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时期,有一个名叫桃花村的地方,村里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财主,姓赵,人称赵大富。此人虽家财万贯,却贪得无厌,对村里的佃户们百般盘剥。每到收租时节,他不仅要求佃户们交足规定的租子,还会额外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弄得村民们苦不堪言,生活困苦不堪。
这一年,桃花村遭遇了罕见的旱灾,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本就指望这点收成糊口度日,如今却全没了指望。大家凑在一起,商议着如何向赵大富求情,希望能减免一些租子,好熬过这艰难的时日。
阿福是村里的年轻后生,为人正直善良,他自告奋勇要去和赵大富谈判。村民们纷纷嘱托他一定要把大家的难处说清楚,争取让赵大富开恩。阿福带着全村人的期望,来到了赵大富的府邸。
赵大富正坐在豪华的大厅里,翘着二郎腿,悠闲地品着茶。看到阿福进来,他眼皮都没抬一下,漫不经心地问:“你来干什么?不会是来求我减免租子吧?”阿福连忙上前,恭敬地说:“赵老爷,今年大旱,庄稼都没收成,村民们实在拿不出那么多租子,还望您大发慈悲,减免一些吧。”
赵大富一听,顿时拉下了脸,把茶杯往桌上一重重一放,大声吼道:“减免租子?想都别想!我赵大富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你们必须按照合同交租,少一分都不行!”阿福还想再劝,赵大富却不耐烦地摆摆手,叫来几个家丁,把阿福轰了出去。
阿福垂头丧气地回到村里,把情况告诉了大家。村民们听了,个个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一个消息在村里传开了:灵隐寺的济公和尚云游到了附近。
济公和尚疯疯癫癫,却心地善良,爱打抱不平,常常帮助穷苦百姓。村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纷纷央求阿福去请济公来帮忙。阿福二话不说,立刻出发前往灵隐寺寻找济公。
阿福在灵隐寺附近转了好几圈,终于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济公。只见济公衣衫褴褛,正躺在地上呼呼大睡,旁边放着一把破蒲扇和一只酒葫芦。阿福走上前去,轻轻推了推济公,说:“大师,我们桃花村遭遇大旱,村民们交不起租子,被财主赵大富逼得走投无路,还望您能出手相助。”
济公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听了阿福的话,打了个酒嗝,笑着说:“哈哈,这事儿包在贫僧身上。你前面带路,咱们这就去会会那赵大富。”阿福听了,心中大喜,连忙在前面引路,带着济公往桃花村走去。
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赵大富的府邸。赵大富看到济公这副疯疯癫癫的模样,心中十分不屑,轻蔑地说:“哪里来的疯和尚,跑到我这里来撒野,赶紧给我滚出去!”济公却不恼不怒,笑着说:“赵老爷,贫僧今日前来,是给你送财来的。”
赵大富一听“送财”二字,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态度也缓和了许多,说:“哦?你这疯和尚能给我送什么财?说来听听。”济公指着赵大富家后院的一口枯井说:“赵老爷,你这后院的枯井里藏着无数的金银财宝。只要你把租子免了,贫僧就告诉你如何取出这些财宝。”
赵大富半信半疑,心想:这疯和尚说不定真有什么本事,要是真能从枯井里取出财宝,免了这些租子也值了。于是,他连忙说:“好,我答应你,只要你能取出财宝,今年的租子我全免。”
济公点点头,带着赵大富和一群家丁来到后院的枯井边。他让家丁们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一个大筐上,然后对赵大富说:“赵老爷,你坐进这筐里。贫僧念动咒语,就能把你送到井底秘境,你就可以取到财宝了。”
赵大富虽然有些害怕,但一想到那无数的金银财宝,还是咬了咬牙,坐进了筐里。济公口中念念有词,然后示意家丁们放下绳子。随着绳子的缓缓下降,赵大富渐渐消失在枯井中。
过了一会儿,济公对家丁们说:“好了,可以把赵老爷拉上来了。”家丁们连忙用力拉绳子,可拉了半天,只拉上来一个空筐。大家都很奇怪,济公却笑着说:“哈哈,赵老爷贪心太重,被井底的财宝迷住了,不肯上来啦。”
家丁们听了,都慌了神,纷纷求济公想办法把赵大富救上来。济公说:“要想救赵老爷,也不是没有办法。你们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第一,免去桃花村村民今年的所有租子;第二,从今以后,不得再巧立名目盘剥村民;第三,拿出一部分钱财来帮助村里受灾的百姓。”
家丁们不敢违抗,连忙点头答应。济公这才走到枯井边,口中再次念念有词,过了一会儿,只见赵大富从枯井里爬了出来。他浑身沾满了泥土,狼狈不堪,一上来就跪在济公面前,说:“大师,我错啦,我以后再也不敢贪心了,一定按照您说的做。”
从那以后,赵大富真的改过自新,不再盘剥村民,还经常拿出钱财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桃花村的村民们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大家都很感激济公和尚,而济公智斗贪心财主的故事,也在桃花村流传了一代又一代。