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穿透稀薄的云层,轻柔地洒落在堤上镇丘家的小院里。杨澜生跟随丘春晓踏入那熟悉的门槛,心中怀揣着对医理的困惑与求知的渴望。丘东明正在为一位患者诊病,见到杨澜生,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点头示意他先坐下。
在他看完病人后,杨澜生恭敬地将那特殊病案的资料递上,说道:“丘老,此次前来,是想就这个病案向您请教。我和一位同学探讨许久,却始终未能参透其中的精妙。”
丘东明接过资料,一页一页仔细地研读起来。他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神情专注而凝重。待看完后,他放下资料,缓缓说道:“这病案确实罕见且复杂。从中医骨伤内治的角度来看,此病人虽因意外骨折、昏迷,又查出肺癌,看似绝境,但其中仍蕴含生机。”
杨澜生专注地聆听着,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敬意。
丘东明继续说道:“病人脉象细弱,瞳孔开始散大,按中医理论,这表明元气已然散尽。然而,人体犹如一个精妙的小宇宙,即使在这看似油尽灯枯之时,仍有可挽回之机。常东平教授用的人参汤,也就是单枪匹马独参汤,此汤的关键就在于大补元气。元气,乃生命之根本,犹如大厦之基石。当元气得以补充,就如同为这摇摇欲坠的生命大厦重新奠定了根基。”
杨澜生若有所思,脑海中不断梳理着丘东明的话语。
丘东明站起身,在屋内踱步,一边比划一边说道:“补上元气后,再配合中医方剂,以调和气血、滋养脏腑;同时辅以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让气血得以畅行;按摩则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帮助身体恢复;熏蒸之法,借药力和热力,透皮入骨,进一步驱散风寒湿邪。如此综合治疗方案,多管齐下。而此病人原本身体强健,基础尚在,就像一艘虽遇风浪但船体坚固的船,在正确的引导和修复下,自然会逐渐好转。”
杨澜生恍然大悟,再次仔细地看了一遍病案,心中的疑惑瞬间消散,犹如拨云见日。这时丘春晓也拿手机将病案认真地拍了照。杨澜生思索了一会儿,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下了丘东明所讲,然后激动地说道:“丘老,经您这么一讲解,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辩证施治原理。您这一番教导,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说罢,他起身,向丘东明深深鞠了一躬,表达着真挚的感谢。
丘东明笑着摆摆手,说道:“不必多礼,中医之道,本就在于传承与交流。咱们共同探讨,相互学习。”
随后,几人又围坐在一起,讨论起几个丘氏经典的案例。他们时而陷入沉思,眉头紧锁,试图从案例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医理;时而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分享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丘春晓坐在一旁,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落在杨澜生身上,看着他专注的神情,听着他深入的分析,心中满是倾慕。杨澜生和丘东明在热烈讨论的同时,不忘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要点,丘春晓也跟着认真记录,仿佛每一个字都如珍宝般珍贵。
不知不觉,已至中午。丘家后院的餐桌上摆满了家常菜肴,热气腾腾,弥漫着温馨的气息。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氛围融洽。期间,丘春晓不由自主地与杨澜生靠的很近,她的母亲见状,也不时地打量着杨澜生。
饭后,冬日的暖阳愈发温暖,丘春晓鼓起勇气,邀请杨澜生到院落中坐坐。
两人坐在院中的木凳上,阳光洒在身上,却驱散不了丘春晓心中的紧张与羞涩。她红着脸,低着头,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沉默片刻后,轻声说道:“哥,在我们之前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你对中医的真心热爱,还有你的睿智与专注。不知不觉间,我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你。”说完,她微微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与忐忑,望着杨澜生。
杨澜生心中一紧,他深知此刻必须坦诚相告。他看着丘春晓,眼神中满是歉意,说道:“春晓,很感谢你对我的这份心意。但我必须告诉你,我和彭悦已经到了准备结婚的阶段,我很爱她,也早已认定了她。”
丘春晓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她便调整情绪,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其实我早就隐隐猜到了。既然如此,那我祝福你们。希望你们能一直幸福下去。”顿了顿,她又说道:“不过,我还是希望我们能继续做好朋友,以后还能一起学习和探讨专业。”
杨澜生心中既感动又欣慰,说道:“当然,春晓。虽然感情的事无法强求,但在中医的道路上,我们永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随时可以交流学习。”
丘春晓轻轻点头,望着远处,心中虽有一丝苦涩,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她知道,有些感情虽然不能开花结果,但在追求中医知识的道路上,能有这样一位朋友相伴,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而杨澜生,在解决了医理困惑的同时,也妥善处理了与丘春晓之间微妙的情感,他深知,自己要更加珍惜与彭悦的感情,在中医之路上稳步前行。
在这个宁静的冬日午后,丘家小院里,医理的交流与情感的碰撞,都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也为他们的中医之旅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此后,他们又围绕着中医的经典案例展开了深入探讨,从《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运用,到《黄帝内经》里的养生智慧,再到历代医家对疑难杂症的独特见解,几人沉浸在中医知识的浩瀚海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下午病人不多,丘东明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自己年轻时遇到的一个棘手病症,如何在传统医理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最终成功治愈病人的故事。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充满挑战与激情的岁月。杨澜生听得入神,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与丘东明展开热烈的讨论。丘春晓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她看着杨澜生和爷爷热烈交流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更是连接他们的纽带。
随着讨论的深入,杨澜生越发敬佩丘东明不但有着深厚的中医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是对病人情况的观察细致主微,对待病人和家属的关爱也是深入到治疗的整个过程。他意识到,自己在中医的学习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丘东明也对杨澜生的领悟能力和钻研精神赞不绝口,鼓励他在中医领域继续深耕,为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贡献力量。
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杨澜生意识到时间不早了,起身向丘东明和丘春晓告辞。丘东明将他送至门口,再次叮嘱他在中医学习和实践中要不断探索,秉持医者仁心。丘春晓则是准备好了电瓶车,还拿上了一包他们自制的大枣干姜茶。
电瓶车行驶在乡间的路上,这条路上散满了他们的记忆。在等车时,丘春晓地挽着杨澜生的胳膊,将头轻轻地靠在他的肩上,只是用心感受着两人在一起的温馨,一句话也没讲。
坐上车后,杨澜生心中满载着收获与感慨。此次拜访丘东明,不仅解开了他对一个特殊病案的困惑,更让他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与丘春晓之间的情感插曲,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对彭悦的感情。他望着远方被晚霞染红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要在中医之路上砥砺前行,同时珍惜身边的爱人,不负这美好的时光与真挚的情感。
回到家中,杨澜生迫不及待地将今日与丘东明交流的收获整理出来,记录在自己的医案笔记中,并发给了林琳。他深知,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将成为他未来在中医领域不断进步的基石。
而晚饭后的丘春晓,早早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翻看着笔记本。虽然心中对杨澜生的感情难以立刻消散,但她也决定将这份情感化作学习中医的动力。她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着记录着与杨澜生交流内容的笔记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期待着在中医的世界里,与杨澜生以朋友的身份继续共同探索,见证彼此的成长。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澜生和丘春晓依旧保持着朋友间的联系,偶尔会交流一些中医学习心得和临床案例。杨澜生在实践中,将从在跟着常东平、丘东明那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丘春晓非常地努力,也在爷爷的指导下,在中医的学习上取得了显着的进步。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都因为这段经历而变得更加充实和坚定,在中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