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时期,灵隐寺的济公活佛那可是远近闻名。他整日疯疯癫癫,衣衫褴褛,手持一把破蒲扇,却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专爱管世间不平之事。
话说有一日,济公晃晃悠悠地来到了临安城外的一个小村落。这村子看似平静,可济公那双慧眼却瞧出了几分异样。只见村东头一户人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可周围村民的脸上却并无喜色,反而带着一丝忧虑和同情。
济公好奇心起,便摇着蒲扇,慢悠悠地凑了过去。他拉住一位正摇头叹气的老汉,问道:“老施主,这户人家办啥喜事呢,咋大家都不咋开心呀?”
老汉看了看济公,长叹一声道:“唉,大师有所不知啊。这户人家的闺女,名叫翠儿,是个苦命的孩子。前些日子,村里恶霸赵虎看上了翠儿的美貌,非要纳她做小妾。翠儿她爹娘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哪敢得罪赵虎啊,只能含泪答应了。可翠儿死活不肯,她心里早有了意中人,是村里的穷书生李文。这不,明天就要成亲了,翠儿急得直哭,今儿个还突然失声了,成了哑女,真是造孽哟!”
济公听了,心中暗自思量:这赵虎平日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今日我济公定要管上一管,救这翠儿出火坑。想到这儿,他嘿嘿一笑,对老汉说:“老施主莫急,贫僧自有办法。”说完,便大摇大摆地朝着翠儿家走去。
到了翠儿家,只见翠儿坐在屋内,泪流满面,双手不停地比划着,可就是发不出声音。她的爹娘在一旁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济公走进屋,笑嘻嘻地对翠儿说:“闺女,莫要伤心,贫僧来帮你。”翠儿抬起头,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济公,心中虽不信这疯和尚能有什么办法,但此时也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济公围着翠儿转了几圈,嘴里念念有词,然后突然一拍脑袋,说道:“有了!闺女,你明日成亲之时,只需如此这般……”济公凑近翠儿,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翠儿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用力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赵虎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帮家丁,吹吹打打地来迎亲。翠儿穿着华丽的嫁衣,被强行扶上了花轿。一路上,村民们都躲在角落里,偷偷抹泪,心中为翠儿感到悲哀。
花轿到了赵虎家,拜过天地后,翠儿被送进了洞房。赵虎喝得醉醺醺的,摇摇晃晃地走进了洞房。他一把掀开翠儿的红盖头,色眯眯地说:“小美人,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人了。”说着,便伸手去搂翠儿。
就在这时,翠儿突然站起身来,从袖中掏出一包济公事先给她的香灰,猛地撒向赵虎。赵虎被香灰迷了眼睛,顿时哇哇大叫起来。翠儿趁机跑到桌前,拿起桌上的烛台,做出一副要拼命的样子。赵虎揉着眼睛,大声喊道:“来人啊!把这疯女人给我抓住!”
家丁们听到喊声,一窝蜂地冲进洞房。可当他们看到翠儿那决绝的样子,都有些犹豫不前。就在这时,济公突然从门外闯了进来,他手持破蒲扇,大声说道:“赵虎,你平日里作恶多端,今日便是你的报应!”
赵虎看到济公,又气又恼,吼道:“你这疯和尚,少在这里多管闲事!”济公哈哈一笑,说道:“赵虎,你可知这翠儿为何突然失声?那是她冤屈太深,心病太重呢。你若现在悔改,放翠儿离去,我就不追究你的罪过;若不然,必上告佛祖,让你接受惩处。天打雷劈,你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赵虎心中虽然害怕,但嘴上还是不肯服软:“哼,你这疯和尚,少在这里危言耸听。我就不信,你能把我怎么样!”济公见赵虎执迷不悟,便念动咒语,瞬间,屋外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赵虎和家丁们吓得脸色苍白,纷纷跪地求饶。
济公停下咒语,说道:“赵虎,今日我便饶你一命,但你必须答应我,从今往后,改邪归正,不得再欺压百姓。”赵虎连忙点头如捣蒜:“大师饶命,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济公点了点头,然后对翠儿说:“闺女,你现在可以走了,去找你的心上人吧。”翠儿感激地看了济公一眼,然后匆匆离开了赵虎家。
村民们得知赵虎被济公制服,翠儿也得以逃脱,都纷纷涌上街头,欢呼庆祝。他们对济公感恩戴德,济公却只是嘿嘿一笑,摇着蒲扇,又踏上了他云游四方、行善积德的道路。从此,济公智救哑女的故事在临安城内外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