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坐在寂静的书房内,目光呆滞地望着跳跃的烛火,思绪如乱麻般纠结。兵变,这宛如一道高悬的利刃,看似能斩断眼前的困境,实则隐藏着无尽的凶险。
他虽曾身为节度使,在军中的确有些旧部,但细细思量,仅凭这些力量,想要掀起一场成功的兵变,谈何容易。朝廷的禁军力量强大,且忠于太上皇和朝堂的势力盘根错节。一旦行动失败,等待他的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不仅自己性命难保,整个家族也会遭受灭顶之灾。
然而,如果放弃兵变,继续被困在这看似平静实则危机四伏的府邸中,每过一日,送仙丹给先皇之事暴露的风险便增加一分。那丹药可是导致先皇死亡的关键,一旦真相大白,他将死无葬身之地,所有的野心与抱负都将化为泡影。
他的内心在恐惧与欲望之间激烈地挣扎着。恐惧让他对兵变的后果望而却步,而欲望又驱使他想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他不断地问自己,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难道真的只能孤注一掷,走上这充满血腥与未知的兵变之路?
突然,一阵夜风吹过,烛火剧烈摇曳,险些熄灭。赵构猛地回过神来,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定,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再犹豫不决。是选择放手一搏,用兵变去赌一个可能的未来;还是继续隐忍,等待那不知何时就会降临的灭顶之灾,这个艰难的抉择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赵构在这漫长的思索中,脑海里如闪电般划过一个念头。如今他们身处江南,江南士族在此地根深蒂固,势力庞大。这些士族为保家族利益,多养私兵,各家联合起来,便是皇族都得畏惧三分。若是能说服他们支援自己,那这场看似毫无胜算的兵变,或许便有了几分把握。
想到此处,赵构的眼神中陡然燃起一丝希望的光芒。但他深知,此事极为棘手,仅凭自己难以周全谋划。当下之计,急需秦桧这样心思缜密、足智多谋之人来共同商议。
他立刻唤来最信任的心腹,神情严肃,低声吩咐道:“你即刻秘密前往秦府,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走漏半点风声。见到秦大人后,就说本王有万分紧急且机密之事与他相商,务必请他速速前来。”心腹领命后,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悄然离去。
赵构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等待秦桧的到来。他心里清楚,说服江南士族参与兵变,绝非易事。这些士族向来老谋深算,行事谨慎,不会轻易涉足可能带来灭顶之灾的事情。必须得想出一个周全之策,以足够诱人的条件打动他们,同时又要确保计划隐秘,不能让太上皇和其他皇子有所察觉。
不多时,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心腹带着秦桧匆匆进入书房。秦桧一进门,便见赵构面色凝重,赶忙躬身行礼:“王爷,不知唤微臣前来,所为何事?”赵构走上前,一把拉住秦桧的手臂,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秦爱卿,本王思来想去,唯有联合江南士族,或可助我成就大事。但此事困难重重,还需你我二人仔细谋划。”
秦桧听闻,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王爷此计,虽有风险,但不失为一条出路。只是江南士族利益盘根错节,想要说服他们,需拿出足够诱人的筹码,且要万分小心,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赵构点头称是,两人随即在书房中,就如何与江南士族搭上线、以何种条件打动他们,以及如何确保计划隐秘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商讨。在这寂静的府邸中,一场围绕着与江南士族联合的隐秘谋划,在昏黄的烛光下缓缓拉开帷幕。
秦桧领命后,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丝毫不敢耽搁。第二日清晨,他便精心乔装一番,身着一袭低调却不失考究的长袍,头戴斗笠,将面容隐于阴影之中,悄然出门拜访江南士族中为首的谢、周、王三家。
他首先来到谢家府邸。门口的守卫见是一位陌生来客,警惕地上前询问。秦桧不慌不忙,从袖中掏出一枚精致的令牌,递与守卫,轻声说道:“烦请通传一声,就说有要事与谢老爷相商,此事关乎谢家兴衰。”守卫见那令牌材质不凡,不敢怠慢,急忙入内通报。
不多时,守卫返回,恭敬地请秦桧入内。秦桧随着守卫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一处幽静的书房。谢老爷早已在书房等候,见秦桧进来,微微皱眉,上下打量一番,问道:“阁下是?又有何事,竟说关乎我谢家兴衰?”
秦桧摘下斗笠,躬身行礼,微笑着说道:“谢老爷,久仰大名。在下实不相瞒,今日前来,是受康王殿下所托,与老爷商议一件能让谢家更上一层楼的大事。”谢老爷听闻“康王殿下”四字,神色微微一动,但仍不动声色地说道:“康王殿下?不知康王殿下有何事要与我商议,且说来听听。”
秦桧凑近谢老爷,压低声音,将赵构的计划以及事成之后给予谢家的诸多好处,一一详细道来。谢老爷听后,脸色变幻不定,沉思良久后说道:“此事非同小可,容老夫再考虑考虑。”
秦桧心中明白,不能逼得太紧,便说道:“谢老爷深谋远虑,此事确实需慎重考虑。但机不可失,还望老爷尽快定夺。”言罢,他告辞离去,前往周家。
在周家,秦桧如法炮制,再次向周老爷表明来意。周老爷为人更为直爽,听完秦桧的话后,眉头紧皱,直言道:“这可是谋反大罪,一旦失败,我周家满门皆会遭殃。康王殿下此举,风险太大。”
秦桧赶忙说道:“周老爷,如今局势对康王殿下极为不利,若不奋力一搏,恐怕朝中奸佞得势,江南士族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况且,康王殿下已联络诸多势力,成功的把握极大。事成之后,周家在江南的地位必将稳固如山,还可获得更多的商业特权和土地。”周老爷听后,虽仍有顾虑,但也表示会与家族长辈商议。
离开周家后,秦桧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王家。面对王家老爷,秦桧依旧耐心地阐述着计划和利益。王家老爷生性谨慎,对秦桧所言半信半疑,只是敷衍地表示会权衡利弊。
一天下来,秦桧拜访完三家,虽未得到明确答复,但也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他深知,此事急不得,需给这些士族一些时间去权衡利弊。回到府中,他立刻将今日的情况详细汇报给赵构,两人又开始商讨下一步的应对之策,静静等待着江南士族的回应,而这场关乎宋国命运的博弈,也愈发激烈起来。
谢、周、王三家各自接待秦桧后,深知此事重大,当晚便秘密聚在一处隐蔽的庄园商议。
厅中气氛凝重,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严肃的面庞。谢老爷率先打破沉默:“今日那秦桧所言,看似诱人,可这毕竟是参与兵变,助康王谋位,一旦失败,咱们三家都得万劫不复。”
周老爷点头称是,却又话锋一转:“话虽如此,可康王若真能登基,咱们作为拥立功臣,好处也不可估量。只是,这风险与利益,得好好权衡。”
王老爷抚着胡须,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依我看,咱们若要支持康王,必须得提些条件,确保咱们三家的利益最大化,也得保障即便事情不成,咱们也有退路。”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热烈讨论起来。一番商议后,三家达成了一致意见。
第二日,秦桧再次接到消息,匆忙赶到约定之处。三家代表早已等候在此。谢老爷作为代表,神色严肃地对秦桧说道:“秦大人,我们三家商议过后,决定支持康王殿下。但殿下必须答应,若能登基称帝,三家家主皆得封王,并且要给予我们三家在江南地区更大的自治权,商业税赋等诸多方面也需给予特殊优待。”
秦桧心中一凛,这些条件不可谓不苛刻,但他也明白,江南士族势力庞大,若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他们绝不可能轻易参与此事。他略作思索后,说道:“诸位的条件,我定会如实转达给康王殿下。只是此事重大,殿下也需时间考虑。”
三家代表相视一眼,谢老爷说道:“可以,我们也知此事急不得。但还望秦大人催促殿下尽快回复,毕竟,时间拖得越久,对大家都不利。”
秦桧告辞离开后,急忙返回向赵构汇报。赵构听闻这些条件,面色变得极为难看。封王之事,实在是触碰了皇室的底线,给予江南士族过大的自治权和商业特权,也可能会导致朝廷对江南地区的掌控力大幅削弱。但如今局势紧迫,若不答应,兵变之事恐再无转机。
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内心激烈挣扎。许久之后,赵构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秦爱卿,回复他们,本王答应这些条件。但此事需立下密约,确保他们也能信守承诺。”秦桧领命而去,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交易就此达成,而这场以皇位为赌注的豪赌,也将宋国的未来推向了更加未知的深渊,各方势力都被卷入其中,一场风云巨变,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