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时期,有一个风景如画却偏远宁静的小镇,名为清泉镇。镇边有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名为灵泉。这灵泉之水不仅滋养了镇里的万亩良田,让庄稼年年丰收,还吸引了众多过往的商客驻足歇息、补充水源。镇里的百姓靠着这灵泉,过着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平静的日子被一个新上任的贪官赵德禄打破了。赵德禄听闻了灵泉的盛名,心中打起了歪主意。他觉得这灵泉是上天赐予他的聚宝盆,若能将泉水据为己有,再高价售卖,定能赚得盆满钵满。
于是,赵德禄带着一帮衙役来到了清泉镇。他站在灵泉边,大言不惭地宣布:“从今日起,这灵泉归本官所有,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取水。若想取水,须缴纳高额的水费!”
镇里的百姓们听了,顿时炸开了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前,颤抖着双手说:“大人,这灵泉是我们清泉镇的命根子啊,多少年来大家都靠它生活,您不能这样啊!”赵德禄却冷哼一声,说:“本官说了算,谁敢违抗,严惩不贷!”
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德禄在灵泉边建起了围栏,还安排了衙役日夜看守。从那以后,百姓们取水变得异常艰难。庄稼得不到充足的灌溉,开始逐渐枯萎;家里没有干净的水源,生活也变得一团糟。许多百姓因为喝不上干净的水,还染上了疾病。
就在百姓们陷入绝境的时候,济公和尚摇着那把破蒲扇,哼着小曲,慢悠悠地走进了清泉镇。他看到镇里的景象,又看到百姓们愁眉苦脸的样子,便拉住一位村民询问情况。村民无奈地将赵德禄霸占灵泉、百姓苦不堪言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济公。
济公听后,眼睛一瞪,笑着说:“这贪官如此可恶,贫僧济公定要治治他!”说着,他便朝着灵泉的方向走去。
济公来到灵泉边,看到赵德禄正坐在围栏里,得意洋洋地数着钱。济公走上前去,大声说:“大人,你这做法可不对呀,这灵泉是大自然的恩赐,怎能被你一人独占呢?”
赵德禄抬头看到济公那疯疯癫癫的模样,不屑地说:“哪来的疯和尚,敢管本官的事?识相的就赶紧滚,不然本官把你抓起来!”
济公却不慌不忙,笑着说:“大人,你别着急发火。贫僧听说这灵泉有个神奇的特性,若是心地善良、正直无私的人取水,泉水会更加清澈甘甜;但要是心怀不轨、贪婪自私的人取水,泉水就会变得又苦又涩,还会冒出毒气呢。”
赵德禄听了,心中有些发虚,但还是嘴硬地说:“你……你少在这里胡说八道,本官怎么会心怀不轨?”济公笑着说:“那大人不妨取些水来尝尝,看看是不是如贫僧所说。”
赵德禄为了证明自己,便让衙役取来一碗水。他端起碗,刚喝了一口,就“噗”的一声吐了出来,皱着眉头说:“这水怎么这么苦?”紧接着,泉水开始咕噜咕噜地冒泡,一股刺鼻的毒气散发出来。
周围的衙役和百姓们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赵德禄吓得脸色苍白,连忙往后退。济公走上前去,说:“大人,这就是贪婪的后果啊。你若还想保住性命,就赶紧拆了这围栏,让百姓们自由取水。”
赵德禄心中虽然万分不舍,但看到眼前的情景,也知道自己惹上了麻烦。他犹豫了一下,正想开口拒绝,突然感觉一阵头晕目眩,身体也开始摇晃起来。原来,那毒气已经影响到了他。
济公看着他,严肃地说:“大人,你再执迷不悟,这毒气就会要了你的命。现在悔改还来得及。”赵德禄这下真的害怕了,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饶道:“大师,饶了我吧,我这就拆了围栏,让百姓们自由取水。”
说着,他连忙命令衙役们拆除了围栏。围栏拆除后,泉水渐渐恢复了平静,又变得清澈甘甜起来。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涌到灵泉边取水。
济公看着百姓们又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笑着说:“乡亲们,以后要是再遇到这样的贪官,可不能一味地忍让,要勇敢地站出来反抗。”百姓们纷纷点头,对济公感激不已。
从那以后,赵德禄也不敢再在清泉镇作恶了。而济公巧治贪泉祸的故事,也在清泉镇流传了下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坚守正义,抵制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