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繁华的临安城外,有个宁静的小村落,名为柳溪村。村子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中蜿蜒而过,溪边垂柳依依,随风摇曳。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最近村里却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事情,打破了这份宁静。先是村里的牲畜莫名失踪,接着,几个孩童也突然不见了踪影。村民们四处寻找,却毫无头绪,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恐惧和焦虑之中。
这天,一个疯疯癫癫的和尚摇着破蒲扇,哼着不成调的小曲,走进了柳溪村。他身穿一件满是补丁的破僧袍,脚蹬一双露出脚趾的草鞋,头发凌乱不堪,脸上总是带着一抹玩世不恭的笑容。这个和尚正是灵隐寺的济公活佛。
济公刚进村,就看到村民们一个个愁眉苦脸,便拉住一位老者问道:“老丈,这村里咋一副愁云惨雾的模样,可是遇到了啥难事?”
老者叹了口气,将村里牲畜和孩童失踪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济公。济公听了,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暗自思量:这其中定有蹊跷,看来俺老济得管管这闲事了。
于是,济公开始在村里四处打听情况。在和一位年轻妇女的交谈中,他得知,每次孩童失踪前,都会听到一阵诡异的笛声从村外的那座废弃古宅传来。那古宅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周围杂草丛生,阴森恐怖,平时很少有人敢靠近。
济公听了,心中有了几分底,他决定前往那座古宅一探究竟。当夜,月黑风高,济公独自一人来到了古宅前。只见古宅大门紧闭,周围弥漫着一股阴森的气息。济公毫不畏惧,用力推开大门,走了进去。
古宅内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济公从怀里掏出一颗发亮的佛珠,借着微弱的光亮,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突然,一阵诡异的笛声响起,那笛声悠扬却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阴森,仿佛来自地狱的召唤。
济公顺着笛声的方向走去,来到了一个阴森的地下室。地下室里摆放着许多奇怪的法器和符咒,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黑色坛子,坛子里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恶臭。在坛子旁边,站着一个身披黑袍、面目狰狞的道士。那道士看到济公闯了进来,顿时大惊失色,吼道:“你这疯和尚,竟敢坏我好事!”
济公笑着说:“你这妖道,在此施展妖术,残害无辜孩童,俺老济今日就要替天行道,收了你!”
道士冷笑一声,说:“就凭你?一个疯疯癫癫的和尚,能奈我何?”说着,他口中念念有词,双手结印,一道道黑色的烟雾从地下升起,朝着济公扑来。
济公不慌不忙,手里的佛珠金光大盛,照得那些黑色的烟雾“滋滋作响”。不一会,那些黑色的烟雾便消散得无影无踪。
道士见一招不成,又施展了另一种妖术。他挥动手中的桃木剑,口中念着咒语,召唤出一群狰狞的鬼怪,张牙舞爪地朝着济公扑去。济公哈哈大笑着,从袖中掏出一串菩提子,往空中一撒。那些菩提子瞬间化作一道道金光,射向那些鬼怪。鬼怪们被金光击中,纷纷发出惨叫,化作一缕缕黑烟消失了。
道士见自己的妖术都被济公一一破解,心中又惊又怒。他使出了最后的绝招,从怀中掏出一个黑色的魔瓶,打开瓶盖,一股强大的吸力朝着济公袭来。济公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拉住,要被吸进魔瓶里去。
但济公临机应变,他迅速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向着道士丢去。口中念念有词,将泥土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道士躲避不及,被石头砸中,摔倒在地。魔瓶也掉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济公趁机上前,一脚踩住道士的胸口,说:“你这妖道,还不从实招来,你为何要在此施展妖术,残害无辜?”
道士见大势已去,只好坦白道:“我……我是受一个富商的指使,他想要用孩童的血肉来炼制长生不老丹,许给我重金,我才……才做了这伤天害理之事。”
济公听了,怒目圆睁,说:“你这妖道,为了钱财,竟如此丧心病狂,今日俺老济绝不能饶你!”说着,他口中念念有词,一道金光符咒从他手中飞出,贴在了道士的身上。道士顿时发出一阵惨叫,身体逐渐缩小,最后化作了一只老鼠,仓皇逃窜。
济公解救了被囚禁在地下室里的孩童们,带着他们回到了柳溪村。村民们看到失踪的孩童们平安归来,纷纷喜极而泣,对济公感激不已。他们围拢在济公身边,齐声高呼:“谢谢活佛救命之恩!谢谢活佛救命之恩!”
济公笑着说:“莫要谢俺,这是俺应该做的。以后大家要多多警惕,莫要再让这等妖道有机可乘。”说完,他摇着破蒲扇,哼着小曲,继续踏上了他游历四方的旅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而柳溪村的村民们,也永远记住了济公活佛的恩情,将他的故事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