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的一座繁华城镇里,有个名叫王二麻子的巫医。此人满脸坑洼,眼神狡黠,仗着自己懂些旁门左道的巫术,便在这城里招摇撞骗。他开了一家所谓的“神医馆”,门口大张旗鼓地挂着“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幌子,引得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上当受骗。
王二麻子看病从不认真把脉问诊,全凭一张巧舌如簧的嘴。若是遇到家境贫寒的病人,他便故意把病情说得极为严重,开出一些昂贵且毫无用处的“灵丹妙药”,逼得人家倾家荡产;要是碰到富贵人家,他则满脸谄媚,声称病人是被邪祟缠身,需要做法事驱邪,趁机大捞一笔。一时间,城里被他害得家破人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可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暗自垂泪。
这日,济公摇着那把破蒲扇,哼着不着调的小曲,慢悠悠地走进了这座城镇。他衣衫褴褛,头发蓬乱,活脱脱一个疯和尚的模样,却自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济公在城里转了一圈,听闻了王二麻子的种种恶行,心中暗自思量:这等恶人,若不加以惩治,还不知要害多少人。于是,他决定会会这个王二麻子。
济公大摇大摆地来到“神医馆”门口,扯着嗓子喊道:“王二麻子,听说你自称神医,能包治百病,今日我济颠和尚倒要看看你有多大本事!”王二麻子正坐在馆内,翘着二郎腿喝茶,听到外面有人叫嚷,心中十分不悦。他走出馆门,看到是个疯疯癫癫的和尚,顿时轻蔑地一笑:“哪来的疯和尚,敢在我这儿撒野!我王神医的名号岂是你能质疑的?”
济公哈哈大笑道:“你这神医,不过是欺世盗名之徒。我今日带来一个病人,你若能治好,我济颠便给你磕头认错;若是治不好,你就别再在这儿坑蒙拐骗,卷铺盖走人!”王二麻子一听,来了精神:“好,一言为定!你且把病人带来。”
不一会儿,济公从人群中拉出一个瘦骨嶙峋的年轻人。这年轻人面色苍白如纸,眼神呆滞,嘴里还不时地嘟囔着一些奇怪的话。王二麻子围着年轻人转了一圈,装模作样地摸了摸他的额头,又看了看他的舌苔,然后故作神秘地说:“此人是被千年恶鬼附身,若不及时驱邪,不出三日,必死无疑。”
围观的百姓们一听,都吓得脸色煞白。王二麻子趁机说道:“不过,我王神医自有办法驱走这恶鬼,只是这法事的费用可不低。”说着,他伸出五根手指,“至少得这个数。”百姓们一看,这是要五十两银子啊,纷纷摇头叹息,心想这年轻人怕是没救了。
济公却不慌不忙地说:“王二麻子,你少在这儿故弄玄虚。我倒有个法子,不用花钱,就能治好这年轻人的病。”王二麻子不屑地说:“你这疯和尚,能有什么法子?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了。”济公笑着说:“我的法子很简单,只需一碗清水,一根筷子。”
王二麻子和围观的百姓们都一脸疑惑地看着济公。只见济公从旁边的馄饨摊上借来一个碗,装了一碗清水,又拿了一根筷子,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筷子竖在碗中。说来也怪,那筷子竟然稳稳地立在了水中。济公对着年轻人大声说道:“魂归身,魄归位!”
神奇的是,那年轻人突然浑身一颤,眼神逐渐恢复了清明,嘴里也不再嘟囔奇怪的话了。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济公磕头谢恩:“多谢圣僧救命之恩,我刚才仿佛做了一场噩梦,现在终于清醒了。”
王二麻子见状,又惊又怒,他指着济公喊道:“你这疯和尚,定是使了什么妖术!”济公冷笑一声:“王二麻子,你还不承认自己是骗子?这年轻人不过是中了暑,又加上惊吓过度,才会神志不清。你倒好,把他说成是被恶鬼附身,还想骗人家的钱财。今日我就要揭穿你的真面目!”
说着,济公带着众人走进“神医馆”,在馆内的一个暗室里,发现了许多“灵丹妙药”以及草根、树皮和泥土等原料,还有一些用来装神弄鬼的道具。百姓们看到这些,顿时恍然大悟,纷纷指责王二麻子是个大骗子。
王二麻子见事情败露,还想逃跑。济公眼疾手快,用蒲扇在他身上轻轻一拍,王二麻子顿时觉得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动弹不得。济公严肃地说:“你这恶徒,欺压百姓,罪大恶极。今日我暂且饶你一命,但你必须把你骗来的钱财全部归还给百姓,还要向大家磕头认错。”
王二麻子无奈,只好按照济公说的去做。他把自己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分给了那些被他骗过的百姓,然后跪在地上,向大家磕头认错。百姓们看到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都拍手称快。
从那以后,王二麻子再也不敢行骗了,灰溜溜地离开了这座城镇。而济公则继续摇着破蒲扇,哼着小曲,朝着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走去,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